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丹 安徽新媒体集团
新时期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都使得人与人之间得以更加快捷的进行信息交互,至此,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纷纷将“大数据”引入到本行业,为行业发展带去冲击的同时也带去积极影响[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注定了新媒体产生和兴起。然而,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是种必然,却不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尽管存在种种的差异,但是,也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并非“不可能之事”。相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媒体行业获得发展的必然道路。
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行业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和应用。新媒体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并发展起来的[2]。其中,通过大数据技术,新媒体实现了对用户信息的有效分类,让新媒体能够针对用户信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新媒体建立起“媒体矩阵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新媒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粉丝导流”。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媒体融合的特征之一是利用新旧媒体的融合来吸引诸多用户群体,从而促使媒体价值的变现。
此外,在大数据时代由于新媒体同传统媒体之间相对清晰的受众分界。如果以“80年代”为分界点,那么,新媒体的受众是“80 后”群体;而传统媒体的受众是“80 前”群体[3]。在媒体运营当中,由于受众的群体不同,导致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无论是采写活动还是报道内容,差别十分明显。因此,在媒体融合之后,最突出的特征之二是媒体受众的整合。
相比起日益发展壮大的新媒体,传统媒体在大数据时代陷入“寒冬期”。具体来说,传统纸媒的发行量立减、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播放量和收视率持续走低。导致厂商在发布广告的时候,更加中意新媒体的高效率、快速度和大范围。与此同时,新媒体在主要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有限。因此,基于传统媒体扭转盈亏的现实需要和新媒体商业“含金量”的提升,有必要进行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融合。
此外,现阶段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多依靠传统媒体,而在国际上,这一点已经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通过新媒体传播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美国为例,美国总统利用“推特”来发表意见,并同其他国家政要进行互动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信息交互形式。因此,为了实现同国际的接轨,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现阶段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实际上,我国的公安、消防等部门已经开始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通过官方账号发布重要信息。从这一角度来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转变为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大数据时代可以从“新闻元素共享”的角度,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路径。基于“新闻元素共享”的前提下,以“市场发展”为目的,以“内容创新”为手段,在整合与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在此过程中,新媒体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信息快速传播优势,以此推动媒体融合。
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注重用户体验,而传统媒体更注重信息发布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媒体整合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信息输出单元可以实现整合。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权威、公信力,还要注意受众的互动和用户体验。
技术整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整合的另一个关键。作为新媒体孵化的基础,网络移动端具有信息垂直、时效性和多样性的优点。通过整合媒体平台,促进媒体产业链的发展。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人们具有更加优秀的信息处理能力,大数据的出现,让信息更加的多样化,也让信息的作用进一步的扩大到各行各业。其中,媒体行业受到大数据的影响颇深,最显著的表现是促使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进一步的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趋于融合。在融合的道路上,大数据技术是媒体融合的主要动力和有效路径。当然,二者的融合发展之路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