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飞扬和内敛,睿智而敏锐,亲和甚至可爱,雷厉风行又坚韧果决,这些特点竟能集于一身。
25岁已经是频繁往来中国及俄罗斯、东欧各国的国际工艺品商人,并承接了众多外交礼品的设计和制作。机缘遇合,亦是历史的选择,关毅深谙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保护与传承,且能东西文明互鉴。他复原了古代文人研创家具的传统,他将中式古典家具尤其京作家具制作技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自幼在家族文化氛围中熏陶,耳闻目鉴四九城市声百态,更得皇城文化之浸染,关毅曾经的梦想是做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而如今,他更像是一个文化传承使者。
几年前,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着实火了一把“文物修复师”,不少人由幕后而成网红。关毅不同,成名和出道甚早的他,潜下心来,把他一手创立的“太和木作”导入了正轨、引上了大道,颇有些十年面壁图破壁的决心,他所承担的皆是故宫文物修复的大活儿、重活儿——古旧文物家具修复,而这一“修”就是十年。十年间,他将宫廷家具之精髓和制作精要创造性地运用到传承和创新之中,其精品力作屡获殊荣,更将堪称国粹之一的家具文化传播至世界。
关毅,字道远,号理成居士。满族镶黄旗人。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北京家居协会红木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世纪宣和中式古典家具技术研究院院长,著名红木企业太和木作创办人,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古旧文物家具修复研究项目负责人。
其实这些头衔都不足以说明关毅其人其事、其情其乐。如果非要给他名字前面加个“定语”,我倒更愿意称之为:“神人”关毅。
「神人」其人
在太和木作的艺术馆,他搭了个美轮美奂的小舞台,抚琴,吟诗,品茶,没人时吊吊嗓子;友人聚会,马派戏,说来就能来上一段;平时走路也带着身段儿,北京人的有里有面儿,他是一本活教材。
他们信我这个人
采访是在位于弘钰博古玩城的太和木作宫廷家具艺术馆进行的,该馆集艺术品鉴、博物馆沙龙聚会于一体,给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品鉴交流雅聚之所。入冬后几乎最冷的一天,我们一行三人如约而至,很快就忘记了室外的寒冽······
规矩,讲究,面子,老礼儿,关毅从小就从老辈人那里耳濡目染,沁心入髓,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采访中,关毅接了个电话,一口圆润熨帖的老北京话,听来真是享受——“阿姨,我明白您的意思,两个顶箱柜我先给您送一个,带抽屉的,另一个我给您保养着,待咱们看好地儿,设计好了,回头再麻利儿给您送去。您留我晚饭?行嘞,给我做馅饼吃,好啊。我吃韭菜的就行。我这就给您办去。”一问才知,是一位老客户。
“每次有新样式出来,我都会向老客户推荐,帮助他们出主意,如何陈设、搭配。我还定期为这些家具做保养,也可以以旧换新。这种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比什么三包都管用,我是一包到底,拿我的人格、信用做保。不信别的,他们信我这个人。”
对客户真心实意,宛若家人,客户自然会关照你。对工艺孜孜以求,对每一件家具都精益求精,视若己出,自然会立于不败之地。
“我不用竞争”。关毅语速极快,一点磕巴不打。他的自信不是凭空而来。其实他是一直在自己跟自己较劲,他说只有这样才没人跟你较劲。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和自然,一切艺术的终极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表达美。审美,说了就是看你懂不懂美。审美好的人,眼界高,出手就高;审美差,吭哧半天,可能把美给糟践了。我觉得审美教育优于其他教育。我从小就受这方面熏陶,家族中几位叔叔都是职业画家。三岁时,父亲就让我背唐诗宋词,不懂没关系,自己先背······慢慢地懂得了美,也就懂得了生活的要义,懂得了人生的要义。”
從未远离自己的梦想
关毅出生在北京,清皇室满族镶黄旗人。“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前门附近,唐山大地震时,我们的地震棚都搭在天安门广场。我姥姥家住菜市口。我六七岁时就独自一人从东琉璃厂穿过西琉璃厂到菜市口姥姥家玩。回家路上,我每次都要走进琉璃厂的古玩店看一看,琉璃厂的古玩店几乎都让我逛遍了。店里的老板、伙计几乎都认识我,对古玩店里的瓷器、书画和其他收藏品我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一看就是半天,竟然忘了回家吃饭。”
有时关毅还用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上几件自己感兴趣的小玩意儿。一直到上中学,关毅只要有时间,就到琉璃厂逛店、看书、学习,他成了琉璃厂的一位小常客,琉璃厂也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毅博闻强识,记忆奇佳,口才了得,说起传统文化和家具制作,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而且没有一句废话。这也与他从小就受到琉璃厂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有很大关系。他不喜欢打闹、玩耍,凡事都爱琢磨出个子丑寅卯,他喜欢干自己有兴趣的事。
