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以勇
【适用年级】
五年级。
【设计理念】
吕叔湘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课程标准对每学段学生的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因此,教师应把握课程设计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教学中适时进行课内阅读拓展,整合课内外资源,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架设一座连通課内外学习的桥梁,给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文章,感知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品读文章,于细微处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语用训练目标:整合阅读,体会作者通过生活中平凡事例表现母爱的写作方法,领悟对比反衬对表现母爱的作用;联系生活经历,尝试表达母爱。
【教学过程】
一、文本回顾,聚焦“母爱”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友田的《月光启蒙》,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吗?
(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2.在作者的童年回忆里,母爱是什么?
PPT出示,学生诵读:
母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是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是一支支幽默的童谣,
是一则则有趣的谜语。
3.一件事代表着一份爱,母爱是无处不在的浸润,母爱就是——月光下的启蒙!今天,让我们跟随孙友田再次走进他记忆中的母爱。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上面有《迎接母爱》和《母爱似水》两篇文章,它们与《月光启蒙》(原题《月光母亲》),合称为“母爱三部曲”。在这两篇文章中,母爱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回顾《月光启蒙》的主要事件,以“母爱”为主线,从学生情感期待处拓展,拨动学生内心的感情之弦,自然过渡到孙友田“母爱三部曲”另两篇文章的阅读。】
二、阅读拓展。品味“母爱”
1.学法回顾。
读一读: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
找一找:文章中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母爱的?
画一画:文章哪些段落或语句打动了你?画出来,并做批注。
想一想:作者笔下的母爱是什么?
2.学生自主阅读。
3.小组内交流分享。
4.全班汇报交流:文章中哪些事、那些词句打动了你?
(1)送羊肉
谁知她脱去棉袄,松开腰间扎得很紧的绳子,从背上卸下一块用白布裹着的东西,她颤巍巍将那东西放在案板上,摊平、展开,呵,我和妻子都愣住了:一块肥美的羊肉!
师:母亲腰间的绳子为什么要扎这么紧?如果掉下来会有什么后果?
师:从这些细节中,我们感受到母爱是——藏在身上的羊肉,是——不辞辛苦的付出。
这十斤羊肉伏在母亲宽宽的背上,在春寒料峭的三月,从黄口到贾汪历时一昼夜,行程二百里,母亲为此弓腰驼背,母亲为此步履蹒跚。
师:背着十斤羊肉这么长时间,走这么远的路,母亲累吗?此时,她会想些什么?是什么支撑着她?
师:时间漫长,路程遥远,母爱是——日夜不停地奔波。
师:“弓腰驼背”“步履蹒跚”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能读出来吗?(生自由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感人的画面。(配乐诵读)
这十斤羊肉,
伏在母亲宽宽的背上,
在春寒料峭的三月,
从黄口到贾汪,
历时一昼夜,
行程二百里,
母亲为此弓腰驼背,
母亲为此步履蹒跚。
(2)拔茅草
我和妻结婚的那年初冬,她来矿上,看到我们床上只铺着薄薄的褥子,就瞒着我们只身爬上了矿区的东山,见草就拔,一个下午就拔了一大捆白茅草,硬是从山上背下来。妻子见了又心疼又生气地埋怨她:“娘,那山上有狼!”母亲却轻轻一笑,说:“什么野物都怕活人。”
师:你关注了这件事吗?哪些细节打动了你?(生交流)
师:母爱就是——无所畏惧的付出。
(3)拆羊肉
几个孩子围了上去,母亲撕一块填在这个嘴里,又撕一块填在那个嘴里,像喂她的一窝小鸟。转瞬间,一条羊腿只剩下一盆羊骨头。
师:说说你的感受。(生谈感受)
师:是啊,母爱就是——担心你吃不饱,穿不暖。
(4)纳鞋底
自从我学会走路,就穿她做的布鞋。鞋面是她织的粗布,纳鞋底用她纺的线绳。为了我一双爱动的赤脚,常常熬红她的眼睛。直至以后,我出外上学了,工作了,还仍然穿她做的布鞋。
师:读出你的感动。
师:一双双布鞋浸润了母亲多少爱,踩碎了她多少不眠之夜。
(5)关爱孙女
夏天蚊子多,她让孙女睡在软床子里。所谓软床子,是用绳子编起来代替床板,人躺上去就如躺进网兜里。母亲睡在孙女身边,不停地用扇子赶着蚊子,嘴里还唱着动听的童谣。后来女儿告诉我:“奶奶睡在床框上,那床框就是一根木头。”
师:母亲爱我,爱孙女,这是爱的传递。
5.仿写小诗: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是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是一支支幽默的童谣,
是一则则有趣的谜语。
母爱是月光下的启蒙。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
,
是——,
是——,
是——。
母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6.学生交流诵读自己写的小诗。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的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以“母爱”为纵线,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關键词句谈体会、抒情感,于细微之处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小诗”为横线,在对话探究的基础上仿写小诗,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创造了情智共生、情美共生的境界。】
三、阅读统整。升华“母爱”
1.对比阅读,加深认识母爱
(1)快速浏览三篇文章,完成填空:
从《月光启蒙》中,我们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从《迎接母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从《母爱似水》中,我们又看到一位——的母亲。
(2)出示三篇文章中最能表达母爱的语句,感情诵读,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幼小时在母亲怀里,长大了在母亲心里,离家后在母亲梦里。游子走到天涯海角,也走不出慈母那关切的视线。
母亲的爱如春天里飘洒的小雨,如青石中流出的甘泉,滋润万物,细微周到。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3)母爱如歌,浅吟低唱;母爱似水,滋润万物。就这样一位温柔、智慧、慈祥、勇敢的母亲,现在连她最爱的儿子都不认识——(师配乐诵读)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师:看到此时的母亲,你又有什么感受?
师:这是原文《月光母亲》开篇第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话?(母爱伟大,可贵,一去不复返;通过对比的手法,形成反差,更衬托出母爱的伟大)
2.联系生活,表达母爱
(1)课件播放生活中众多“母爱”的镜头,师配音:孩子们,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时刻充盈着我们的生活。母爱是孟母三迁和临行密密缝的针脚,母爱是遮风挡雨的关怀,母爱是哭泣时的安慰与鼓励,母爱是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泪水,母爱是危难时刻的义无反顾……
(2)爱,就大声说出来!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在你生活中,母爱又是什么呢?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
是——,
是——,
是——。
母爱是无以回报的恩情。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学会爱,理解爱,表达爱,回报爱,不让爱留下遗憾……
【设计意图:统整阅读,找准阅读的切入点,抓实阅读的侧重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升华“母爱”之后,笔锋一转,配乐诵读描写老年痴呆后母亲的语句,形成巨大反差,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生活中“母爱”的镜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情动而辞发,学生畅谈自己的“母爱”,让“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四、阅读推荐。延伸“母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沉浸在孙友田的文字里,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其实写母爱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给大家推荐阅读梁晓声的《母亲》一书,下周举行读书汇报会。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教者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在由一篇课文拓展到一组文章的基础上,推荐一本书的阅读,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夯实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