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转型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2019-03-20 16:17成汉轩
参花(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闻媒介信息传播转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就媒介的演变来看,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产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是,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媒体本身,而非传统媒体的传统或新媒体的新。

关键词:新闻媒介 转型 信息传播

2019年伊始,继《北京晨报》宣布休刊后,《华商晨报》也宣布停刊,相继而来的还有《法制晚报》。《华商晨报》这份办了18年的报纸,曾创下一天广告400多万元的纪录,年广告收入近3亿,最高发行量达50万份,最终还是在纸媒的“寒冬”中倒下了。2018年12月29日的最后一期报纸封面上悲壮地留下了这几个大字:“看见了,知道了,走过了,不说了。”几年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时代的到来,移动手机的更新换代,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绝大多数人预料,传统纸质媒体离衰竭不远矣。而今,已看到一份份传统纸媒在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对垒中败下阵来。

远古时期,人类学会了语言。就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来看,当时人们处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中。人依赖于原始社会的家庭、氏族、公社,缺乏改造自然的能力,世代生存在固有的领土之上。有一天,一位“智者”从远邦而来,介绍一路走来的见闻和当地的风俗,之后人们口口相传,这就成了最早的新闻——新近发生的、人们罕见的一些趣闻通过语言而得到传播。后来人类发明了文字,一些用心之人把当时发生的大事件、新奇古怪之事刻在龟背上,用于记载跟交换。这一块块龟壳便成了媒介,以确保更多见闻得以与更多人分享。再后来造纸术、印刷术被发明,皇室、官方要让更多臣民了解朝纲,便于统治,到处张贴布告,宣传思想。一直到近现代,新闻传播媒介的客观条件始终立足于文字与纸张。新闻起源是新闻这一社会传播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3页的论述,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因而社会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新闻传播即蕴藉在精神交往中。人类交往的基本原因是人的劳动和社会化需要。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既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那么对于新闻媒介而言,不管中国新闻史认为汉、唐的“邸报”是最早的报纸,还是就内容的新闻性和受众的社会性来看,北宋末年至南宋,街头报童叫卖的“小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报纸。直至今日,这两千多年的纸媒史就如同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肯定阶段,因为这是近现代人们认知中媒体最本质也是最传统的传播方式。广播的诞生,电视机的诞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在和纸媒分庭抗礼,但受物质条件跟经济发展的阻碍,似乎对纸媒的创伤并不是很大。记得多年前,虽然电视机已经在各家各户普及,但是街头巷尾照样是报纸箱和骑着自行车穿梭的送报员。谁曾想过突然有一天,作为通话功能的手机得到了创新性的改造与繁衍——一块五六英寸的显示屏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养分。随着物质的发展,人们的温饱得以解决,人对人的依赖转向了人对物的依赖。大众的娱乐心理的增强、猎奇心理加剧以及社会节奏、城市节奏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此刻移动电脑、互联网络和更新换代后的智能手机丰富和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由于人们的爱好和需求日益广泛、日益趋向专业化,新闻衍生出了娱乐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军事新闻等等,尽管传统媒体在做着不断的调整、创新、尝试,但依旧很难做到不失专业而又面面俱到,新闻媒介的发展也从对纸质媒体的肯定阶段转变为否定阶段。以前,一条突发性新闻或者重大新闻,经过获讯、现场采访、新闻撰写、编辑整合、加急印刷等环节以确保在最近一期报纸上刊登。而如今,较电视,尤其是网络,纸媒的滞后性就更加突出,新媒体的时效性不断加强,纸媒只能把特色放在了对新闻的深度报道中。

社会发展变化到今日,在新媒体中更具有时效性的当属无须审查环节而及时发布的自媒体。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作者、平台主播、非官方新闻软件,乃至于我们每一个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普通网友,仅需要一部手机、一个传播媒介,更多的时事新闻、新闻评论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播至四面八方。在言论更自由、传播更便捷的今天,人们更关注噱头,标题更吸引眼球,发布者为了点击率更是不择手段,24小时不间断地实时推送点亮手机屏幕,更多的人没有辨别、选择信息的能力,碎片化的、不完整的资讯扑面而来,占据了人们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更多人焦虑、浮躁,而反过来批判新闻,批判专职新闻从业者——说他们不再敢说实话,说他们新闻失“真”,说他们是标题党,说他们丧失职业底线追逐利益,说他们早已失去人民喉舌之称谓。社会的发展我们阻挡不了,科技的进步我们阻挡不了,自媒体的崛起我们也阻挡不住。自媒体是媒体的一种形态,但切莫把自媒体等同于全部媒体。媒体有时候存在自身的缺陷,因为事件只要通过传播这一过程就会少了一分原有的绝对客观,但更多人们对媒体看法的弊病其实皆源于自媒体。媒体人懂得什么叫对既定事实客观公允不带自我感情的报道,而自媒体源于个人多半带有自我的认知与寄希望达成的目的。当然也不可否认,从央视等主流媒体走出来很多新闻人,现在活跃在新媒体乃至自媒体中,不管媒介如何发展变化,他们以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理想在规正着新闻应有的道路。“4·14聊城于歡案”“陕西张扣扣杀人案”“8·27昆山‘反杀案”等类似案例,几乎都是舆论先行,搏取公众对一方的同情心理和妄加对另一方的指责。在此,我们呼吁舆论不能干预司法,新闻媒体对案件始末的宣传报道可能会引导舆论的方向,但新闻应该秉承国家公器,更加独立与自由,就像“陕北千亿矿权案”,在最终调查没有公布前作为受众的我们不应该先站队。崔永元作为曾经的央视著名新闻人,虽然传播媒介改为了微博自媒体,但是他的新闻良知和责任仍然在发挥着新闻和媒体监督、矫正和预防的功效。这也再次证明,新闻人,哪怕传播的媒介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人民喉舌的初心深深烙在了肩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就媒介的演变来看,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产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是,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媒体本身,而非关注传统媒体的传统,抑或新媒体的新。“新”或“传统”只不过是媒体的一种表现形态而已,改变了的仅是介质和传播方式。而只要有人在,有人心在,有社会关系在,有绝大部分人希望社会变得没那么糟糕的担当在,那么媒体将一直在,新闻将一直在。传统媒体的一步步退出并不意味着媒体的灭亡,媒体和新闻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站在国家航行的那艘巨轮的桅杆上,眺望着远方,依旧充当人民的喉舌。这也是新闻媒介在转型过程中最后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阶段。新事物产生,旧事物随之灭亡。新事物在“扬弃”的过程中当然也包含着一些不尽人意、需要改进的缺陷,那么,当新事物再次回过头来否定发展自身的时候,刮骨疗毒虽痛,但这个社会总是会往好的方向走的。

(作者简介:成汉轩,男,硕士研究生,西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责任编辑 王玲)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信息传播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网络新闻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广播电视新闻媒介面对海洋格局的报道机制
沣芝转型记
转型期我国新闻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会心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