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澜
说起中国的外交官,你的脑海是否已浮现“周恩来”“陈毅”“乔冠华”“钱其琛”“李肇星”等一串闪耀的名字?其实,在新中国,还有一类特殊的“外交官”也十分令人称道。它就是中国的特有珍稀物种——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凭借呆萌可爱的形象,不仅得到国人的青睐和喜爱,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因而,它渐渐肩负“友好使者”的使命走向国际舞台,在树立中国国际形象和促进外交关系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外交场合上“一展风采”。如今,它的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可谓中国成功的“外交官”。
中国政府向外国送熊猫以示友好的做法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早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罴”和70张“白罴”毛皮。据大熊猫专家胡锦矗考证,此“白罴”即今之大熊猫。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将熊猫作为改善对外关系的载体,对“盟友”苏联和朝鲜都有过输出熊猫的经历。
1957年,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之际,中国将熊猫“平平”作为国礼送往苏联。平平温顺可爱,天热时爱把整个身体泡在水里洗澡,是一只人见人爱的“大宝贝”。可惜莫斯科的气候与平平的四川老家差异太大,当时饲养员也缺乏经验,饲养条件有限,平平在苏联只活了两三年就去世了。1959年8月,平平去世后不久,中国政府又送给苏联莫斯科动物园第二只大熊猫“安安”,它的形象还在1964年莫斯科动物园建园100周年庆典时被印在邮票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熊猫外交”的高潮。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抵京后尼克松夫人帕特·尼克松赴北京动物园参观,同大熊猫进行了亲密的接触。此后在该访问期间的一次宴会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将熊猫牌香烟递给了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尼克松,表示将向美国赠送2只大熊猫。1972年4月,大熊猫“兴兴”和“玲玲”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受到8000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开馆与观众见面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100余万人次。
从二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一共送出了23只熊猫,其他如英国、法国、德国、墨西哥都得到过熊猫“贺礼”。
1982年,由于野外大熊猫生存状况恶化,数量锐减,中国宣布不再向国外赠送大熊猫,而采用大熊猫租借的方式。想得到大熊猫的国家可以采用短期借展的方式,花钱请大熊猫到当地的动物园进行巡展,但每天大宗接待游客影响了大熊猫的健康,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团体对大熊猫租借采取抵制态度。大熊猫巡展因此告一段落。根据1975年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外国动物园只能以租借的方式,以科学研究交换的名义获得熊猫。
于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经过两年磋商,达成了一项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的协议。外国动物园可以从中国租借大熊猫进行合作研究,一对亚成体大熊猫的租借期通常为10年,承租的動物园每年支付100万美元的租借费。中方可轮流派出技术人员与外方共同对大熊猫进行研究。
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只熊猫首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旅居日本白浜山野生动物园。这样的合作方式,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更为充足,有利于对大熊猫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
中国从一开始的赠送大熊猫,到后来的租借合作研究,再到大熊猫作为使者出访,其实也刚好是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自信和成熟的一个缩影,“熊猫外交”是中国行使软实力的一种方式,熊猫其实已经逐渐成为西方媒体比喻中国的动物。而中国人自己,也把熊猫和这种隐喻当成了文化的重要推介。大熊猫作为亲善大使,它走遍全世界,起到了人类的外交使节起不到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