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云刚
(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先秦诸子研究”是常州工学院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先秦诸子中儒、墨、名、法、道、阴阳、纵横、兵、杂家等诸多流派的思想,关注每个学术流派的代表性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及其在学术史上的价值与贡献。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会运用传统文化思想解决当下发生的社会问题。
有的学生认为“先秦诸子研究”课程与之前所学的先秦文学十分相似。其实,先秦文学与“先秦诸子研究”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一重文学之品读,一重思想之考察。在内容方面,先秦文学中“诸子散文”一节的学习内容有限,课时也比较少。“先秦诸子研究”课程的内容以先秦诸子为中心,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贡献等作深入的解读。在“先秦诸子研究”课程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学习“先秦诸子研究”之前,大部分学生对百家争鸣的历史略知一二,但对诸子思想的产生背景、代表性观点、优缺点以及诸子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思想史的影响却知之甚少。知识储备比较好的学生对于“仁”“礼乐文化”等内容有所了解,但对更深刻的思想,如“仁”是什么、“仁”在当今社会中有何价值等问题却缺少深入的思考。
另外,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也比较狭窄。他们或者是一味颂扬传统文化中好的一面,对于其不好的一面却视而不见;或者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排斥传统文化。学生看待问题不够冷静、客观,分析问题时不够理性。有时候抓住一个点便展开探讨,未能全面地思考。例如,子产铸刑鼎对郑国进行政治改革,邓析则持法为诉讼之人作辩护,以此获取报酬。应该如何评价邓析通过打官司来赚取报酬的行为?不能简单地认为邓析的行为破坏了法,还应看到其行为促进法律完善的一面。
思想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能浮光掠影地作表象介绍。例如,对于孟子的“性善论”,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一些基本观点与理论,但要评价“性善论”,分析其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若拓展思路,从“性善论”与“仁政”思想关系的角度展开分析,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在《逍遥游》中,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鲲鹏、蜩与学鸠,谁更逍遥呢?大部分学生仅围绕鲲鹏与学鸠进行讨论,而没有从更开阔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从现象出发,从《庄子》文本的细节出发展开讨论;二是明白评论者是当事人还是第三方,因为这影响评判的结果;三是结合学术史来讨论,郭象的观点与王雱、郭庆藩、陈鼓应等人的观点不同,如何评判他们的观点?打开思路,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来思考,对于理解“逍遥游”大有裨益。
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中国历史、文化史、思想史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此,学生要广泛阅读,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许多大学生阅读量不够大,很少有学生能够认认真真地阅读诘屈聱牙、竖排繁体字的先秦诸子典籍。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在教授诸子百家的思想前,教师应精心挑选当下最权威的古籍版本展示给学生。“译注”系列、“注疏”系列、“研究”系列是我们推荐的重点书目。如读《论语》,可按照《论语译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论语正义》的顺序,由浅入深,探索《论语》的奥秘。同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由于古籍点校本以及研究著作太多,一个学期的学习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引导学生选择一些重要章节深入阅读,其他篇章则略读。
学生阅读前,教师可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教师介绍知网、维普、读秀等电子检索数据库,以及各大院校与国家图书馆的电子文献数据库等,培养大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
对于阅读的效果,除了课堂提问之外,还可以布置“研究综述”等写作练习作业,让学生了解学界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现状。
本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是指以诸子百家的思想为核心,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解决课前教师给出的问题,并通过课堂讨论或者幻灯片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杨立国曾指出:“应当鼓励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学习兴趣,鼓励探究精神。”①教师提前布置下一次课的阅读范围,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课下阅读典籍、查阅资料,在此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还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分组演讲,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
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案例法。通过案例与情境再现,引导学生运用古人的思想与智慧来分析、解决问题。如讲孟子的性善论,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当你在大街上走着,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人突然晕倒了,你会怎么办,为什么这样做?通过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总结“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四端”之“仁义礼智”。
第二,演示法。在“孔子的礼学思想”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现场演示拱手礼、趋礼、冠礼等,并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学习传统社会中的礼仪规范。通过现场演示以及视频展示,让学生体验古代的礼乐文化,理解孔子提倡以礼救时弊的初衷与美好愿望。
第三,翻转课堂。如果课程内容难度不大,还可以采用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如讲授墨子的“墨学十论”前,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查找材料,分小组学习,课堂中分享他们对“墨学十论”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则在此过程中予以引导,并适当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兼爱”中的爱与利的观点是否与儒家的观点相同,战争是否有价值,世界上真的有鬼吗,提倡天志、鬼神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与儒家思想作对比,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墨子的思想。
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改变学生接受和参与教学的效果,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来说,这也是重要的一环。这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已经基本成为共识②。
首先,重视对历史与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除了“中国文学史”课程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应研读《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相关典籍史料,了解诸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为了深入理解先秦诸子思想,也要学习哲学知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是必备书目,冯友兰、任继愈、萧萐父等学者的哲学史著作也是重要的参考书。
其次,学习途径应多样化。“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适当借助影视作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等,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③可引导学生观看《孔子》《墨攻》《秦时明月》《大秦帝国之纵横》《楚国八千年》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文化。
最后,学习先秦诸子思想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古代思想文化,更要“鉴古知今”。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热点问题,运用诸子百家的思想智慧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实践表演与案例分析。终结性考核包括小组互评和期末论文。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分别占据期末成绩的40%与60%。
过程性考核中的实践表演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自己所学所思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案例分析则主要结合课堂中的案例,教师对学生进行问答考核。
终结性考核中的小组互评主要考查每个小组成员是否能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点来解决问题。虽然这种考核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最后,要求学生针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某一个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撰写学术论文。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建设课程,“先秦诸子研究”课程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认真反思总结。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君子人格是孔子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典型代表,仁、智、勇是君子人格应具备的核心道德,行义、遵礼、谦逊、诚信是君子人格的行为准则,笃志、力行、好学多思、结交益友等是君子人格的修养路径。”④这都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当下社会生活,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本课程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
注释:
①杨立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教育评论》,2008年第1期,第69-70页。
②李红、朱正威:《试论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第85-88页。
③刘群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思考》,《语文知识》,2012年第3期,第44-46页。
④廖丹琪:《孔子的君子人格理想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评论》,2017年第5期,第45-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