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计划对喉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3-21 09:10李翠翠
武警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喉癌出院计划

李翠翠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为50~70岁,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占头颈部肿瘤的7.9%~35.0%,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1]。目前该病的治疗多采取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式,但术后容易引起患者躯体的多种不适,带来一系列负面的身心症状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让患者获得连续、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其术后康复意义重大。出院计划是由多学科共同协作完成的一个过程,从住院至出院,整合其所需的健康信息,让患者在院外仍然能得到完整且有效的照护,此护理模式目前已在国内广受欢迎,尤其是在慢性病中取得满意效果,但出院计划应用于喉癌术后的研究较少[3]。本研究选择了105例喉癌术后患者,拟订并实施相关的出院计划,评价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01至2018-12收治的喉癌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4]:(1)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活检确诊为喉癌;(2)接受手术、放化疗的患者;(3)年龄≥20岁;(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既往和目前有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现象;(2)存在认知、交流、听力障碍的患者;(3)问卷回答条目缺失多,无法进行统计者。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与研究组(n=53),对照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42~68岁,平均(55.12±6.78)岁,手术类型:喉部分切除术29例,全喉切除术23例;居住方式:夫妻同住35例,独居与子女17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2例,初中以上20例。研究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42~68岁,平均(55.12±6.78)岁,手术类型:喉部分切除术28例,全喉切除术25例;居住方式:夫妻同住37例,独居与子女16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2例,初中以上21例。对比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入院后常规接受资料调查,按程序签署知情同意书。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负责其生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宣教、气管插管护理、心理咨询、饮食与运动、日常生活预防等,并为每位患者及其家属准备易于理解的手册。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特征和性质,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予以情绪疏导,帮助建立抗癌的信心,告知他们的家人多与病人沟通,并给予鼓励。告知患者定期门诊随访。在患者出院进行随访后,详细解答患者的问题,并观察患者的负面情绪并进行了针对性检查。仅在出院后第1周进行电话随访,由责任护士实施。

1.2.2 研究组干预方法 (1)成立出院计划模式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2名护士长(负责培训出院计划的目的、过程和工作职责,以及出院后的后续调整与措施落实的监督)、4名专科主治医师(负责患者病情诊治、出院后药物调整、以及大概出院时间的告知)、5名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负责出院计划的评估、制订与落实)、2名语言康复训练师(负责对患者的语音重建和言语沟通)、2名营养师(负责患者的营养指导),并邀请护理部门的一名主任主要负责动态监测,评估和协调整个出院计划的实施过程。(2)建立出院计划档案模板:采用咨询法分别对出院计划模式管理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咨询,收集意见汇总,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后,制定出院计划服务档案模板,出院计划包括喉癌疾病介绍、围术期注意事项(药物指导、切口护理、气管导管护理、换药方法)、咳嗽排痰、吞咽训练、语言沟通训练、饮食指导、意外事故(堵管、脱管、套管断裂等)的处理、心理指导、医疗保险、随访复查等。涵盖了患者入院至出院后每个阶段的需求。

1.2.3 计划实施 (1)患者入院3 d内,责任护士采集其个人信息资料,首先在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房间内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40 min深入访谈,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状况、心理特点及社会支持情况并整理成评估报告,并邀请患者加入喉癌术后的微信群。其次,医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第2、5、7 d评估患者对手术切口的接受度,了解其对喉癌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营养状态、情绪心志等。根据评价结果综合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及标准的护理服务清单。(2)实施计划。①评估与计划,患者入院第4天,出院计划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查房,并向患者发出“喉癌护理手册”,结合手册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②出院当天,小组成员再次评估患者,对其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记录,详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关注重点内容,将个体化治疗护理方案、喉癌术后护理宣传册、出院随访记录及追踪表,汇总整理后发微信给患者,为患者制定喉癌术后的居家护理要点,强调切口护理的重要性,叮嘱正确的气管换药方式;③出院后,出院后,根据随访评估表、1周、3周、6周对患者进行微信和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评定,本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11 个条目是反向评分,每个条目李克特4 级评分,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护能力越高[5]。(2)生存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其中包含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等5个功能量表,每个量表满分均为100 分,最终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于入院第1 d及出院当天评估[6]。(3)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满分100,其中满意为>85分;比较满意为60~85分;不满意为<60分,总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回院复查时进行评价。

1.4 资料的收集方法 所有问卷调查均由科室同一名高级护理人员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前)及出院后6个月(干预后)进行调查。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变化情况 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且上升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生存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满意度 满意度评价,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两组喉癌术后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变化情况比较 (分)

表2 两组喉癌术后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分)

表3 两组喉癌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价 (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污染和噪声明显增加,使得喉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成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7]。目前,各种医疗专业技术不断完善,喉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放化疗等多种手段成功延长生存时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尽管如此,由于患者术后出现的生理变化极易使其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加上其丧失发音功能、难以吞咽等,对其术后居家护理造成巨大困难[8,9]。然而过去传统的医学模式并未为患者安排出院计划,通常在出院当天即决定出院,为后续的随访工作和延长护理带来难度和挑战[10]。

出院计划是指帮助患者从医院环境顺利转移至院外(如养老院、社区医院、自己家庭或其亲友家)且能够接受专业、连续性的照护过程,其需要涉及多学科专业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合作,确保患者在出院后获得持续的医疗保健[11]。关于出院计划模式在临床的应用已得到认可,刘菊花等[12]认为其通过强化患者的疾病认知、提供系统连续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将出院计划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喉癌术后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主要原因为:本研究通过拟订一系列住院至出院计划,所有环节按部就班,住院期间指导其学会气管套管换药的护理技能,对没有达到标准的操作反复训练,帮助其克服自我护理的困难,使患者体验到目标达成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潜能,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在出院计划的实施期间,不仅对患者进行宣教,同时让患者家属参与其中,家属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提供鼓励和督促,加上医务人员及时正确的引导,使患者接受现实、面对现实,积极参与到对个人的护理活动中来,所有上述措施都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13]。(2)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由于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相结合,患者可以掌握喉癌的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越好,患者就越自信,适应术后生活方式变化的能力就越强。从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3)提高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此过程由于涉及到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康复指导,同时联系到患者所在社区医院,共同配合,让患者享受更加完善和便利的医疗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其满意度评价[15]。

综上所述,出院计划是将医院的患者护理服务扩展到患者家中的有效手段,在喉癌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喉癌出院计划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声音嘶哑久不愈 排查喉癌须牢记
喉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及治疗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丹酚酸B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