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无论男女一律剃寸头!禁止玩手机、禁止谈恋爱!禁止接受父母的钱物!每天背法则三四遍!每天必须写总结反省!8年零假期!学满8年立刻“滚蛋”。这是日本一家木工学校的奇葩规定,因此一度遭到外界的嘲笑。然而这家34人的小工厂,却是日本皇家指定的家具特供厂家,他们生产的家具甚至可以使用一百年,并且年入11亿。它就是秋山木工,创始人是秋山利辉,就连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都对他推崇备至。
在日本,如果想成为家具匠人,秋山木工就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这里学费全免,还设定了奖学金制度。但是秋山木工的入学考试却也变态至极,想要进入学校,就得进行为期10天的入学考试,从打招呼、自我介绍、泡茶、打电话等。此外还得忍受8年重塑身心的折磨。“匠人须知30条”讲求的是一个“心”字,先把心性磨好了,再修习木匠技艺。60%是修心做人,40%才是技术。晚上十点结束,开始写一天的总结反省,接受学长和师傅批改······这样严苛制度培养出来的工匠,40年间已有五十多位自立门户了,因为学期为8年,期满秋山木工就会把学徒“赶走,绝不会利用他们赚钱。毕业之后的学徒作为家具工匠,活跃在日本全国各地,有的还在国外大展身手。但是只要师傅打声招呼,这些独立出去的工匠们,随时随地都会来帮他,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互助网络。
秋山木工奇葩的规定,和秋山利辉自身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秋山利辉生于1943年,战争年代,家中兄弟姐妹6人,很是贫困,偏偏秋山利辉还不聪明,甚至有点笨······
以下为秋山利辉的自述——
贫困的少年时代
我出生于奈良县明日香村,据说这也是圣德太子的诞生地,我家在村里条件最差。父亲在大阪经商,但做得并不好,因为经济上没有什么进项,母亲只好在乡下拼命做些小生意贴补家用,这才勉强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在没得吃的时候,我们还要向邻居们讨米,母亲做生意很忙,讨米的事就成了我们孩子的任务。虽然我有兄弟姐妹六人,但孩子中只有我愿意乞讨,所以每次总是我去讨米。在这段时期,我见识了世间的各色人等:有为富而仁者,有为富不仁者,也有自己条件不好却愿意周济其他穷人的······
糊口尚且很难,上学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我连最起码的文具都没有。全班同学都有崭新的新书,唯有我捧着一本皱巴巴的旧书,那是哥哥姐姐或年长的亲友用过的。本子也买不起,因为没有本子,所以铅笔就消耗得少,只用哥哥姐姐用剩下的铅笔头就足够应付了。这样的学生自然不可能优秀。小时候的我完全不会文字读写,直到中学二年级才勉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全。在教室上课,我经常被罚站,无论哪门课,一开始都要全班同学轮流朗读,因为我的名字是“秋山”,所以总是第一个被叫起来,可我连一个字也不会读,老师便上我站着听课······
中学二年级做了一条船
就是那种状况下的我,也有稍稍胜过其他人的一些地方,那就是图画和手工。当时村镇的角落里住着很多木匠、桶匠、“黑白铁”修理匠以及制伞的匠人,他们一边做一边卖,就像连环画剧或街头艺人那样,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技艺。我非常喜欢观察这些匠人的手的动作,有时间的时候,我能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看一天。回家后,我就开始模仿制作自己看到的东西,一来二去也会了一些简单的木工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村里的一位老婆婆跟我说:“我家漏水,你帮我修一下吧,做个架子就行。”因为她丈夫整天忙于农活,所以才找了手头还算灵巧的我,之后不久,附近的人家都开始找我做一些家里的木工活了,我还能赚一点零花钱。
拿到材料款后,如果买一些稍微便宜一点的材料来做,就会产生差额,为了嫌点手工费,我拼命努力做活。升入中学的时候,我制作了一个小鸟住的屋子,一共两层,一坪(约等于3.31平方米—编者注)大小,还设计了一个装置,让鸟儿下的蛋能自动滚下来······我做的屋子交上去之后,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因为他们做的都是平房,而我的是两层楼。拿掉屋顶,二楼展现在眼前,再拿掉二楼,又能看到一楼的布局。我还挖了窗户,并用纸板做了榻榻米;甚至在屋子里安装了小电珠,通了电,在一排平房当中,只有我的两层小楼十分辉煌,一片通明。但老师的反应却很冷淡:“什么呀,这是?该不是把你哥哥或者父亲做的东西拿来了吧?”尽管我说是自己做的,但他并不相信,认为我在撒谎,又罚我站着听课。
