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岩松 孙百鸣 杨 清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更加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点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化人才。本文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在立足现代学徒制实际的基础之上,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真正贯彻落实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采用科学的设计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推动一系列丰富多样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项目设计和情境分析等。此外,推动落实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和联合培养计划,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所反馈的基本信息不断完善计划机制,最终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的目标。教育部门即将颁布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指南》,根据国家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加强调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强调该模式实行的持久性和有效性。现代学徒制在传承以往学徒培训经典特色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物流管理专业的时代发展和新一代学生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富有时代气息,打造一个全面型的校企合作平台。
(一)校企合作较为松散,缺乏深层次合作。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已经越来越普及和受到重视,但似乎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进,依然还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之上。事实上,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只是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换句话讲,校企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深入,往往抱着一种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敷衍态度,学生并未从中获得许多比较深层的东西。
(二)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企业缺乏参与热情。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没有任何收益的事情无法调动企业的参与热情。企业愿意与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主要是因为其中有利益存在。然而问题在于,肤浅的校企合作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大多数企业严重缺乏参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信心。要知道,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反而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开支,这种利益不对等的合作对企业没有任何实质性价值。长期的应试教育也使得大多数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意识不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并不是某地独有,而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集中统一安排难度大,学生的流动性高。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物流行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国内大部分物流公司的规模较小,无法提供给学生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学校应该主动扛起自身的责任,加强学生到物流企业实习的规范化管理。除此之外,许多物流专业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和实践经验有限导致与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的流动性强等问题屡屡出现。
(一)现代学徒制是学习与工作整合。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根本保证,彰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企业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实习操作平台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基本原理的真正内涵,通过技术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企业拥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学徒训练计划的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好处就在于它直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锻炼的平台,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行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训练了思维方式,进而激发他们更强的好奇心,最终实现学有所用,学懂会用。
(二)现代学徒制为人才培养模式赋予新内涵。现代学徒制倡导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创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立体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拥有新内涵的现代学徒制遵循传统机制体制的教学理念,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灵活通过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现代学徒制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进一步落实教学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目的明确,安排有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实践,为学生的后续工作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三)现代学徒制进一步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从外延到内涵不断深化的阶段,其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深化,工作与学习的契合度更高。此外,高职院校招生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整个社会,确立了新型的职业教育理念、更新了传统的课程教学要求、完善了原有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校内外基地建设、升级教学团队合作模式,使现代学徒制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扩展和延伸。
(一)建立“政行校企共融”的专业建设机制。现代学徒制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物流专业独立于其他专业,共同建设董事会决策制管理体制,对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及相关制度建设作出进一步的安排,进而建立“政行校企共融”的专业建设机制,引导物流行业发展始终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此外,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合理规划专业发展方向,融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和企业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构“教育性、经济性兼顾”的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的物流专业教学合作还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变革,遵循“教育性、经济性兼顾”的运行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开拓其他诸如行业订单、工学交替、课程嵌入等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在多模式环境下的个性化培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让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做深入了解,有助于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创新“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当调整校内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使其能够达到企业的基本要求,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启用开放度更大的教学方式,人才培训的方法也应该灵活多样。
1.基于“需求导向”的行业订单培养模式。基于“需求导向”的行业订单培养模式指的是双方要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具体来讲,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并将这些计划信息推向学校,由学校负责根据人才需求计划灵活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研究取向的行业订单培养模式中,不仅可以激发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还能为自身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2.基于“联培共育”的嵌入式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基于互利互惠原则,充分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的需求,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循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要求,为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事实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为导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灵活的企业实训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断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3.基于“弹性学期”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这里提到的“弹性学期”具体指的是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性质。从学习时间长短的角度来看,基于“弹性学期”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分为长期学习和短期学习两种。进一步更新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模式结构,使其更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从学习时间性质的角度来看,其分为企业学习和学校学习两种,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
(四)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考核和评价机制。当前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考核和评价机制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考核和评价机制的建立不仅要保持以往考核评价机制的优势与特色,还要充分体现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在考核操作流程上依据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实行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志愿,坚持一切工作围绕学生来进行,鼓励物流专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最重要的是学生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双向选择关系,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