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村,程鹏飞
[摘 要]自人类文明步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的成本,有效提高了各领域的工作效率。目前,网络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构成,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保护人们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人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保护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新威胁及其保护。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75
[中图分类号]TP309.2;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4-0-02
1 大数据的发展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语义网、社交网站等的用户量不断增加,信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置身于大数据时代,即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以及流程优化能力。信息的多样性、及时性通过各类媒介,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均可实现实时共享,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用最短的时间寻找最有效的信息,但由于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造成消费者容易泄漏自身的私人隐私,如个人身份证信息泄露、手机号泄露、网页会保存一些私人账号等,从而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信息安全威胁。网络信息传递方式如图1所示。
2 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息的威胁
2.1 个人信息透明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有信息都逐渐呈现出“透明化”的状态,信息爆炸造成私人信息的曝光度逐渐提高,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任何操作都会留下数据痕迹,之后再通过一系列的传递与筛选,能够成为极具价值的数据链。在线用户在注册或者登录一些网页时会接收到一些验证信息,通过个人手机进行接收验证,之后再反馈到网页上,最终由互联网整合这些信息,具体如图2所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语义网、社交网站等的用户量不断增加,丰富多样的网络分析工具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更新与完善,数据信息的储存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将公司的发展目标逐渐转移到数据信息的挖掘与整合中。所以,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定位网络用户的上网痕迹,包含用户的身份信息、浏览痕迹、地理位置,等等,都会被网络技术进行收集利用而不自知,进而造成网络用户在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世界里都成为“透明化的存在”,对用户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个人信息被盗用、贩卖
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更多地体现在侵权人基于报复、好奇的心理影响因素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网络隐私权,更凸显在个人信息财产性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因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信息更具有经济价值与一定的财产属性,从而被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挖掘、追踪、盗取以及贩卖等。本文随机选取了武陟县龙源小区的1单元和2单元的100户居民,共计500人,其中男生223人,女生277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访问,调查问卷的回头率为98%,有效率为96%,具体详情见表1。常见的个人信息流通如表2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仅有2%的住户尚未接收到美容养生、家装、信用卡、银行业务的电话骚扰,95%左右的居民私人信息是通过美容、健身等一些私人机构泄露出去的,还有很多的是在上网的过程中由于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个人的照片、日常生活琐事,在一些购物平台上注册了个人信息,如电话、住址、年龄、身份证号等,被一些不法分子盗取,进而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贩卖与流通,最终导致个人信息呈现出“透明化”,进而会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
3 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人类生活在一个人际交往极为复杂的社交圈,所以信息的及时有效共享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相关部门也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信息特点,出台并实施了不同层面上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条令法规与举措,具体详情见表3。
4 结 语
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产生的信息量在不断增加,产生的信息大多以数据的形式储存起来,速度基本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速度是前一个周期的2倍。随着数据技术的不断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突破了一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局限性,但也使私人信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暴露在公共视野下,进而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莉.大数据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2]陈华伟.物联网与大数据整合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5.
[3]齐爱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4]王忠.大数据环境下个人数据的隐私规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孟小峰,张啸剑.大数据隐私管理[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2).
[6]张新宝.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J].中国法学,2015(3).
[7]王培勋,韩青.信息安全的多元性[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3(1).
[8]泽正.浅谈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
[9]时胜尧.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5).
[10]杜娟.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浅议[J].现代信息科技,2017(2).
[11]袁文秀.网络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12]安宝洋,翁建定.大數据时代网络信息的伦理缺失及应对策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2)
[13]王宇佳.商业数据版权保护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2016(11).
[14]刘晓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标准主导模式[J].财经法学,2017(2).
[15]杨芸.基于网络安全法的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2).
[16]徐明.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应对[J].中国法学,2017(1).
[17]齐磊磊.大数据经验主义——如何看待理论、因果与规律[J].哲学动态,2015(7).
[18]果园.《网络安全法》中数据留存法律制度的解构与建议[J].中国信息安全,2016(6).
[19]章瑞康.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6(20).
[20]肖贵灯.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安全漏洞及隐私保护[J].数码世界,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