第二年的家庭作业是制作一艘船。同学们在鱼糕板上插一根简易筷子,挂上纸做的帆,做成筏子似的小船,这些小船在教室里排成了一排。我做的小船与众不同,是一艘涂成了黑色的军舰,上面还有大炮。所有人都拿着小船去学校后面的小河里“放行”,纸船放进水里后,立刻都向下游漂去,只有我的“军舰”快速地逆流而上,因为我在船上安装了马达。那是个塑料模型尚未出现的时代,搞不到马达,我只好自己做绕组,采用大号干电池制成了临时马达。这种马达一浸水就会坏掉,于是在接头的地方我用蜡烛的蜡进行密封处理,这个防水措施很成功。因为我小时候喜欢看工匠们做活,所以学到了这些知识。但这次老师仍然很生气,和上次做房子一样,还是怀疑是家人帮着我做的,结果我只得了个“1”。但那次我笑了······里的老奶奶们异口同声地说我长大了可去当木匠。
以成为工匠为目标去了大阪
那时,我还没有正经考虑要成为一名工匠的事,因为生活太贫困,只顾得上赚钱了。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在课余就做一些卖报的工作,因为经常去向那些拖欠报钱的人要钱,所以能切身体会他们手头拮据的心情,尽管如此,由于是工作,我还是会多次去要,不避雨雪。结果我被报纸经售店的老板看中,他劝我读完初中就不要再上高中了,说将来可分一半客户给我,让我也从事报纸经售业务。
我完全没有考虑过要上高中,甚至不知道还有“高中”存在。就在这时,有朋友告知我一条职校招生的消息······我当时所上的职校名为“职业辅导所”,它是为应对战后激增的失业者和有缺陷的劳动者而设立的,主要教授木工和建筑等学科。只要入学,职校就免费传授技术一年——这个免费的政策特别吸引人。我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打小就非常熟悉的木工,于是马上去报名,并顺利被录取了。
我的故乡在奈良,可我希望去大阪工作,所以每次见到老师,我总说想去大阪,但只有培训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才能去大阪工作,我还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尽管如此,老师还是一直都很照顾我。我最后决定回家乡,去奈良大和高田的一家为公共机构和学校服务的木工所上班。毕业那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去见老师,想说一句感谢的话,刚说了一会儿话,就来了一位前一年毕业的学生,他对老师说:“老师,我师傅说还要一个人,还有人吗?”一问,原来那位前辈就在我希望去的大阪的会社上班,于是老师的眼睛看向了我,说:“是你说想去大阪的吧?”第二天,我站在近铁电车的月台上,肩上挑着用大包袱包着的被子,和年长两岁的姐姐一起把大行李搬上车后,乘车而去。战后复兴运动平息之后,日本就进入了就业困难时期。因为《劳动基准法》的制定,学徒制度将被废除,我勉强赶上了最后一班培养工匠的“列车”。我要去的地方是大阪京桥,巧合的是,那天正好是我的十六岁生日。
创立秋山木工培养工匠
从十六岁开始的十一年时间里,我先后进了四家会社。虽然在这四家会社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但觉得每个月和吝啬的工场长就工资多少的问题发生争执,实在没有意义。与其像以前那样,还不如自己创立一家会社。
从结婚開始,我就说希望有一天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店铺,再加上妻子是设计师,拥有自己的店铺就等于成了木工匠人了。我自己万没想过要去做生意,因为小时候家里贫困,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成功我常看见有人一边说着“不好意思,添麻烦了”,一边上门来催债。做生意也许真是一件很不讲情义的事——我是孩子时心里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尽管如此,当我回想起以前的亲身经历,便没有动摇自己创立会社的决心。我父亲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虽然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却还看不起村里的其他人。生意失败的时候,他要么归咎于战争,要么怨恨自己没有很好地应对,总是后悔不迭。因此,我从小就坚定了一个想法:一定要有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心愿,但那时还只是想法而已。我发誓:要干,就千出一番事业,打败父亲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本钱,我卖掉了刚买不久的新房,结果还差50万日元,我只好带着卖房的钱,去找有些交情的木材厂和机械设备店帮忙。“我现在只有这么多,求你们了!”最终我拿到了木材和加工设备。在卖房的时候,我对妻子说:五年后,我一定买一套比这个大一倍的房子!”就这样,二十七岁的时候,我和两个朋友创立了秋山木工会社······我希望改变人们对工匠的印象,培养受人尊敬的真正的工匠,为此就必须要有舍弃自我的决心。我所敬爱的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名誉会长曾说过,“要动机纯,无私心”,要有益于社会,私欲是要不得的,也就是说,不能为了自己而培养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