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以赛代教,赛教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河北大学“创青春”大赛的经验分析

2019-03-21 16:55段洪波
成功 2019年7期
关键词:赛教竞赛科技

梁 巍 白 金 段洪波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至关重要。“创青春”等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作为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提出的“以赛代教、赛教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为: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顶层设计,以“滴灌”式育人理念,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补互融,让学生的第一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第二课堂的应用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竞赛过程中的点滴渗透和持续引导,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积极引导参赛学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实现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升华,达到以赛代教,赛教结合的目的。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度设计上,设置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必修学分,并占据一定比重,与学生毕业人才培养相挂钩。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将理论成熟与经过实践检验的“以赛代教、赛教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建立保障机制,完善工作运行体系

首先完善组织保障。成立校院两级层面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建立由教务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等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协调机制。其次,健全制度保障。建立“传帮带”指导与竞赛经验总结反馈机制,选拔优秀参赛学生及团队举办经验交流会等,既将总结分析的经验应用于大学生科技竞赛参与实践,又反馈给竞赛指导委员会,为政策制度制定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提供参考。完善学校竞赛体系和“科技竞赛单项奖学金”制度,提升学生参与竞赛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加强师资保障,加强高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参与指导学术科技竞赛等学生活动的激励措施,根据获奖类别认定科研工作量分适度认证,并在绩效工资分配及职称评审中有政策体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优质竞赛的指导能力。

三、加强科技竞赛理论指导,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为达到有效的人才培养效果,结合学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经验与实际,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指导》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和学时,规定每周开设班数和选课容量,聘请专业教师指导授课,加强科技竞赛的理论指导,为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提供专业化、课程化的指导和培训。可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学校建设实际情况,自主编写或开发科技竞赛教学案例教材,将高校优秀参赛学生团队参赛经验及各类竞赛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写入竞赛指导课程教材,增强课程教学实践性与生动性,促进以赛促教的课程化、教学化。

四、搭建科技竞赛平台,创设竞赛实践环境

科技竞赛是联结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应用的结合点,是将比赛于教育相结合的融合点,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广阔平台。“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竞赛当前具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赛事,被高校和社会所认可,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从供给侧角度来看,高校应抓住各级各类竞赛的机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增加大学生科技竞赛项目供给,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竞赛中去。同时根据学校办学层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情况,构建多层次的科技竞赛体系,创设良好的竞赛实践环境,激发师生创造活力,在竞赛中展示智慧和创意。

五、推动优秀竞赛团队及项目入驻创业园进行项目孵化

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是将竞赛项目进行实施与转化的重要保障。高校要通过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园等方式,给予参赛学生及团队以资金支持、基础设施保障、项目运营空间等。一方面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组队参赛,促进学科专业交叉度融合,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意项目。另一方面,从参赛团队和竞赛项目中选取优秀的竞赛团队和先进科学、实践性强的竞赛项目入驻创业园进行创业项目孵化,推动竞赛项目成果的落地实施,实现项目有创意点子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让“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理论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赛教竞赛科技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以赛促教 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策略探析
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赛教衔接相关问题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科技助我来看云
“互联网+”多媒体赛教融合对提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影响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