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李晓宏 本报记者 白云怡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报道,美国半导体公司并不想被纳入要求中国增加美国商品进口的贸易协议中,因为“担心这会令北京方面获得对该行业的更多控制”。对此,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项立刚表示,与美国政府不同,美国企业的担忧可能并非基于政治考量,而是主要基于其实际生产运营情况。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盛顿希望中国采购更多的美国商品与服务,并将此作为贸易协议的一部分。但美国芯片制造商近日表示,已告知特朗普政府,在此类协议中,不要将它们包括在内。这些公司称,由于美国生产成本较高,强制购买额度要求实质上将迫使美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开设新工厂。因为如果在美国生产后运至马来西亚测试和装配,之后再出口至中国的芯片会被计入马来西亚的出口。只有把装配工作转移至中国,这些芯片才会被计入美国的出口。但这样一来,美国企业将更加依赖中国市场,令中国竞争对手受益。
项立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对于目前供应能力不足的美国芯片企业来说,满足采购额度势必需要大规模扩张生产力。此外,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也会让该产业的市场过于单一,这并不利于产业本身的长期发展。
另据路透社消息,以色列出口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色列对中国的电脑芯片出口飙升80%,达到26亿美元。其中,英特尔在以色列加特镇工厂的出口占到至少80%。
项立刚表示,大量进口芯片涌入国内市场一方面可能会形成竞争,抑制中国国产芯片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如外资企业可在中国设立工厂,也可推动该产业培养更多人才力量,为产业发展奠定更好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