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2019-03-20 00:43费柏仁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写景田园陶渊明

费柏仁

千百年来,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为广大的读者喜爱与传诵,除了思想性强、内容题材丰富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他诗作的高度艺术价值。诚如著名诗词评论家叶嘉莹教授所说:“在我国的诗人中,陶渊明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而含蕴却最为丰美的一位诗人。”元遗山《论诗绝句》评陶渊明的诗,用“豪华落尽见真淳”七个字,道出了诗人化繁复为单纯的独到境界。具体来说,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陶渊明写诗,都是在“不吐不快”时才诉诸笔端的。不论是田园诗中的写景状物,还是咏怀诗中的兴怀致慨,都饱含着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并让这种感受与体验,如水银泻地一般,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因此,他的诗不仅明白如话,而且意味深长,没有矫揉造作、刻意雕琢之辞。虽然写的多是日常平凡生活,但由于他善于细致入微地体会物情,所以能从极为普通的事物中发现蕴涵其中的诗情画意。如,他用“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两句描写春天的田野,一片盎然生机,跃然纸上。苏东坡说:“‘平畴二句,非古之藕耕植仗者,不能道此语;非世之老农,不能识此语之妙。”说得十分中肯。如果陶渊明只是田园风物的旁观者、欣赏者,而不是亲身参与田园生活,那么他就不可能将个人直接的深切体验注入对田园风物与农村生活的描绘之中了。

二、情与景的密切交融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也是陶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陶渊明把抒情与写景紧密地结合起来,善于将心理刻画与环境描写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以收到动人以景、感人以情的效果。如,《杂诗》第二首,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开头,描写秋夜的月光如水,清幽寂静,以“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结尾,表现诗人有志难骋、壮心未已的痛苦心情。月夜愈是寂静,诗人的内心愈是无法平静,从而使诗人的境遇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此外,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重在写其“意”,不重写其“实”,而“意”则超越了感情的范围,或表现诗人的好恶,或包含有诗人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以及某种理想的寄托。因此陶诗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画面场景,而且还是与黑暗现实相对立并闪烁着理想化光彩的生活境界。

三、言语朴素、精练、含蓄、醇美,善用白描

陶渊明善于运用质朴平易的语句和白描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事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特质。如,他用“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十个普普通通的字,就勾画出一幅雪花轻飘、大地素裹的雪景,雪的形象十分传神。由于诗人善于捕捉事物的突出特征,并传神地加以表现,因而不用什么典故、辞藻,就能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既亲切又真实。再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带月荷锄归”一句,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梁启超说:“《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这个评论可谓一语中的。陶诗的许多写景名篇都具有类似特点,表现了诗人的非凡功力。

四、气象浑厚,意境完整

陶渊明继承并发扬汉魏诗词“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优良传统,专注于通篇的浑厚和意境的完整,而不为一两句诗成为名句而刻意追求。因此,他的每首诗都有一个完整的境界,都洋溢着浑厚的气象,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如,写悠闲自在生活的《饮酒》第五首,开头两句写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来打扰,再自问自答,然后具体描写南山景象,篇末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全篇进行总结。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淳朴的艺术风格表現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由于诗人匠心独运,诗中不乏意味隽永的佳句,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比同时代人诗中的名句更高一筹。但因为全篇俱佳,所以就“难于句摘”了,这也正是陶诗让同时代诗人不可企及之处。

猜你喜欢
写景田园陶渊明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写景成语连线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