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电影

2019-03-20 00:38张倩雨
求学·素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眼镜

张倩雨

2018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讲述了一个小偷家庭的故事。他们靠犯罪来维持家计,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捡回一个遍体鳞伤的小女孩后,这个家庭的秘密渐渐曝光。原来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一群社会的失语者在抱团取暖。

一场披着喜剧外衣的人性实验——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只能竞争反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以三国为背景的权利对峙的故事,正如片名“影”所暗示的,人性是个无底洞,至刚和至柔,至善和至恶,至忠和至逆,至傻和至精,都可以相互转化。

巫师世界越来越黑暗,黑巫师格林德沃再次掀起风浪,纽特踏上一段充满艰险的未来征途。

中国电影解读:

《狗十三》: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这是一部讲述女孩成长的青春片,没有跌宕起伏的热血桥段,没有清纯催泪的恋爱情节,它徐徐铺展开的青春带着压抑的灰色调,但却又无比真实。每个在中国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或许都能感同身受。

李玩是一个物理很好但是英语很差的女孩,为了提高成绩,父亲强行帮她报了英语兴趣班,并且送她一只小狗作为补偿。这个细节体现出的是父母几乎加冕为王的权力,我们再熟悉不过。他们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帮你做出决定,却无视你的内心世界和真正需求。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李玩其实非常孤独。她给小狗取了“爱因斯坦”这个带有反抗意味的物理名字,并且慢慢将它当作依赖。与此同时,爸爸找来表姐堂堂帮李玩辅导英语。堂堂和男朋友高放看上去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却偷偷做着抽烟、喝酒这样叛逆的事情,因为周围人都这样做。痴迷于平行时空的李玩,也同样不能真正融入堂堂和高放代表的同龄人的世界里去。对堂堂和高放来说,从众是长大的唯一途径,“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学会向这个世界妥协是他们早早就掌握了的技能。

“狗十三”谐音“狗失散”。某天爷爷买菜时爱因斯坦的走丢,让影片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李玩非常着急地去找狗,而大人们先是企图用旱冰鞋哄李玩,之后采用了后妈的主意,送来一只新的小狗声称它就是爱因斯坦。这种可笑的补偿方式,大概就是大人世界里屡试不爽的法则。

李玩无情地拆穿这一皇帝新衣式谎言的后果,是遭到父亲的打骂。不懂得体恤爷爷奶奶、让全家人跟着操心着急、不听话不懂事……一条条罪状的数落,让李玩觉得自己的确有些任性,于是在对爱因斯坦二号的接纳中,李玩开始逐步向这个世界妥协。

她把英语考到了全年级第一,安静地接受了自己有一个弟弟的事实,在父亲的应酬酒局上喝下红酒……最后,在庆祝她考取物理竞赛省第一的饭局上,李玩没有反抗地吃下了夹给她的红烧狗肉,说了谢谢。至此,她完成了从反抗乖戾到懂事听话的转变,成功变成一位“合格”的大人,进入那个片名骂着的世界。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家庭,爷爷奶奶宠爱,爸爸虽然严厉但还是爱李玩,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几乎都是以爱为名的暴力。他们把他们以为的爱和所谓正确的道理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其实他们连李玩对牛奶过敏都不知道。

李玩身上有着无数个中国小孩的缩影,我们以为自己是那个幸运的局外人,但到后来,我们就会发现,在与世界的对抗中,我们无可奈何地被同化、被模糊,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链接:或许是因为太过真实,这部青春片尘封了5年,它的上映的确带给人惊喜。“没人注意到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突然长大的,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導演曹保平在谈及拍摄《狗十三》的初衷时这样说。于他而言,《狗十三》是在关怀青春的极致温柔中,用镜头语言讲述最“真实”的故事,深度挖掘人性的复杂。极致的温柔与冷峻一同作用,让这部电影打上了“曹保平”的个人烙印。

《无名之辈》:野蛮生长的无名之辈

1.一群憨皮的故事

马嘉旗操着西南方言频频骂出“憨皮”二字,是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这部讲述小人物故事的群像电影,其实展现的也是一群憨皮的故事。

