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宣
摘要:我国的艺术发展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个转折时期,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有一定的突破性,同时我们还试图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现代艺术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现代艺术的连续性发展得到了满足,残破的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同时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在转折时期,人们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不断反思来推进中国现代艺术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围绕在转折时期引发的有关当代艺术的思考,结合我国当代艺术在转折时期的角色分化来分析我国当代艺术在转折时期的发展和从传统艺术向当代艺术的转折。
关键词:转折时期 中国现代艺术 角色分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009-02
转折时期顾名思义是从旧向新发展的过渡阶段。在转折时期的中国现代艺术中,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反复无常的行为,具有新奇、娱乐和简单的独特特点。中国的转折时期开始在20世纪的90年代,在这个时期我国当代的艺术发展陷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阶段,并且其崇尚于向西方模仿学习。在当时的时期,中国现代艺术的转折是历史性的选择,是促进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研究转折时期的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仅是在观念上有所突破,而且其同时还是我国当代艺术的精神体现。
一、转折时期有关中国现代艺术的思考
处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的社会比较复杂,同时也是东方和西方加速融合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当代艺术的发展应该直接的响应,而不是试图深入到社会的复杂性或者是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判断,转折时期的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现代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折阶段我们是可以依稀能够看到其的进步性和创作的热情的。虽然中国艺术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截肢和卸载,但是它已经在历史文化浪潮中获得了优先发展权。在转折时期我国中國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于地域性的入侵。在这个时期,最为明显的是很多的关注与中国油画的发展,对于中国油画有了地域性的分类,这使我国中国油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陷入地域文化的限制之中,但是这种限制性是无意识的。以区域性进行油画的分类划分,这些是复制了西方艺术的一些东西的,同时在这个时期我们似乎捕捉到了东方和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除此之外,中国当代的艺术发展的局限性不仅仅是在东西方的差异中,更多的是我们对于自身的艺术发展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了解,而是一味的进行模仿。如果说我们没有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清醒认识,就能够使得中国的艺术停滞不前,我们并不是说西方的艺术发展不好,而是说其对于我国现代艺术的符合性不高。
二、中国现代艺术在转折时期的角色分化
在20世纪90年代时期,我国的艺术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艺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而在转折时期不同的文化分层的出现是依据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转折时期的阶段,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不断的进行角色分化来使其能够实现自身不同社会职能。就转折时期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说我们艺术家的风格日益多样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较为相似的文化价值观。文章中频频提到的中国现代艺术就是当今时代在中国现有的艺术,它可分为较为严肃的前卫艺术、通俗的大众艺术和流行的通俗艺术,其分别具有不同的社会职责。
(一)前卫艺术
前卫艺术是比较严肃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在艺术层次对于真理的追求,以艺术的眼光来对现实进行审视和批判,其同时也在某种层次上体现了人性的特征。前卫艺术是我们人类对于世界的目标规划。通过规划人们才能够不断的解释世界存在的意义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倡导人们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在前卫艺术中,除了我们已经认定的事实真理外,其还可以自由决定如何扩大对其自身发展存在的潜在生存之路,它指向未来,不断探索和创新人类的认知空间,充满进攻性强的气质,因此我们很难快速和合理地判断这种艺术的正确性,因为它的存在就代表着可以不断的超越我们已经认为的好的或者是坏的传统规范和文化艺术系统。这种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在一系列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其对语言的探索和精神内涵追求的不断渴望。在转折时期的中国现代艺术,其产生了一些较为虚幻的想象和浪漫的乌托邦,但它仍然保持了现实社会的文化视角,并从三个方面对人们进行了批判。首先是社会批判,其主要关注人的社会构成及其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其次是对生态的批判,提倡关注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注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和人的核心素质;最后是感性批评,注重传统感知心理和观察方法的影响,从而不断改变人类的视觉方式。
(二)大众艺术
构成社会文化主流的大众艺术意味着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的事实可以进行有效的联系起来,能够最生动地反映了艺术对社会在艺术方面的肯定性。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化形式,它可以充分肯定并且继承了传统艺术的优秀精髓,给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使人们能够沉浸在当下艺术欣赏的审美乐趣中。这种审美能够有效的体现出人道主义的主体内涵,这是对于现实社会中一些丑恶和不人道现象的一种比较温和的谴责。但是,过度的放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社会的真实状态,使人们沉浸古典传统艺术的反思和警惕的狂潮之中。大众艺术对于传统艺术和古典的艺术而言秉持着尊重和认可的态度,大众艺术在许多传统规则和概念中进行了很久的徘徊,除了少数在传统艺术的海洋中可以自由的遨游,大多数艺术家都在慢慢地或者说是被动地推动着大众艺术的发展。大众艺术下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可以说他们是继承、整合和不断创新,但是不太具有开拓、原创和冒险的艺术家。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大众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主流,基本上可以有效的满足大部分人对于艺术的追求,能够他们具有更好的审美,所以说大众艺术先不讲其具有多高的现实意义,它本身具有其他艺术都不可替代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具体表现就是能够在时代进步发展的背景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能够有效的维持社会的安定。除此之外,其可以说是对于“前卫艺术”的选择性承接,使其能够不断的被人们选择和接受,转化为接受程度很高的大众艺术。
(三)通俗艺术
通俗流行已经日益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大众化”“商业性”和“娱乐性”是其主要的外部特征。值得强调的是商业性是其内在的主要功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广泛的分布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里,大部分是电影、电视、音乐、文学等一些艺术衍生品,它可以代表处于当代背景下人们独特的人格特征,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当代模式。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爱情、友谊或者说是失恋者的悲伤、监禁的痛苦等,这些通常可以在流行歌曲中再现,可以说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肤浅化的、概念化的表达和宣泄。在这种艺术形式下,能够使模糊的个体更加的清楚化。除此以外,它是现代社会中机器文明、商业竞争和机械思维对人类文明的侵袭,这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文化异化。在这种艺术的影响下,人们可以进行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思考,并且能够在某个现代社会的身份中获得暂时的安慰。通过大规模的“文化工业产品”(录音带、录像带、逍遥时光、电影、版画等),人们对无意义的娱乐感到无聊,常常会沉迷于虚幻的情况之中,失去了真正理解自我的可能性,而这是人类存在的非真实存在状态。当然,与粗俗艺术相比,流行艺术的宣泄和娱乐功能仍然是社会有机体需要的一种自我麻醉和短暂的喘息,它是现代社会在大工业生产和激烈竞争中的人文精神的必然结果。
三、结语
就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国当代艺术在国际领域中的地位。针对其在转折时期中国现代艺术的分析,我们本国的艺术家需要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民族特点,并且能够在传统艺术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转折时期,各种文化思想碰撞、各种创造性的方法和艺术观念的频繁出现下,我们需要构建顺应时代的潮流,同时要符合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促进当代艺术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谭丕谟.文艺思潮之演进[M].北京:文化学社,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