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倩清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一次新的挑战,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有意思的事情。可是,最近我接的这个新班遇到的挑战确实有点大,只因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小孩——小鹏。
小鹏外表与同龄人差不多,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刚到班里,我一下子就发现他了,他安静地坐在课室的一角,低着头,没有一个孩子靠近。我悄悄地走过去想了解他,却被眼前的一幕吓到了:他正在用一支已经写完的笔使劲戳自己的手腕,手腕被笔尖戳得红了一大块,很快就要破皮流血。在小学任教多年,我遇见过不少特别的孩子,有学习困难的、有情绪问题的,而这种情况还是头一回遇见。我快速冷静下来,轻轻跟他说:“小朋友,是不是笔写完了?要不换一支试试看?”听到我的话,他终于停下来,拿了另一支笔在纸上画画。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他的手臂上也有不少抓伤过的痕迹……
后来,我跟上任班主任了解情况,知道小鹏常会做出这种自我伤害的行为,有时还会攻击其他同学。他上课经常不听课,有时会突然大喊大叫,把老师和同学都吓一大跳。大家都认为这孩子不太正常,基本上都远离他。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家长也不太配合,还认为是老师为难孩子。老师们觉得这孩子没法教,只好把他安排坐在课室的图书柜旁。
听到这一切,我心中无法平静。这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但又确实很难。基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孩子,我开始了一段新的教育旅程。
刚开始,我不急着教小鹏什么,而是反复观察。观察他的行为,观察同学对他的态度,观察他上课时的状态,观察他活动时的情况……我发现,小鹏的确经常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这是孩子的一种自虐行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减轻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出现这种行为一般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孩子过于自卑,总处于消极的自我评价中;二是孩子心理过于脆弱,某句话足以引起他内心的消极情绪;三是孩子不会宣泄消极情绪。在我的观察下,发现小鹏的确也是这样,他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如老师批评他作业不好、同学嘲笑他之类的,就会出现这种行为。刺激越大,他的行为就越激烈,自我伤害的时间就越长。
教育孩子,我们常说要有爱。但爱不是盲目的,应该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小鹏的个案告诫我,不仅要用眼睛观察,还要用心观察。这些观察所得,打开了我的教育之门。
一、行为转变用“心法”
作为教师应该有爱,但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用“心法”,即心理学的方法。小鹏有非常明显的自虐行为,这是具有伤害性的,极需要帮助转变。于是,一方面,我们请社区义工定时跟他进行情绪宣泄的活动,教他一些宣泄情绪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向这些义工请教一些具体的心理学方法,比如在纸上涂鸦、深呼吸等。当小鹏出现自虐行为的时候,我们积极运用这些方法,引导他正确解决情绪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小鹏的自虐行为次数大大减少,身上的伤口也变少了。
二、学习活动要“适法”
小鹏的自虐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有教师提出不打扰他就不会产生刺激,但这肯定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习是重要的活动,不学习只会加大他与其他孩子的心理差距,他所受到的刺激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利用学习作为他行为转变的载体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适度的方法了。
首先,调整目标。小鹏由于各方面的问题,学习基础很差,无法与其他同学保持一样的进度。于是,我每天给他确定一个目标,每次达到目标就记上一个“表扬”,有时候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有时候会给他书面的表扬语,有时候奖励他不用做当天的作业……每次受到表扬,他都十分开心。调整目标,也有利于小鹏越来越自信。每天、每周、每月,坚持下来,很明显看到小鹏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其次,引领阅读。引领小鹏读书,既可以让他多一个调节情绪的方法,又可以提高学习的广度。小鹏基础不好,但能认些简单的字,于是我找到一些最简单的書籍让他看,也布置读书作业给他,读完书也算是完成了作业。通过不断鼓励、奖励,他越来越愿意读。后来,我加大了难度,给他读一些字数稍微多一点的书。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他开始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开始感受到书本带给他的乐趣。我们常常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做作业,其实学习无处不在。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终身学习方式。
再者,搭建平台。小鹏自从学会用涂鸦的方式宣泄情绪后,就越来越喜欢画画。因此,我专门为他搭建学习平台。比如学习某些成语时,我会让他把这些成语画成画,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让全班同学猜。小鹏十分喜欢这个任务,会积极地向我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然后作画。
三、家长配合要“施法”
家长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学校教育不可以替代家庭教育。有时我们会抱怨家长不配合我们教育孩子,其实想让家长积极配合,也是需要方法的。记得我第一次去小鹏家家访,就看到了令我感动的一幕。家不大,却留了一个大房间给小鹏作为书房,在书桌前有两张凳子。小鹏父母每天辛苦工作回家后都会帮孩子检查作业,一张凳子是孩子坐的,另外一张是父母轮流坐的。可以看出,他们对小鹏的付出一点都不少。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让家长更好地配合。
首先,给家长教育的信心。小鹏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家长接到的投诉肯定比较多。如果教师每次跟家长沟通,内容都是指责投诉,久而久之,家长看到教师的电话肯定不想接,甚至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信心。因此,教师要尽量减少指责投诉,应全面评价孩子。我最初与小鹏父母沟通,他们总是说些理由推脱,有时很迟才接电话。但我通常会先说小鹏最近表现的亮点,再提出他需要改进的问题。渐渐地,小鹏的父母都很乐意接我的电话,言语间还听出他们对孩子的期待。
其次,向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小鹏父母都知道孩子的问题,但除了辅导他完成作业,他们也不知道还可以做些什么。于是,每一次沟通,我都会向他父母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有一次小鹏为了买新玩具偷了父母的钱,被同学发现后受到了嘲笑。在进行个别教育后,我向他的父母明确提出建议:小鹏受不住诱惑,家长要把钱保管好;让小鹏知道家长的钱来之不易,并要求他郑重道歉;偷去的钱要记账,让小鹏用自己受到的表扬作为补偿。家长听到这些建议,逐一执行。后来再没发生这种事情了。
有人曾说过,需要教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为人父母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惜大多数家长都没有进行过家庭教育的相关训练,不一定都懂得教育的方法,所以有时候,教师有必要向家长“施法”,提供一些方法的指引,促进家校合力。
四、同伴接纳要“得法”
由于行为问题,小鹏从小就受到同学的排斥,实际上他十分渴望同伴的认同。但同学并不理解他的“特别”之处,常常把他拒之门外,甚至嘲笑戏弄他。
一次,小鹏因被一位男生戏弄嘲笑,不停用尺子戳自己的手臂,都戳出血了。我马上安慰小鹏,帮助他调整情绪,然后把这位男生找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随后召开紧急班会课,把这件事如实说清楚,让大家讨论,进行换位思考,判定是非对错。最后,我让全班学生为小鹏提一些宣泄情绪或解决问题的建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小鹏听着同学们那么关爱的话语,脸上露出了从没有过的笑容。这次班会课后,同学们没那么害怕与小鹏接触了。同学们的真诚靠近,让他又多了一份转变的力量。
除了主题班会课,我还特地为班级设计团队活动。如班级的小品比赛,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排练节目,合作完成任务。由于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小鹏在活动中显得十分积极、愉悦。
因为教师的关心、同伴的接纳,小鹏的进步十分明显。他的例子,让我深深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句话蕴含的教育真谛。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对待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给予他们合适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