中学毕业后,关毅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本想将来当一位表演艺术家。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上世纪90年代初,关毅来到苏联的莫斯科戏剧学院继续深造。在两年多时间里,关毅如饥似渴地饱览苏联的文学艺术,使自己的美学和艺术修养有了新的提高。当关毅正准备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时,一夜之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也兴起下海潮。关毅凭着自己从小在琉璃厂学到的知识练就的眼力,把国内的传统工艺品带到苏联及东欧各国,燕京八绝,紫砂,文房四宝,几乎所有门类的艺术品,关毅都经营过。进一万美元的货,带到国外轻松就能赚回一万美元······这时国内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大地,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于是,关毅在1994年毅然回国,他先到北京秀水街开办了一个经销工艺美术产品的店铺,主要还是为俄罗斯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客户服务。
创业初期,由于缺少资金和经验不足,关毅一度面临困境,当时北京所有的交易市场、商品展销会、跳蚤市场,关毅都去摆过摊、卖过货。为了积累资金和摸索经验,他从事过许多行业,也结交了许多生意伙伴和良师益发。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艰辛坎坷还是迷茫困顿,都成为他日后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他说:从未远离自己的梦想,我从事的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
人物贴士
●2008至今,主持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古旧文物家具勘查修缮与内檐大修工程。创立红木知名企业——太和木作。
●2009年,关毅在故宫太和门西侧南朝房开办宫廷家具艺术馆,负责设计开发具有故宫文化元素的宫廷家具文化产品。
●2010年9月,关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举办“乾隆花园古典家具与内装修设计展”。
●2011年1月,关毅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养性怡情——乾隆珍宝展”。
●2012年6月—10月关毅在香港艺术馆举办“颐养谢尘喧”——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大型展览。
●2012年9月,关毅主持故宫博物院皇极殿香几及用端几文物复制工程。
●2013年关毅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主持金丝楠木书盒设计制造工程。
●2014年关毅历时三年用82575块红木按1:5比例完美再现紫禁城角楼。
●2014年关毅主持参与中南海毛泽东主席故居颐年堂室内雕花落地罩的修缮与保护工程。
●2014年关毅主持设计制作颐和园东宫门与听鹂馆陈设紫檀木仿古宫廷家具。
●2014年7月—8月,关毅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文物家具大型展览。
「神人」其事
有人称关毅是红木家具行业和文物家具修复领域的形象代言人兼发言人。这话当真不假。十年修复,踽踽独行,从历史尘埃中打捞出一件件文物家具,一榫一卯对接起时空的所有缝隙,竟是活色生香,璀璨如初······
修复、研究、传承
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用10年时间建造了乾隆花园,时隔237年后,公元2008年始,关毅和他的太和木作用10年时间完美修复了乾隆花园内檐及文物家具,勘称世界文化遗产修复史上的奇迹。据悉,乾隆花园将在2020年紫禁城落成600年之际向公众开放。
多年来,关毅不断攻克复原宫廷家具的难题,从原样复制向创作新款发展,为复兴宫廷艺术家具文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作为故宫修复单位和经营合作单位,太和木作占据独一无二的优势,在修复故宫藏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研发,既传承了明清宫廷家具的经典与内涵,又通过创新改良而与现代生活高度融合。2018年10月,关毅荣获“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称号,太和木作仿制故宫并创新的皇宫椅荣获中国民间文物艺术品最高荣誉奖“云工奖”金奖;12月,太和木作举办精品拍卖会,再次向公众展示了宫廷家具的高仿珍品。其实,关毅并不太想谈故宫乾隆花园文物家具的修复。当你了解到修复过程的艰辛、琐细以及一项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当你看到他收集整理的堪称浩繁的修复资料及修复工具时,你多多少少能体会到那一种阅尽千帆的淡然。而从他关于放弃收藏的一段话中也能略窥一二,他对笔者说:“自从2008年主持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古旧文物家具勘查修缮与内檐大修工程开始,我就放弃了自己的收藏爱好。没有成文的规定,完全靠自觉。择一事,终一生。罗哲文老师等前辈举着火把在前面引路,我只有亦步亦趋。”
清心寡欲,超然物外。这才是匠之魂。关毅说干修复这行岂止是心如止水,岂止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家具修复是一项漫长枯燥、极其考验人的耐力、精细化程度极高的工作。整整10年时间的修复工作,我和太和木作始终如一,对待修复工作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乾隆花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经过了大量的数据对比验证考察。我们不仅修复了乾隆花园,也保存整理了珍贵的修复资料,将永久留存于故宫,为以后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修复工作需要长久的耐力和技术上创新,它不同于建造——需要匠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修复一件有历史积淀的文物需要匠人无与伦比的耐心和独一无二的手艺,需要技艺高超的匠人用其毕生所学之精华,方可完美地复原这些历史文物。中国的匠人一代代总结着经验,一代代地传承至今我们不知道当年乾隆花园的设计者、建造者是谁,也不知道清朝造办处那一位位能工巧匠的名字,但是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依旧在今天令我们大饱眼福。我们太和木作就是太和殿前的小作坊,我们修复皇宫的家具,从未想过多少年后会有人记得我们。我们只为了这些传世之美不要泯灭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希望这些?物华天宝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依旧享有源自祖辈的历史荣耀。”
