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忠跃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概念,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国梦”宣教活动,大量的“中国梦”宣传画面向全国发行,成为“中国梦”的重要载体。
政治宣传画是国家治理的需要,其创作思想和视觉形象都必须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服务[1]。“中国梦”宣传画中塑造的形象,要求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少数民族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革命精神,还要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丰硕成果。
“中国梦”宣传画是响应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产物,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鼓舞民众士气和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宣传画作为宣传武器,需要对政治形势与社会问题给予敏锐反应和及时传达,同时它的宣传教育和鼓舞作用也要借助易于理解的形式和鲜明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来,而宣传画的直观、鲜明和具体的特征,是它的不二选择[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决定了国家事务要重视各民族的团结。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统一,也关系到民族发展,从而在根本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理念的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把“中国梦”和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的重任[3]。
“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不仅要追随时代进步性,而且需要体现出民族性,体现出民族的特点,才能更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比如,中国文明网是各机关单位宣传部门下载“中国梦”宣传画的最主要地方,上面概括出了两类“中国梦”宣传画,一类是网发作品,共220幅,但所有的作品都没有体现出壮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特点,或者出现能代表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第二类是围挡作品,共85幅,与网发作品一样,也没有能体现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众所周知,中国56个民族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中华民族,“中国梦”不是哪一个民族的梦,是56个民族的“中国梦”,所以,“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也应该呈现出各少数民族自身固有的文化特征,来引起各少数民族的共鸣,得到他们的身份认可和文化认同,来促进民族团结。
现有的中国文明网的“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具有普适性和漫灌式特点,而没有对各民族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表述,得出来的作品都是“粗放式”宣传。此外,已有的文献内容涉及最多的是研究宣传画或者民族团结方面,对宣传画和民族团结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没有,更没有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
下面就宣传画和民族团结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关于中国宣传画的研究。20世纪中国宣传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战时期解放区木刻宣传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时期,以“红、光、亮”为主要特色的政治宣传画上,但大多数是对宣传画的介绍和创作经验的访谈。国外目前对中国宣传画研究的重心和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文革美术”。其中美国匹兹堡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都建有以“文革美术”为重点的宣传画研究项目[4]。
第二,关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理论的研究。韦兰明等主编的《民族团结教育论》、康定主编的《民族团结教育30讲》等书[5],论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倡导青少年自觉做民族团结事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如此之类的还有很多,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探讨、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团结现状及对策分析上。
第三,在广西区图书馆、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和知网上,目前尚未检索到宣传画和民族团结关系研究与探讨的相关专著和论文。
宣传画是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视觉语言来阐述主题、表达观点的一种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作品,它不像数理化的东西容易量化,如宣传画的创意、构图和字体应用等很难量化,只能要求创意更独特、设计更漂亮、制作更精美、更加切合主题等。
长期以来,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在团结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方面,宣传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宣传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宣传画对民族团结有什么促进作用,怎么样起作用,效果怎么样,目前找不到相关的研究资料,很明显被忽视了[6]。
国内外已经基本形成经济效益评估体系和生态效益评估体系,但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社会效益评估体系。“中国梦”宣传画促进民族团结就属于社会效益评估体系的范畴。民族团结工作是社会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项目相比,评价体系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团结成效难以标准化及操作性不强,它既不能够马上看到社会效益的回报,又不能反映部门和领导者的政绩,存在不被重视、资金有限的问题。
民族团结有以下三个方面特性:
一是间接性。民族团结是一项社会管理工作,它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只是为其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打基础、创条件,因此,它的效益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二是渐进性。民族团结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管理工作,它不可能立竿见影,是一项长期的逐渐推进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三是反证性。所谓的反证性就是指没有出现民族团结问题表示工作做得好,出现了问题就是民族工作没有做到位,做得好的时候看不出成绩,但只要出问题,就会造成巨大危害[7]。
民族团结的社会工作性质特性,加上宣传画的难以量化,是宣传画促进民族团结评价体系缺失的主要原因。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建立宣传画促进民族团结评价体系,有利于“中国梦”的宣教,也会提升宣传画的设计制作水平:宣传画更加贴近各民族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贴近他们的心灵。
“中国梦”宣传画促进民族团结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地方贯彻落实“中国梦”宣传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民族团结的需要,评价体系的建构会促进民族地区跟上中央政府的步伐,增强其接收能力,也是各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营养供给和能量来源。
评价体系建构符合当前“中国梦”宣传画所处境地的实际,理论构成能与民族地区宣传画传播的各个维度契合,可一定程度上更好定位“中国梦”宣传画的内容,并提升传播的深度和层次,达到更好的宣教效果。从评价体系的角度而言:针对“中国梦”宣传画促进民族团结的关系而进行的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是基于已有的宣传画作品、民族团结经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建构起一个“中国梦”宣传画和民族团结关系概览、理解及分析的系统,使人们能够顺承此脉络,得以全面认识和了解有关“中国梦”宣传画和民族团结的相互关系及宣传画在民族团结关系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政治、社会生活中来,且对于增强地方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也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中国梦”宣传画和民族团结关系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将对“中国梦”系列宣传画本身的视觉表现语言、主题题材等和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阐释其核心理念,并把评价体系理论研究、精品创作、视觉传达、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等方面进行整合。
梳理“中国梦”宣传画与民族团结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为民族团结服务。促进民族团结了,才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构和谐的民族和社会关系,宣传画才有存在的意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宣传画的主要目的,但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中华文化传统力量,反过来也是促进宣传画研究的重要推手。
“中国梦”宣传画与民族团结关系脉络探索,可以为我们理清思路,要避免向社会提供一些概念不清、缺乏正能量的作品,提供符合主旋律、促进民族团结的作品才是我们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各族人民表达和谐、身份认同等人际交际的文化平台,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