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慧慧
[摘 要]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创新精神”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课改的核心理念。传统德育“假大空”式的说教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不能触及学生的“道德灵魂”,致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收效甚微。我们通过对“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程的探索,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 体验式德育;实践;探索
新时代,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来加强德育活动的有效性,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体验式”德育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体验式”德育的有效性探究
我们努力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生活,在体验中幸福成长。
1.德育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通相融
我们进行有效的德育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他们对心理、学习、娱乐、梦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学习要求,引领他们感受造生活中真实的“小确幸”,并为他们长远的发展和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
2.德育的有效性,应该重视从生活的角度开发德育资源
新课标强调德育源于生活,我们进行的有效的德育必须要根植于生活,引导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感悟、锻炼、成长。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可信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社会适应力和道德践行力的目的。
3.德育的有效性,应该落脚于德育活动开展的体验性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到的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让作为道德学习主体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这就是道德内化的最好动力。
二、“体验式”德育的途径探索
1.直观感受法
直观感受法注重在德育体验过程中,根据要达到的德育目标,精心选择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是一个不断转化、不断提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我在一次班会课上让学生通过观看励志片《死亡爬行》来体验一个普通人潜在力量的强大和坚持到底不愿放弃的精神,这样的直观感受更具震撼力,更能直击学生的心灵。
2.角色模拟法
角色模拟法注重在德育体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为了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我在以“我为友善代言”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让学生参与“今天我是‘残障人士”的体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弱势群体的不容易,他们都表示愿意以实际行动给予残障人士更多的帮助。
3.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注重在德育体验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认知,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在2018汶川大地震后,我曾带领班级同学去科技馆体验地震,回来后安排了一节“抓紧你、不放手”的班会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在那个忽然天崩地裂、房屋倒塌的瞬间,你会对爸爸妈妈说……”“在地震突然到来时,爸爸妈妈会对你说……”“如果你是幸存者,你会送爸爸妈妈什么礼物?为什么?”通过环环相扣的情境设置,每个学生都仿佛置身于那个环境中,学生流着泪表达自己的情感,感恩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
4.游戏体验法
游戏体验法注重在德育体验过程中通过组织团队游戏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分享、总结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在“润物无声”中达到育人的目的。我在一节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的班会课上,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特别设置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破冰之旅、寻找我的拍档、我是机器人等,学生都热情参与,每个游戏之后,我都组织他们进行总结,那些自然流露的、睿智又真诚的话语使我反思:原来不需要看似“高大上”的形式和“说教式”的煽情话语,简简单单的游戏体验式班会课也能深深地打动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们积极探索“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活动——体验——领悟——内化——评价”的过程,在参与中感悟,在体验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追求。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德育工作者努力通过实践把自信、坚强、勇敢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杨慈燕.区域体验式德育“基地链”建设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50-52.
[2]冯小仙,马夏牧.关爱教育理念下的“体验式德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4(8):66-68.
[3]左群英.體验:让德育活动走进学生心灵[J].中国教育学刊,2017(4):87-91.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