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IT项目规划方法研究

2019-03-21 01:00郑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

[摘 要]如何选准拟投资建设的IT项目,有效提升单位信息化效益,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难题之一。本文结合科研院所的特点,引入模糊综合评判、关键成功因素法、线性规划方法等理论和方法,从战略目标分解、需求识别、项目投资规划等几个方面研究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IT项目规划方法,解决了IT系统如何在与单位总体战略相结合、有限投资情况下,对待选项目进行优化组合等问题。

[关键词]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分解;需求识别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35

[中图分类号]F270.7;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4-00-03

0     引 言

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如何提高信息化建设对科研综合能力的贡献度是长期困扰其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哈佛商学院小詹姆斯·卡什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任何组织几乎都有购买、建设任何IT系统的能力,但IT系统本身并不能促成企业的任何优势,只是企业运行的必要条件。关键是IT系统如何与企业的战略、组织、流程和管理控制等结合起来”。因此,结合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和特点,合理规划拟建IT项目,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传统仅依靠专家经验来评判、规划IT项目的方法,随机因素影响较多,易受专家主观意识的影响和经验、知识的限制,常常导致所建系统不实用、不好用。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IT项目规划方法至关重要。

1     IT项目规划

信息化总体规划是明确IT需求及投资方向,避免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的重要环节,其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工作。①战

略目标分解。从全局的高度将单位总体战略目标逐层分解成子目标。②IT系统组合设计。根据各子目标,分析哪些问题可以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解决,提出信息建设需求,然后整合所有子目标的信息化需求进而规划出拟建/改进的IT系统。③IT系统投资规划。从业务紧迫性、技术成熟度等角度确定拟建设的IT系统以及其优先级,依此安排IT年度项目计划。④IT总体架构设计。利用企业架构(EA)、信息资源规划(IRP)等理论,分析分单位业务及数据流,科学规划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以及配套的管理体系与保障体系。

本文将战略目标分解、IT系统组合设计、IT系统投资规划三者统称为IT项目规划。IT项目规划主要解决信息化建设“建什么”的问题,IT总体架构设计解决“怎么建”的问题。“建什么”是基础,只有选准了“支撑单位战略、预期成效好、示范性强”的项目,才能有效提升科研院所的信息化效益,支撑核心业务快速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科研院所的特点,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IT项目规划方法。

2     战略目标分解方法

2.1   基于业务流战略目标分解

目前,大多数科研院所常常按照先部门、后岗位的原则,通过逐级分解实现单位总体战略的细化与落实。这种战略目标分解模式能够让部门和员工理解单位战略目标,明确其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利于绩效考核。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从管理的角度看,把战略目标分摊给部门、个人后容易引起各扫门前雪、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不良现象;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看,按部门职能建立信息系统容易形成条块分割,不便于数据的流动与共享,易形成信息孤岛。

流程是战略实施和组织运作的具体载体和方式,它按照战略运作的要求,在不同的组织平台之间穿插运行。因此,业务流是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关注的焦点。将单位的总体战略目标分解为核心业务流目标,然后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梳理各核心业务流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各相关部门应负责组织业务活动和制定关键考核指标,通过对流程各层次目标的实施与控制,确保总体战略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在这种模式下,同一链条上的部门和个人均成为利益共同体,荣辱与共。从信息化建设角度看,这种“一站式”的全流程IT服务模式,将实现业务过程的纵向贯通,使所有信息在相关业务部门之间自动流转和共享,提高业务处理的质量与效益。

2.2   关键业务流识别

由于每个单位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有限的,因此应优先满足核心业务流的需要。因此,战略目标分解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识别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业务流。由于战略目标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与特定目标相关的业务流程也各不相同,很难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评判体系。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关键业务流识别方法,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换为定量评价,其基本思路如下。

(1)建立战略目标T={t1,t2,…,tm},并采用专家调查法或层次分析法建立战略目标权重向量A={a1,a2,…,am}。

(2)初步梳理可能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业务流集P={p1,p2,…,pn}。必须注意的是:这些业务流是直接参与业务运作的、相对比较宏观、需要经常进行跨部门协作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流程,不包含通过管理活动对单位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协调、服务保障的管理流程和辅助流程。

(3)模糊数据理论指出,五级制能够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因而构建业务流对战略目标支撑作用的评价等级的定性评语集V={v1,v2,…,v5}={非常重要,重要,一般,微弱,不影响}以及各定性评语对应量化集W={100,80,60,40,20}

