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民,徐小凤
(荣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自贡 64310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房颤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临床症状。同时,其发生往往伴随着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心功能的改变。临床上房颤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1-3]。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房颤尤为重要[4]。本研究旨在探讨华法林对房颤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5],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尤其是对基层医院掌握华法林的使用提供经验。
本院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诊断的106 例老年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 例)。观察组由34 名男性和19 名女性组成,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24±3.59)岁。病程1~14 月,平均病程(6.79±1.35)月。原发性疾病包括29 例冠心病和14 例风湿性心脏病。对照组男性33 例,女性20 例,年龄52~80 岁,平均年龄(65.98±4.02)岁。病程从1个月到13个月不等,平均(7.03±1.46)月。原发性疾病包括28例冠心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和10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两组间总体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项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参加研究患者获得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诊断为房颤;②50~80岁患者。排除标准:①哮喘和严重肺部疾病;②肺、肝、心功能严重异常;③药物引起的心房颤动;④精神障碍;⑤过敏体质者;⑥出血性疾病等。
1.3.1 治疗方案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降低血压、降脂等治疗,口服盐酸胺碘酮片200 mg,tid[6]。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d,根据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7],INR控制在2.0~3.0。两组均接受4周的治疗[8]。
1.3.2 指标检测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包括TT、APTT[9],使用日本Sysmex CA50 凝血功能测试仪、苏州良辰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购买的TT 和APTT 试剂盒检测[10]。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包括血浆黏度。采用MVISG2020自动血液流变仪和试剂盒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11]。
1.3.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心律转为窦性或静息心室率60~80次/min[12];有效:患者静息心室率60~100 次/min 或较基础心室率下降20%以上[13];无效:治疗后患者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有效病例)/总病例×100%[14]。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TT 和APTT 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T和APT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T 和APT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注: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显著降低[16](P<0.05);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17](P<0.05);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1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注: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房电紊乱致非常不规则的心房搏动,不能有效地放松和收缩,使心房辅助泵功能丧失[19]。它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和心绞痛,同时容易发生心房血栓,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等栓塞并发症。华法林是20 世纪40年代合成的香豆素口服抗凝药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华法林被广泛应用于房颤、瓣膜置换、瓣膜病、肺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华法林的抗凝血机制主要是与维生素K 竞争羧化酶,从而在凝血因子II、VII、VII 和VII 的合成中抑制谷氨酸的羧化[20],但不能激活这些维生素K 依赖的凝血因子,只能停留在前体。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华法林是一种有效的房颤抗凝药物,经口服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100%,肝代谢几乎完全清除。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华法林能显著提高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现代医学认为房颤会影响红细胞聚集、黏附和变形能力,并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房颤患者红细胞聚集显著增加,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升高,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易导致高黏度。高黏性会降低血流速度[21]。此外,凝血因子被激活并局部沉积在血管中以激活凝血过程。因此,房颤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往往异常。华法林能改善浅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餐时和凝血功能,对血小板的活化有很强的作用。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的TT和APTT升高,观察组的TT和APTT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均下降,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下降。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华法林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华法林对房颤患者有效,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和血液流变学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2]。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观察病例相对较少,观察时间相对较短,对药物安全性,如出血病例统计分析未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有必要在随访研究中增加观察病例数,延长观察时间,为基层医院掌握华法林的使用提供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