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策略

2019-03-20 13:55
传媒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数据库机制数字化

郭 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相对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借助信息技术减少管理人员对纸质档案整理和归档的任务,借助专业化设备完成资料和数据录入,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做好归类和整理,在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中存储。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档案管理中,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实现档案管理的多元化。文章对大数据下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效的档案管理策略。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偏重存档,忽视采集现象普遍。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采集工作注重各个活动中总结性材料的收集,而对于活动事件之前的准备工作档案采集较少。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采集目的并不是唯一指向,相同的数据对不同领域有着参考作用。如图书馆管理人员招聘细则和业务培训两者之间存在一致性,人事档案和业务档案是不同领域的档案,招聘细则对业务需求档案需求较少,但是在管理人员培训中需要做好业务需求记录等资料。

(2)档案管理模式单一性问题。当前,各大高校图书馆开始越来越重视图书档案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档案采集大多数采取单项方式,此种档案管理模式出现固化问题。档案管理人员比较少,大多数是采用一种办公室管理的形式,更加侧重于对档案考察方面的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也开始突出数字化建设,在其过程当中,就要求回溯历史档案,必须重视电子档案的加密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许多高校仍然使用的是纸质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存在形式化问题。

(3)运营管理理念不足。运营管理理念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现阶段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阶段分析,借助大数据背景不断扩展数据采集范围,完善客观评价体系。在重要档案整理和归档中,偏重于人工的防湿开展整理工作,消耗的人力和时间较多,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缺乏规范的文献共享机制。现如今,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主要是通过文献传递以及图书的相互借阅等方式进行,没有一个规范的共享机制。图书馆档案共享机制不规范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档案管理平台,档案共享制度协议规范性不足,缺少档案分级管理机制。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有效策略

(1)构建完善的数据档案管理体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能够有效利用数据库资源,借助计算机完成重要档案信息的记录,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图书馆具体情况,将原始数据传递给管理人员。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利用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在不同领域的参考中,需要对相似或者相同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更加真实并且详细的档案元数据。作为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借助海量存储优势,应用云计算的方式做好元数据处理工作,元数据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可以忽略,只需要完成真实反映活动情况元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且将其记录在档案信息数据中。管理人员结合元数据相关要求,解决档案数据中所出现的不完整现象,将与之相联系的数据记录工作做得更好。通过数据检索可以对档案使用和查询次数开展全面记录,结合档案管理需求不断完善元数据信息。

(2)构建档案管理数据库。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数据库建设应当准确、稳定,可以反映出历史变化情况。在档案管理数据库中记录和档案管理相关的信息,同时可以向管理人员呈现出不同阶段的档案管理数据。中心数据库可以完成档案管理记录工作,对不同档案或者相同档案多次的查询,不能够修改档案管理的信息内容。在对不同档案管理中,需要根据实际要求,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档案信息和资源的丢失和窃取等,使得档案管理安全性降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在各个行业中,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现行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要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完善的数据库,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

(3)注重档案管理运营评价机制的完善。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管理打破以往的人工操作管理的手段,通过行之有效的评价日志,来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归档工作,在此背景下,档案的存放既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也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能够提升档案交流评价工作的有效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要结合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与更新,促进图书馆档案管理机制的完善,促使档案管理和应用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在档案管理工作评价和改进中,坚持运营管理的理念,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个体档案管理工作影响档案信息管理质量,在整个档案运营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个体档案信息质量,做好重点评价工作,结合档案信息质量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在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明确管理目标,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采取合理的评价机制,结合评价模块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开展,达到预期的评价和建设目标。

(4)以技术共享作为基础完善绩效制度。绩效评价机制可以完成业务服务人员工作方式的量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引入相应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服务、查询服务、采购服务等环节,借助相应的业务技术,保证业务服务量化管理,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图书馆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借助绩效考核制度,实现档案管理的有效转变,加强图书馆的业务技术交流,突破业务种类以及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增强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之间的交流。借助交流业务方面的元数据,创设知识探究的新环境。同时需要注重安全机制的规范,在回溯建档的过程中,借助缩影技术翻拍,保留相关的档案和记录。档案管理平台中,有效利用云存储技术,存放在相应的档案室,接着平台完成管理技术数据的交换和查询。对于保密性的档案根据日志完成自动归档,减少人工方面的干预。在原始档案的归档存储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密措施,避免档案出现随意修改等情况。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归档工作,保证档案管理和利用更加方便,数字化建设中保证档案的安全,避免出现修改、泄漏和损坏等问题。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展档案数据分析工作,降低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成本,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率。借助档案的交流,可以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更应该准确地、合理地把握档案管理的节奏,坚持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原则,借助数据库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档案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发掘更多高价值档案,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猜你喜欢
数据库机制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数据库
数字化制胜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