马嘉旗骂的憨皮,是两个持枪抢劫的绑匪——眼镜和大头。他们仿佛是为解释“憨皮”二字而生的,放着银行不抢,抢了隔壁的手机店。在马嘉旗的提醒下准备关闭手机防止定位时,才发现自己抢的是一堆模型机。他们在逃亡途中误闯到马嘉旗家,并由此展开了一场啼笑皆非的对峙。

仅凭一张嘴就能把眼镜和大头制服得妥妥帖帖,看得出马嘉旗泼辣大胆了吧,但是你不会想到,她其实是个生无可恋的高位瘫痪女患者。她让眼镜和大头离开屋子的条件,是用眼镜手中的那把枪杀了她。你看她多憨多倔,坐在轮椅上好好活着不行吗,自杀竟然是她的梦想。

马嘉旗的残疾,是哥哥马先勇酒后驾车害的。那场车祸可以说毁了一切,不仅马先勇做警察的机会泡汤,他还亲手造成了妹妹的残疾、妻子的死亡。他可不也是个憨皮么,身为保安却拼了命地帮老板堵债主;生活落魄不堪,和女儿、妹妹的关系降到冰点;眯缝着眼睛、皱着眉头、吃着别人吃剩的米粉去寻找一把丢失的枪,认为找到那把枪就可以成为协警。

而马先勇的老板,房地产开发商高明,则因为资金链断裂带着自己的情妇跑路。丢下烂尾楼,留下一大堆债务,抛下自己的儿子高勇,和情妇在撕扯中东躲西藏。

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憨皮们,正面临着实实在在的生存困境和糟糕人生。于是五个主要人物,三条并行的情节线索,逐渐交织碰撞成一出幽默的黑色喜剧。

2.搞笑中的尊严

影片有着密集且自然的笑点。角色们一腔浓郁的西南方言,已经带人走入充满市井味道的嬉笑怒骂中去。在语调口音奠定基调的情况下,一切都是带点俗气和痞味的,因此角色们产生的逗乐效果并不显得突兀。

抢劫时戴着搞笑头盔,想要酷炫地逃跑,结果摩托车挂到了树梢上,因为智商太低被广大网友做成鬼畜视频……大头和眼镜几乎承包了观众们的笑点。而他们和马嘉旗一相遇,就产生了更奇妙的化学反应。先是眼镜处理伤口那段,在马嘉旗的“不疼”忽悠下几次痛苦地颤抖,笑声中凶狠人设逐渐崩塌;两人被马嘉旗以“你们敢走我就喊人”为威胁,困在屋里毫无办法。

而在搞笑背后,铺垫出的是每个人的性格。相通的、绕不开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尊严,在逼仄的生存空间里苟延残喘却又真实存在的尊严。

只能读拼音水浒的眼镜,“小时候就打死一条眼镜蛇”是他维护自尊的铠甲;很会做菜的穷小子大头,梦想娶到漂亮女孩真真,过幸福安稳的生活,不顾眼镜“她看不上你”的打击;坐轮椅的马嘉旗,渴望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尝试用自杀来结束只能被双腿囚在屋子里的生活;一直想当协警的马先勇,正企图用一些失去尊严的举动,去换取更大的尊严。

尊严崩塌的两个时刻,一是眼镜作为抢匪被人恶搞嘲笑,二是马嘉旗作为瘫痪者在轮椅上小便失禁,而这两个时刻促成了对峙双方的和解。见过彼此最狼狈不堪的样子,反而产生了灵魂最深处的共鸣。由此带来的,还有马嘉旗对马先勇的真情流露,她对身旁的眼镜说,“我早就原谅他了”。

这也是前面笑得有多疯,等到一切抽丝剥茧之后就能哭得有多惨的原因,他们在夹缝中苦苦挣扎,却又因着那点最后的尊严倔强不屈、野蛮生长。

3.开在真实埃土里的浪漫之花

刨去那些搞笑成分,影片里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各个角落上演。持枪抢劫、高位截瘫、失意潦倒、仓皇跑路……它披着喜剧的外衣,实则将生活撕开一道血淋淋的伤口,刺到我们的痛点。我们可能不至于如此悲惨,但是谁没有被生活狠狠扇过巴掌呢?谁又能从现实和梦想的巨大落差中逃离呢?

