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03-21 00:36许达哲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

许达哲

教育是千秋大业,是成就未来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尤其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深刻阐述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科教强省战略和教育现代化,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关键支撑。

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湖南教育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湖南历来就有崇文重教、办学兴学的优良传统,中国四大书院,湖南就有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正是这种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育的优良传统,造就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盛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致力推动湖南从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教育强省的历史性转变。近几年来,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致力建设科教强省,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战略优先。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利长远、强后劲的突出位置来抓紧抓好,明确把科教强省作为“五个强省”的战略重点,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推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更加注重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投入优先。建立了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标准,2017年全省教育事业经费达1516.6亿元,五年增长40.6%;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比例达15.78%。同时,畅通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渠道,促进了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坚持政策优先。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方面,出台一批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政策,并将出台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政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五年共输送大中专以上人才326万;2018年全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8年,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达到258.4人。着力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衔接。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尤其是职业教育,主动对接千亿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链,组建36个职教集团,与1230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累计输送330多万技能人才。着力提升教育创新力。全省有3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3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设4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7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全省高校五年共获专利授权1.3万件、研发新工艺1.4万项,诞生了“天河”超级计算机、“海牛号”深海钻机等创新成果。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和办学水平。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目前,全省共有学校2.7万所、在校学生1350多万人、专任教师74.3万人。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和布局基本适应需求,每个市州至少设有一所本科院校、一所高职院校,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中职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普及水平。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4个、4.2个、3.2个、0.58个百分点,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1.8%。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素质教育,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健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带动全省相关产业和湘绣、湘瓷、湘菜、湘茶等湘字号品牌创新发展。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实施“双一流”建设,推动高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守住教育公平底线。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8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政策。256.6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了平等就学机会。深入实施“阳光高考”,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取消所有奖励类高考加分项目。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全省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累计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456所,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提高到65%。改善1.1万多所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消除1.8万个超大班额。开工建设“芙蓉学校”29所。尤其是下大力气抓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责任的落实,2018年全省学生溺亡人数比上年大幅下降48%。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让贫困地区孩子平等接受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帮助他们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三类专项招生计划,3.3万名贫困地区学生进入本科高校深造。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共帮助1500多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超过200万的贫困县孩子吃上营养餐、放心餐。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湖南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供给存在短板,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农村弱、城市挤”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比较普遍,中小学教师的学科、年龄、性别结构失衡,高校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总量偏少且引进难、流失大。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到实处,考试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违规招生、违规补课、违规办班等现象仍然存在。高校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不够紧密,高质量科研成果不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的崭新局面。

认真落实“办得更好、更有特色”的要求。在毛泽东同志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指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暨建校六十周年之際,习近平总书记满怀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厚感情,殷切期望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这为湖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牢记嘱托,抓好落实。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舞台上奋发向上、奋力拼搏、奋进实干、奋勇争先。二是以扎根湖南大地办学为基础。湖南高校既然在湖南扎根,就要瞄准和解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思考如何与三湘大地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好地融合。要把湖南红色资源优势与高校人文社会学科优势结合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是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重点。高校规模大房子多,不如办学有特色。广大高校要科学确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性,撤并布点过多、就业困难、缺乏需求的专业,集中资源建设一批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争创一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点,提高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四是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教育部与湖南签订了部省共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协议,支持湖南师范大学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支持湘潭大学高水平大学和特色学科建设。要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抢抓机遇,着力培养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立一流水平的学科团队,争取更多一流学科、一流专业进入全国、全球前列,夯实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

紧紧围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愿景。实现新愿景,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要服务内陆创新高地建设。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科技前沿,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实验资源等优势,瞄准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难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进行研发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紧盯市场需求,围绕产业链来打造创新链,积极主动与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健全协同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打通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隔断”。要在人才培养上下苦功,把创新思维培育、创新素质提升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注重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支持南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传承和保护千年历史文脉,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聚焦重大项目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打造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要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工程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设计大师、工艺大师,培养能工巧匠。健全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培育一大批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建成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加快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每个县(市、区)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支持省级卓越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特色专业建设,力争到2022年,培育遴选100名产教融合领军人才、1000名产业教授(导师)、10000名芙蓉工匠和技术能手。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建立湖南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培育高素质的产业大军,以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和学生精准资助政策,精准开展“三帮一”劝学行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落实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三大专项计划招生,提高贫困地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能力,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高校开展长株潭大气污染、洞庭湖总磷污染成因解析,进行重金属治理技术攻关,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科技支撑。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开展防范“校园贷”、非法集资等知识讲座,增强师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着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教育质量,让教育像水面一样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完善城乡统筹、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基础设施较好和人口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和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保障农村偏远地区孩子方便就学。高质量建好“芙蓉学校”,强化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确保2020年完成确定的41个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坚持“化解存量”“严控增量”,严把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关口,稳妥实施分流,确保2020年底基本完成消除大班额任务。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合理的普通高中成本分担机制,解决普通高中运转困难问题。坚决遏制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努力确保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抓住国家首个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契机,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组建一批农村网络联校群,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经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守住教育公平底线。落实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和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严肃查处义务教育学校变相挖“尖子生”的行为,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抓紧完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按照“两为主”原则,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推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结合试点,提高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让义务教育回归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来、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坚决杜绝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考核老师的行为,坚决纠正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坚决遏制以各种名目的重点班争抢优质生源、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搞“火箭班”等现象,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有发展、能出彩,把每一个学生都送到理想的彼岸。着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目前,校外各种名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很多,加重了学生和家庭的负担,损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这种乱象必须痛下决心予以整治。一方面,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清理整顿无证无照机构,坚决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坚决查处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行为。另一方面,支持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根据学生特点和家长需要,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

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项基础工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要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立足三尺讲台、发扬“红烛”精神,以“万世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鼓舞学生,真正成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楷模。改革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县管校聘”管理,深化教育领域职称、人事、考核制度改革。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扎实做好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坚决落实“任何地区,不论财政状况如何,都绝不允许在教师工资待遇上打折扣”的要求,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财政投入,扩大培养规模。全面落实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卫人才津貼政策,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让他们能够安下心、稳得住、有发展、教得好。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乡村教师队伍中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围绕科教强省建设目标,积极行动、精准施策,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落小落细落实,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加强组织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政策上优先考虑,资金上优先保障,项目上优先安排。坚持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组织协调,分管领导要抓具体、抓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动形成科教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完善督导评估与问责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法定增长要求,力争全省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城市维修建设税等教育经费政策,完善国家、社会和公民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兴办学校。坚持厉行节约办教育,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把每一笔教育经费都用好用出效益。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给学校和师生增加额外负担。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各地开展教育改革探索。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校园风险防范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抓好敏感时段、重要节点的安全维稳工作,严防卫生、交通、火灾、溺水、踩踏等事故发生,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教育成为终身之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