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晓慧 南京市广电集团
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属性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采用语言本身的文化属性;另一方面是广播电视语言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广播电视在进行信息资讯传播的过程中,对语言的选取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资讯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他们对语言所呈现的文化需求。从大的范畴来说,广播电视语言的使用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与民族尊严。在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进行广播电视信息播报的过程中,既采用普通话进行播音,又采用相应的民族语言进行播音。因此广播电视语言的选择,既显示了我国文化统一的属性,又体现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1.构建文化
广播电视语言由于其特殊性和直观性,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感知的一种文化形式,同时它也是构建我国深厚文化的重要平台。比如说在广播电视中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的播放,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弘扬英雄主义精神,引发社会向英雄学习。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选秀节目应运而生,人们通过广播电视语言了解通俗的大众文化,不但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娱乐的公平性,而且了解到经过努力奋斗才能成功。因此,广播电视语言不仅仅是在给广大群众传播信息,同时还能引导舆论、普及教育,构建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
2.传播文化
广播电视无论在以前还是现在都是作为重要的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在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媒体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有效地通过广播电视语言对信息资讯进行传播的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向观众传递一定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内容。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在作为小众文化存在,人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文化传播也比较缓慢,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与群众广泛互动,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便利。
1.遵循相关规则
广播电视在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有声语言、图画语言、文字语言等组成的综合语言进行传播。因此,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语言的规则,这样才能与观众之间进行准确、流畅的沟通。同时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也能体现出国家语言的规范性,以满足群众对获取信息的迫切需求。
2.与社会语言生活的发展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也逐渐频繁。在此情况下,广播电视语言在遵循一定语言规则的同时,还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适当的规范性调整,以便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它在语言的使用上,严格要求规范性。因此,广播电视语言是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体现存在的。在广播电视语言使用过程中,它的语言规范功能一方面要能通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体现国家意志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还要能规范国家通用语言。
广播电视语言在文化性和规范性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
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表现内容,并且进一步拓宽了规范的平台,促进了语言文化的规范建设,这是对广播电视语言规范性的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在构建国家深厚文化的同时,也对语言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就目前来看,广播电视是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大家对广播电视语言传递出的信息有很高的信任度。因此,广播电视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既要传承国家的深厚文化,也要承载和传播语言的规范。既要普及文化,也要普及规范。
在广播电视语言中,规范的语言最比较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同时规范语言的使用还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建构、传承、普及与发展。广播电视语言由于是通过平台进行传播,并不像书刊杂志一样,可以让人们进行反复阅读,领会其中的含义。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语言在表达的时候必须规范,符合观众的理解范围,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能够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准确的领会。另外不同类型的媒体和节目也需要根据节目特点,进行语言规范,以形成不同类型节目独特的风格。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语言不仅进行信息资讯的传播,而且也是对国家、民族我呢还的传播。加强对广播电视语言文化和规范的研究,是提升媒体语言水平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利用广播电视为群众传递更多的信息,充分发挥媒体的价值。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播电视语言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