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去。
2018年11月17日上午,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这位有“中国核司令”之称的一生为国铸盾的学者,当年挥别英伦毅然回国。促使他作出这个选择的,源于一声“炮响”。
程开甲彼时所处的时代,日本侵华,大好河山被日本铁蹄践踏。到英国爱丁堡留学后,却尝尽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有一次去海滩游泳,几个中国留学生刚下水,英国人就立即上岸,还指着他们说:“有一群人把这里的水弄脏了。”他明白,出生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连尊严都不配拥有。
1949年4月的一个寻常夜晚,程开甲在新闻影片中看到了“紫石英”号事件的报道,“紫石英号”军舰擅自进入长江,阻止解放军过江。“见到中国人毅然向入侵的英国军舰开炮,并将其击伤,第一次有‘出了口气的感觉。”程开甲说,“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英国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员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开启了报效祖国的人生之旅。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从南京大学调入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1961年,正当其在原子弹理论攻关上取得重大成绩之时,组织上又一次安排程开甲转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核试验技術。
就如同所有消失的“两弹元勋”科学家一样,程开甲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西北荒无人迹的荒漠上。程开甲受命牵头起草中国首次核试验总体技术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他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两弹的研制奉献了独特贡献。他是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及时提出了向地下核试验方式转变的建议,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实现了大气层试验向平洞与竖井试验的转变。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为了增强对核爆炸现象和破坏效应的感性认识,程开甲曾多次进入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同事回忆,进爆心就像进入桑拿房一样,温度很高,放射性也很高,对身体有危害,但他仍然亲自进爆心观察。
1969年,为了专心于核试验任务,程开甲把家从江南搬到了戈壁深处的红山基地。在近乎隐身的“罗布泊时间”中,寂寞时便望一望住地附近的苍茫景色成了程开甲鲜有的消遣,“我住的地方有一棵很高的树,抬起头来看看树,帽子都会掉下来。”
1977年,程开甲被任命为我国核武器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同时兼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所长。这个没有带过兵的程开甲,却被称为“中国核司令”。数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带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累计培养出10位院士,以及40多位将军。
从1962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程老在罗布泊坚守了22年。一直到1999年国家授予23位宗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程老的名字才可以公开宣传。为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程老隐姓埋名了近40年……他曾经说过,“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的工作,一再从零开始创业,但我一直很愉快,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
有人说,他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个直观的数字是,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其发表论文数量为零。
然而,在走上核武器研制之路之前,程开甲就已小有名气,其学术前景也被外界普遍看好。隐匿在历史洪流中的一个细节是,1944年,年仅26岁的程开甲写就一篇题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的论文,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亲自对其修改并送给物理学大家狄拉克,但狄拉克回信说:“目前基本粒子已太多,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于是,论文便未发表。
这也成为一件憾事,后来一位国外科学家做了类似实验,摘得1979年度诺贝尔奖。颇具戏剧色彩的是,这位科学家测得的新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
走进程开甲的家,这里的陈设简单、质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程老的家里有一块茶几大小的黑板,他喜欢在上面演算大课题。他的办公室里也放着一块黑板,后来搬了家,还专门在新居留一面墙装黑板,灵感迸发时,演算公式、分析方案,他都爱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这些学术结论,外界都很难看到,而是几乎毫无例外地书写在了中国核研试的阵地上。
2018年8月,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老院士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回望百年人生,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热议锐评:“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从精研科学,到学成归来,再到矢志报国,程老一生,见证百年中国荣辱。这一生,波澜壮阔,风骨灼灼。把个体追求融入国家命运,人生更具重量。让民族脊梁挺得更直,让亿万国人扬眉吐气,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致敬程老!(《人民日报》)
素材运用:选择;祖国的需要;寂寞的坚守;奉献一生;大师风范;幸福的意义;藏在岁月与使命里的点滴……
(资料来源:《新京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微信公号“侠客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