关毅介绍说,修复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深谙文化、历史、环境等基础上还原与再现文物当初的“样子”,因此文物修复常被赋予多个层面的意义,修复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诸多讲究,比如一般在正式进行修复之前,要先通过详尽勘查、调研、论证,清洁表面灰尘及胶渍,对于缺失部件,需要按照原有的尺寸和形状加以设计制作,对于开裂、开缝或者榫卯结构破损严重的器物,需打开后进行局部处理再进行重新组合,以保证组合严密,从而最大程度恢复器物原貌。乾隆花园的文物家具代表着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的家具制作水平。要修复好,自然有最严格的规制和原则,必须研读历史典籍,搞清家具的时代背景用料、性能、榫卯结构、装饰工艺等,修旧如旧,同时要遵循古物修复可逆性原则,不同类型需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修复。修复后家具结构要保持原状。
采访中,关毅转动一件修复家具,指给我看“太和木作的暗记。在参观陈列的红木家具时,关毅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按故宫文物家具原比例复制的。但我们这件的用料做工比故宫那件还好。
对此他解释说:“我们希望让更多珍贵的宫廷家具得到有效的修复和保护,重新绽放光彩。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本着既保护又创新、服务当代社会的原则,既保护传统文化和技艺,也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大胆融入现代人的思想,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优秀产品,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尊重。作为当代一流的宫廷艺术家具,太和木作绝不是簡单的复制,而是在再现历史、传播文化的同时,我们的部分工艺要超越历史,要和现代相结合,为当代服务,为更多人服务。
站上世界舞台
2017年,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实施,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多个国家,为中国红木家具代言。10年来,坚持“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太和木作,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从无私参与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到成为奥运会唯一指定木制品生产商,从与美国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到屡获国际艺术大奖、多次代表国家走向世界舞台,太和木作的荣光背后是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
从2008年“入宫”至今,关毅在故宫已修复古旧文物家具百余件,并先后解决了家具补配材料、成分分析、修复技术等难题。关毅说:“不断充实工艺理论和操作技能,延长每一件家具文物的寿命,是每位文物医生的职责所在。”多年来,关毅对“乾隆花园”中待修复的家具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精细勘查、清理污渍、检查伤况、查阅资料、分析工艺、制定修复方案等。他所修复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酸枝木等名贵珍稀木材为主。“家具修复有着严格的方法和步骤,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关毅介绍说,宫廷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如同瓷器中的官窑与民窑一样,京作家具,也分民间京作和宫廷京作。民间京作从做工、技法,甚至纹饰的应用上,都远不如宫廷京作,而太和木作是直接从故宫传承,可谓正宗原创。在深入观摩和研究故宫最为顶级的红术家具后,关毅在太和木作的产品开发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与现代先进工艺完美结合,多年来他自费前往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等现代家具工业发达的国家,了解学习当下最先进的木工技术,参观最新的当代家具设计,从而为古老的传统木作工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008年起,太和木作修复的家具先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美国洛杉矶艺术博览会、马来西亚国际艺术博览会,以及加拿大、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博得世界性的赞誉,各国政要也纷纷大力推介。
「神人」其情
不久前,关毅在朋友圈发文纪念与妻子的20年情缘,同一间酒店,“同框”中人,时光流转,目光未转,定睛看去,佳人依旧,只缘心定而神会······
“我要一辈子只做(家具)这一件事,一辈子只爱这一个人。”平素口若悬河、八面玲珑的关毅说这话时,那“五百年不变的执着劲儿不容你怀疑,更悄悄地感动着你。