影片里的无名之辈们,仿佛也是菜场里会遇到的甲乙丙丁,就活在我们身边。他们是讲着方言的,胡子拉碴的,吃饭吧唧嘴的,性急了要啐唾沫的,粗鄙却又迷茫的,潦倒却又尊严的,如此鲜活真实,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窥探到自己的影子。

但与此同时,它的骨子里充满了浪漫和热血,就像生活最后还是会给人留下退路。

临近结尾,影片将这种浪漫渲染到了极致。眼镜没有把约定好的煤气罐打开,而是给马嘉旗留下一幅幼稚的画,愿意陪她一起走过世界上的桥;真真在一片混乱中,拉起大头的手奋不顾身地狂奔;高明被债主痛打的时候,高勇的朋友穿着校服蜂拥而来,提着棍棒负隅顽抗;救护车里,马先勇得到了女儿和解的拥抱。

就像影片最后一幕中绚烂绽放的烟花一样,无名之辈们终究有姓名,渺小卑微的人也终能迎来那抹绚烂。

链接:和电影中的无名之辈一样,电影的制作班底也是电影圈里的“无名之辈”。2016年,饶晓志带着自己的第一部大荧幕作品《你好,疯子》登陆当年贺岁档,然而只得到零星水花。经过蛰伏反思之后,饶晓志的第二部作品《无名之辈》带着一批“无名之辈”的主创登陆大荧幕。幸运的是,这些籍籍无名的主创,从此将不再是无名之辈。

对中国电影保持信心:

国产电影触底反弹后的春天

电影《狗十三》拍摄于5年前,导演曹保平表示,于这部电影而言,现在是最好的上映时机,“因为现在的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知道哪些电影是值得一看的”。

我们把视线转向2013年,那年恰好是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上映,凭借青春情怀和高颜值阵容狂揽票房。从此流量世界来势汹汹,粉丝经济扶摇直上,之后的热门电影变成《致青春》《匆匆那年》《捉妖记》《美人鱼》……要么是用金钱堆砌而没有内容深度的特效大片,要么是靠小鲜肉吸睛打情怀牌的IP电影。它们长时间霸占电影市场,让真正的好片子失去立足之地,也不断突破观众对于烂片的认知。

中国电影市场逐步走入理性阶段,似乎是从2017年开始的。《战狼2》《闪光少女》《芳华》等优质电影票房亮眼,而烂片们则难以重现风光甚至赔得血本无归。持续几年的视觉疲劳下,观众对于影片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衡量尺度,卖IP情怀已经无法奏效。到了2018年,又有了口碑票房双双爆款的《我不是药神》,它无疑给中国电影环境注入一剂猛药,国产电影迎来触底反弹后的春天。

“我只是提出问题,让观众自己来思考。”曹保平导演这样说。的确,好的电影不应该是糖水茶汤,而应该是苦药,能够刺到社会的痛点,向现实、向每位观众犀利发问。《无名之辈》中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窘况,《狗十三》中展现的中国式教育困境,都是极其现实的命题,而同时它们的主题也不止囿于此,还有更多待挖掘解读的空间。反观一些爆米花电影,把一切问题理想化、扁平化,除观影时的感官刺激以外,能够留下的反思实在太少。

两部影片中的角色都讲着粗糙的方言,颇具市井味道;在形象细节上也做到了生活化的还原,或留着胡茬,或頭发蓬乱,或脸上挂脏,与那些极力打造帅男靓女的爱情青春电影截然不同,他们更豁得出去。这些影片把焦点对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故事不是那些颜值高的、有钱的人的特权,每个普通人的故事都可以很精彩。期待这些优秀的小人物电影,能够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春天里持续绽放。

猜你喜欢
眼镜
奇妙眼镜
神奇眼镜
内心深处的烦恼
从天而降的眼镜
神奇的眼镜
魔力眼镜
眼镜仔
我近视了
青蛙汤
眼镜与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