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莉
孩子是天上的风筝,飞得再远,也有父母手中那根线的牵引……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特别是当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爸妈的掌控欲和孩子的自由愿望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引来无数人的共鸣。
当2019年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可能对很多家长、孩子来说,还不知道影帝、影后姓甚名谁,但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短短的8分鐘,由加拿大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短片《包宝宝》却迅速在很多家长群内火了起来,这个“包宝宝”何许人?是“包治百病”的包吗?不,他就是我们中华传统美食——包子。
在一次日常蒸包子的过程中,一位空巢母亲手中的包子神奇地活过来了,成了活蹦乱跳的小生命,母亲把这个包宝宝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然而慢慢地,包宝宝开始不愿意一直和母亲待在一起,喜欢和朋友出去兜风。直到有一天,包宝宝带着女朋友回来,打算从家中搬出去。这位母亲一时间无法接受,竟然把包子吃掉了……
看,这样一只神奇的包子,把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都说透了。
导演非常巧妙地采用了中国最常见的食物包子,把大多数中国家庭中的普遍状况,特别是亲子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而最后的“一口吃掉”,更是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刻画得分外写实,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为什么父母的爱是束缚?控制不了就要毁掉吗?
本片的导演石之予再谈到自己的创作灵感时,解释说:“我是家里的独生子,爸妈从小就把我当成掌上明珠,为我提供了一切,与我非常亲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关系,那就是父母过度保护。”
想想看,你的成长道路上,对下面这些话一定是“耳熟能详”:
“爸爸妈妈最爱你!”
“宝贝,你吃饭了吗?多吃点!”
“孩子,你看,今天妈妈准备了你最爱吃的东西。”……
似乎,国人从见了面的“你吃了吗”,到亲子间的沟通,食物都是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是能迅速拉近一切关系的话题,所以中国父母也习惯了用“吃”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感情,而导演最点睛的一笔便是片尾母亲将心爱的包子吃掉——是的,当有天父母们无法掌控孩子的时候,可能回到最原始的状态便成了唯一的一个选择。
家长和孩子们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关于爱的理解,父母觉得全方位、立体化的关怀,是最好的爱,孩子们要全盘接受,当然也要百分百按照父母的爱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但是在日渐成熟的孩子看来,父母的不舍得却成为一种过度保护,他们的“爱的束缚”甚至有时会成为孩子浪费生命的源头——因为爱,父母会把自认为危险的事情“隔离”开去,孩子失去了尝试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所以大部分的时间只是在重复父母的路线,最后碌碌无为。所以,当我们在歌颂父母不舍得的感动时,但也请别忽略孩子独立人格的树立,要孩子成长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有独立思维的人!
对于青少年来说,青春期正是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对未知的世界、对未来的期望,这些都是让人憧憬的,但是父母以爱的名义,把我们收在爱的羽翼下,为我们遮风挡雨,隔绝了一切危险,也隔绝了我们想要长大的梦想,整天呆在安全的家里。
其实,在孩子们看不到的地方,家长们为了这个安全的家、为了撑起安全的保护伞,放弃了很多!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爱好,周末不再和朋友聚会、打球,把空出来的时间陪你学习,参观展览、制作模型、登台演出……他们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在班级群里不是说一不二的项目负责人,不是言之凿凿的专家学者,不是体面的社会精英,只是某某的父亲、母亲,对老师“俯首称臣”……
当你们不想变成“包子”的时候,不妨和爸爸妈妈好好交流。
首先你要理解父母对你的爱,但同时也要明确地告知,爱更多的是理解和尊重,不要让爱变成枷锁与负累,要鼓励我们自己学会长大。
其次,不妨多去发现父母的兴趣爱好,告诉他们,你们也是爱他们的,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才是给了你们生活美好向往的原动力。
最后要说的是,孩子并不是家庭的唯一中心,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同样重要,每一个人的幸福快乐,才是一个温暖家庭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