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展示设计从诞生发展到现在,一直具有经济功能和文化先导的双重属性。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迅速,并不断趋于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会展业在国际上被称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的面包”,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会展业承担着联系城市与世界的责任,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目前,会展业展示设计作为一门在国内刚兴起的学科,其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难度较大,而国外对于会展业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会展管理、会展绩效评估、会展旅游、会展经济等方面,本研究从展示设计研究入手,对展示设计研究的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梳理和阐述,希望对国内展示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阶段性的总结与参考。
关键词:展示设计 发展
国外对会展业的展示设计方面研究较早,体系较为成熟完整。德国是世界上会展强国之一,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展示设计源于国外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师通过对空间探索的深入研究,并积极投身于空间展示设计中,为展示设计的发展和设计原理的确立不懈努力并作出巨大贡献。例如,1924年基斯勒在设计维也纳新剧院技术国际展览(Vienna New Theatr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的设计方案,突破了原有传统展示设计的平板局促布局,提出了“LEGER AND TRAGER”即“L-T”原则,创造出的一种由自由展架组合而成的新语言,实现了展示设计中将展品与墙体分离的设计;1925年法国巴黎的现代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International Fair For Modern Decorative Arts Exhibition)中得到进一步的引申,基斯勒制作的一个名为空间城市的展览装置(City in Space),是一个以独立的色彩计划、构件组合和照明系统共同设计的系统,具有明显的风格派设计特点;1928年李西斯基在科隆国际新闻博览会(International Press Exhibition)中设计的苏联馆完美的将本次展览的展示设计诠释为视觉传达领域(Visual Communication)的新学科;1929年密斯·凡德罗在巴塞罗那世博会设计的德国馆,大片的透明玻璃、轻盈的结构体系、深远出挑的薄屋顶、似开似闭的展示空间设计,整体效果简洁而又高贵;1951年约瑟夫·帕克斯顿在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设计的水晶宫,第一次大规模采用工业化生产,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的先河,颠覆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向人们预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揭示了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先河,展览活动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处于发展期的展示设计,由于一战后新型国家和战败国通过不间断的展览活动来树立或改变国家形象、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展示,各种社会思想和艺术思潮彭拜激荡,许多知识精英开始了社会实践,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公众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实践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例如,格罗皮乌斯设计了公共区域体育馆、咖啡厅、舞池、和阅览室;纳吉设计了舞台、芭蕾展示台;拜耶为实用产品、织物、建材、实用美术、家具和建筑的展示设计了建筑与家具展馆。
二战后,除以成熟期的展示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国际博览会逐步把目光转向人类的自身发展、民族的团结与和解、科技发展、历史与未来、人类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例如,1954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以呼吁世界各民族和解团结,共同投身战后从建为主题进行的展示设计;1990年以“人类与自然”为主题的大阪国家花与绿博览会以及2005年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的爱知世博会,通过展示设计向世界全面展示了日本经济、科技和文化实力,也体现了展览业发展的发达程度,并将展示设计的目光投向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思与
思考。
二十一世纪,国内学者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展示设计的研究,2003年朱祥明撰写的《“传统与现代”的个性表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展馆特色评述》,对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展馆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研究,通过对地域特色、技术创新和生态环保的空间设计与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四个方面的设计特点进行回顾,总结出了近年来会展业发展的特色与趋势,深刻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与科技的运用,提出了以传统文化特色和生态理念相结合的理念为展示设计的发展萌发了巨大的创造力,并且认为,当代世博会的商业运营是推动建筑艺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003年许恳彦撰写的《当代德国会展建筑设计》和2004年许恳彦、王晓欧、张音玄合著的《德国大型会展中心建筑设计专题考察》,从展馆的平面布置模式(并行式、环绕式、串联式),竖向布置模式(单层式、双层式、多层式),展厅单元设计(规模、形状、净高、地面以及天花承受力、设备管线、货运系统、内部识别系统、特殊展厅的设置、多功能空间使用、布展要求)和服务配套设施(入口大厅多功能空间设计、主要功能区的组合模式、交通连廊设计、小型会议洽谈空间、餐饮服务空间、为残障人士提供的无障碍设施)来描述德国大型会展场馆的建筑设计;并且通过展厅结构设计、场馆防火设计、场馆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生态与节能(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绿化和水面改变区域气候环境、利用环保再生建材、雨水收集利用)来描述德国大型会展场馆的技术设计;2007年傅婕芳撰写的《大型会展场馆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空间关系研究》,通过对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搬迁与新建后的运作,提出了会展中心规划中城市化的建筑尺度与绿化开敞空间的结合,以及环境生态技术的运用,成为德国会展中心的发展趋势。2013年黄建成撰写的《空间展示设计》系统的介绍了展示设计流程,通过对当代会展策展、布展、设计等方面的回顾,探讨了未来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绿色、可持续、生态结合的展示设计理念。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会展业的展示设计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展示设计技术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计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探索階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理论体系。再者,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使得研究方法不全面,以总结概括性研究居多,新颖的创新性研究较少,存在不足之处。从国外文献综述来看,国外的学者研究范围广泛,研究的视角较多,值得学习借鉴。未来,会展业展示设计与科技化、数据化、生态化将成为热门的会展行业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傅婕芳.大型会展场馆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空间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 张红.会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许恳彦. 当代德国会展建筑设计[J].中国会展.2003(3).
[5] 朱祥明. “传统与现代”的个性表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展馆特色评述[J].时代建筑.2003(4).
作者简介:李洋,女,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设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