截止到2018年6月,中国拥有7.88亿手机网民。10年前,中国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只有0.3小时,现在每天平均要花3小时47分钟看手机,在世界范围里排名第二。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逃离手机。
天安门广场上,一群穿着蓝色校服的初中生排着队,举着手机看升旗仪式。2018年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显示,超过七成的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小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是64.2%。
在北京某个电影院里,电影已经开演一分钟,几乎所有观众都没有摁灭手机。他们走出家门,手机仍不离手,即便是一起来看电影的情侣,手机也横亘在他们之间,昏暗的电影院里只有手机和他们自己。
北漂青年阿登住在燕郊,他每天要花3小时往返于家与东三环的上班地。晚上6点下班后,手机是他最亲密的陪伴者。一回到燕郊的家,他就直接掏出手机躺上床,等待妻子回家做晚饭。
在北京城中村皮村,三位农民工正拿着手机蹲在“百姓超市”前蹭wifi。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工具的发明一直是人类缩小阶级差距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衍生出新的阶级与差距。但从未有一样工具,像今天的智能手机这般全面接管人们的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各个领域,成为一种行为模式,甚至成为人类本身。
北京东三环边的一间出租公寓里,一名网红认真化好妆,对着被粉色自拍杆夹住的玫瑰金iPhone做直播前的最后准备。通过这个小小的屏幕,她可以被全世界观看,收获赞美和金钱。
北京三里屯一处天桥下,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正在拉二胡。他的衣服灰撲扑的,面前的收钱罐看起来像个废旧的奶粉罐。颜色最鲜艳的是被绿色边框包裹的二维码。时代变化太快,连乞讨卖艺都需要与时俱进。
夜里,一位等待接客的三轮车夫正弓着背、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那个发光的小屏幕。手机里包罗万象,2018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统计,有415万个应用程序可供下载,一台5英寸大小、一两百克重的手机就可以解决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绝大部分事。
送餐员最好的工作伙伴是手机,但有时手机也成了阻碍,那些开了静音、不接电话的买家,以及只顾着低头玩手机的路人,都有可能耽误送餐时间。一位送餐员还遇到过,接了电话也打开了门的买家当着他的面打了5分钟游戏,“闯关成功”后才抬起头来接下外卖,还埋怨送餐员的电话差点让他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