关毅的妻子是浙江东阳人,东阳是闻名于世的木雕之乡,也是能T巧匠扎堆儿的地方。关毅和妻子在经商中相识,又在对传统文化的同样痴迷中相知、相爱。结婚后,关毅随同妻子到浙江东阳和南方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精美的木雕艺术品令他大开眼界,楼、台、亭、阁等木质结构的古典建筑、优美典雅的古代家具,令他魂牵梦萦、痴迷膜拜。关毅对古代建筑艺术和古典家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很快就升华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他敏锐地看到古建艺术和古典家具保护、传承、研究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紧迫性。由此,他开始系统阅读大量有关古典家具、古代木制结构建筑的书籍,学习古人和现代人有关古家具和木制建筑的著作,他深知古典家具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从喜欢到着迷,从深研到自觉地担当传承弘扬古典家具文化的历史使命,关毅进入古典红木家具行业,似乎水到渠成。而偶然中的必然却是早年的留学经历让关毅有着非同一般的现代思维和国际视野,他意识到红木家具产业对于传承、传播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太和木作应运而生。
彼时,一个偶然的机缘更将关毅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中国故宫文物学会的罗哲文、谢辰生、彭卿云等老一辈专家学者发起了修复故宫古旧文物家具的计划,在他们的推举下,关毅入选为宫廷木器修复专家。“宫廷木艺传千古,太和殿前小作坊”。这幅悬挂于艺术馆大门的对联出自罗哲文先生之手,亦是关毅的深情表白。“2009年,我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开设了太和木作展厅。之所以叫太和木作,是正好因为木作位于西侧南朝房,正对着太和殿。所以,我们称它是‘太和殿前小作坊。过去故宫有‘八大作,木器制作的就是木作。”
时光流转,目光未转,定睛看去,佳人依旧,只缘心定而神会······关毅于爱人于事业,怎一个“专”字了得。
「神人」其乐
关毅有一颗爱美的心,自幼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他的童子功,而对西方文学、音乐、绘画,也爱之深切、无不涉猎。关毅说,文明是不分彼此的,不同文化仿佛前世有缘。
乐做文化输出的使者
如今关毅不仅是太和木作的形象代言人,也仿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位义务宣传员,每年在国际上穿梭往来于各国政要、名家巨贾、顶级设计师之间,毫无违和之感,甚至与国际文化艺术的氛围和语境达到了一种水乳交融。
某国际顶级设计团队的中国元素作品在他看来是伪文化,于是他带着人家在故宫泡了一天,这地儿他太熟了,10年修复乾隆花园,故宫的家具他如数家珍,这把紫檀椅子原来是储秀宫的还是宁寿宫的,放在哪儿,是散在地上的,还是立在墙角的,没人比他清楚。然后再领着一群老外到他的工厂,手把手触摸京作家具的制作精要······最终,对方心悦诚服地更改了原先的设计。
这事带给他很大的成就感,也促使他更加积极地推广京作家具和传统文化。没人开工资发奖金,没人表彰授勋,他完全是自愿。他乐呵呵地说:“你说咱一北京人,咱一中国人,何况祖上还有那么一点渊源,这不都是我分内的事吗?没人要求我这样,但趁着我现在还有能力有条件做一些文化输出的事,干吗不做。我不光做,还要越做越好。”
2018年,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毅代表太和木作足迹已遍布世界四大洲,总行程超过300000公里。2018年12月12日,关毅录制了16集“百器讲坛”。他在朋友圈发文:为生活,为艺术······
2019年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关毅站在故宫太和殿前,手扶太和木作完美复原的鹿角椅,吟诗一首《太和赋》······2019年1月3日,关毅再次变身说书人,一板一眼、有腔有调地聊家具聊紫檀聊你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那些典故和新知。
这是关毅最大的乐趣,也是他最神的地方,为生活为艺术,不是为自己。赔本儿也得赚吆喝,赔多少还从不与人言,只為让国粹站上世界舞台,只为让国人记得历史的荣耀。
太和木作2018 大事记
2018年5月6日,第五届“对话奥马哈”峰会及巴菲特股东大会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隆重举行。应沃伦·巴菲特先生邀请,世界文化遗产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先生赴美国会见全球股神巴菲特先生。
2018年9月27日,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总统,联合国前助理秘书长达尼洛·图尔克及夫人专程访问参观太和木作北京总部。关毅向总统先生及夫人介绍了太和木作修复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乾隆花园的历程,以及太和木作的发展史。关毅先生还邀请图尔克阁下及夫人共同欣赏了中国古琴曲《梅花三弄》《酒狂》,总统阁下与总统夫人深表赞赏。
2018年10月1日,太和木作承接的景山寿皇殿项目,为中轴线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太和木作复原景山寿皇殿文物家具复原展陈项目圆满完成。
2018年10月18日,关毅先生应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邀请参加“东方·亮”——中国艺术汇。首站主题展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多洛嘉钻石宫殿启动,一场东西方文化间的交融碰撞在美丽的“多瑙河明珠”拉开帷幕。
2018年11月9日—11月11日,太和木作受邀参加2018上海世博国际红木家具博览会。
2018年12月1日,太和雅集竞买会第十三集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