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杰 北京晚报新闻观点工作室
互联网新时代,人们利用手机在网络中浏览信息、人际沟通等,为应对人们的切实需求新媒体便应运而生,衍生出各种手机报、新闻网,虽然人们的生活确实得到了便捷,但是自媒体的崛起对于传统媒体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传统媒体主要以纸质媒体为主,例如,报纸、期刊等。本文就传统纸质媒体应该如何在自媒体的强攻下突围,并得以健康发展进行阐述。
传统媒体的内容具有原创性,而且对于新闻的采编权是有一定要求的,审核制度也相对严格,所以传统纸质媒体在信息的权威性方面是自媒体无法比拟的,自媒体对于信息的来源一般是转发于纸质媒体;传统纸质媒体更利于收藏,受众群体对自己想要保留的文章可以进行剪辑,或存放在固定的地方。传统纸质媒体的缺点在于从信息采集整理到最终出版需要一个时间周期,不能将信息实时的传播到人们手中,在阅读纸质媒体报道时要整篇幅的进行阅读,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
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较来说,自媒体信息的传播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在各个智能产品的终端以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机APP 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阅览,而且信息没有地域限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化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媒体进行了解[1]。但是相比较来说自媒体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也是有待考察的,在自媒体传播的信息中有许多都是虚假信息,不能成为现实理论的依据。
自媒体对于传统纸质媒体的冲击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传统纸质媒体对于自媒体的产生抵触心理,那才是真正的走向“灭亡”。在自媒体中如何健康发展才是传统纸质媒体当务之急的事情。以下是笔者对于纸质媒体在自媒体的冲击下应该如何应对提出几点建议:
我国各种信息媒介相互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对纸质传媒来说,将自媒体在互联网中的传播速度快和受众群体广的优点与自身具有的信息权威性相融合,取长补短,发挥彼此的优势,以此来突破传统纸质媒体对于信息的采集方式和整理模式,进而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受众群体中。
以传统纸质媒体与自媒体相融合为基础,各大纸质媒体可以开办自己的网站,或建立自己的手机APP,将纸质媒体采编过的信息发布在网页或者APP 中,让受众群体可以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了解具体细节,并且允许受众群体建立自己的账号,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的信息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上传至手机终端,这不仅增加信息的来源,而且还可以提升受众群体的新闻参与度。
纸质媒体所具有的信息权威性是自媒体所替代不了的,纸质媒体应该合理利用这一优势,将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更深层次的挖掘事实真相作为纸质媒体的工作核心。而且深度报道是纸质媒体最强有力的武器,受众群体对于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仍然有着强烈的需求,虽然现在受众群体两极分化,但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象征,但是这并不代表受众群体不追求事情的真相,不需要深度的报道。但是如何进行深度报道这也是门学问,从新闻事件的素材方面进行重点挖掘,有真凭实据,更要做受众群体看得懂的深度报道,例如《新京报》,经常利用深度报道这一优势,将世间百态,用最朴实的话语突显新闻背后的故事;《苏州日报》总有一个板块叫做“新闻+1 度”,这个板块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进行报道。
自媒体在信息的传播速度方面的确是传统纸质媒体望尘莫及的,但是自媒体的信息来源缺少真实性与权威性,不能深刻的讲述事件背后的故事[2]。今年8月14日,《北京晚报》13 版整版,以《首都大学生让贫困县变了样》为题,深入报道了“助顺邮我”科技扶贫团队在贵州省长顺县开展科技扶贫、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的情况进行深度报道,让读者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攻克难关,创新实践的经历,感受信息科技的力量!纸质媒体在报道的内容上做更深刻的挖掘,使受众群体在纸质媒体中获得更多深度的事情。
传统纸质媒体作为本土的经典传媒,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当自媒体传播虚假信息时,应该本着还原事件真相的原则,将自媒体报道的虚假信息一一击破,进而在受众群体中建立威信,并不断提升新闻的深度和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总之,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应该正面的应对自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要想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就必须转换发展理念,调整经营策略,要在信息获取渠道以及传播渠道中融合自媒体的优点,制造新媒体产品,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