(4)每名专家根据定性评语集V对每项业务流及对每项战略目标的支撑情况给出定性评价。设V={v1,v2,…,v5}={非常重要,重要,一般,微弱,不影响},单一评委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单一评委评价表示例

战略目标

业务流 t1 t2 … tm

p1 v1(非常重要) v2(重要) … v1(非常重要)

p2 v2(重要) v3(一般) … v4(微弱)

… … … … …

pn v4(不影响) v1(非常重要) … v1(非常重要)

(5)根据专家评价意见建立业务流从T到V的模糊关系矩阵(Rij)n×5。

(6)采用查德算子M=(∧·∨),即“加权平均型综合评判模型”,得到反映每项工作流支撑战略目标程度的向量B={b1,b2,…,bn}。

(7)由式(1)求出每项工作流对战略目标的综合水平评价值Sk{k=1,2,…,n},根据S={s1,s2,…,sn}的大小排序,得到支撑战略目标的关键业务流。

(1)

3     IT系统组合设计

IT系统组合设计的基础是有效识别支撑每项关键业流目标实现的信息化需求。因此,针对科研院所工作的特点,本文研究了如何识别信息化需求。

3.1   信息化需求的关注点

科研院所聚焦科学技术研究,在跟踪和分析国内新的市场需求发展新的技术增长点,以知识为中心,实现知识的累积-创新—再积累—再创新。因此,科研院所的工作交付物多为无形产品(试验数据、研究报告等),难以精准地定量评价其经济价值;经费也多为财政拨款,不以追求利润为目,市场驱动不明显,降本增效内在动力不足,而且科学研究的周期跨度长,中间成果难以检验,导致其管理模式相对粗放。此外,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可能成为某项科研产出的受益者,无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由此可见,与普通企业相比,科研院所信息化需求的关注点不是经济、市场竞争力、顾客满意度等外在驱动力,而是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3.2   IT需求识别方法

竞争态势矩阵、平衡计分卡、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法等常用的IT规划方法,均是从企业财务、绩效、顾客、供应商管理等角度分析问题,不适用于科研院所IT需求识别工作。而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能够适应科研院所的特殊性,如表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业务牵头部门从本单位的技术研发能力、研究手段与方法、人力资源与设备、科研管理水平、技术保障能力、知识传承利用和科研综合效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影响特定核心业务流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几个关键成功因素。第二,围绕上述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将信息化视为“使能器”,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第三,结合单位的信息化现状,分析现有IT系统以及IT基础设施能否满足业务需求的需要,以此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第四,整合所有核心业务流的信息化需求,提出拟新建或改进的IT系统。

4     IT系统投资规划

IT系统投资规划是支撑科研院所战略目标落地、指导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关键举措。一般来说,科研院所IT系统投资规划就是在有限的资金约束下,根据IT项目投资效益对待建IT系统进行优选的问题。

由于科研院所一般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能以基于成本导向的方法来分析IT投资效益。这里,本文利用需求紧迫性、可持续发展效益、规范管理共享度、数据共享率、员工受益率和决策支持度等增益型指标来评判项目投资效益。其中,定性指标(如需求紧迫性等)采用专家打分决定,定量指标(如员工受益率等)以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计算,所有增益指标均采用10分制。此外,待選IT项目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如从属关系(项目i是项目j的前置项目)、互斥关系(项目i和项目j不能同时研发)、互制关系(项目i和项目j必须同时研发,或同时暂缓研发)。

假设待选IT项目群为xi=(i=1,2,…,n),项目预计投资成本为ci=(i=1,2,…,n),增益指标集为tj=(i=1,2,…,m),增益指标权重为αj=(i=1,2,…,m)对应的各项目增益指标为

rij=(i=1,2,…,n),(j=1,2,…,m),总投资金额不超过F,则建立约束条件下的IT项目投资效率函数如下。

(2)

(3)

求解该目标函数,即可获得IT总效益最大的项目投资组合。

5     结 语

应用实践证明,通过本文提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IT项目规划方法,能够提高科研院所信息化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支撑单位总体战略落地。但是,IT项目规划制订完成后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单位战略调整以及IT项目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不断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小詹姆斯·卡什.创建信息时代的组织:结构、控制与信息技术[M].刘晋,秦静,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水藏玺,吴新平,刘志坚.流程优化与再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吕涛,戴圆旭.我国光伏资源利用评价及分区发展方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

[4]周晓英,宛玲.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5]郑娟,罗昌俊.科研单位信息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1).

[6]肖静薇.基于加权效应的最有电力通信网投资规划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21).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关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2010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