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江
(清丰县广播电视台,河南 清丰 45730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以其高效的传播速度展现出强大优势,在此背景下,记者在采访中的沟通技巧也需要有效调整,使其不仅能满足受众的快速接收信息的需求,还能突破信息获取壁垒。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新媒体对广播电视造成了较大冲击,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更成为了人们的主要信息获取方式,但在人人都能进行自媒体操作与发布的过程中,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也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形势,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电视台信息采集与加工整理的优势,还能够从传统的单一化发展方向转移到全媒体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网络传播主体全民化的发展形势下,信息传播速度不仅更快,而且具有更广的受众面,使得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和发布的主体。因此,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加快速度,并切实注重节目制作流程的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确保受众在第一时间能准确获取信息,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1]。
由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介的格局发生了巨变,所以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在网络媒体下被完全倾覆,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发生了巨变,所以作为记者,在与受众沟通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完成基本信息报道,而且还要通过沟通和交流,及时地掌握受众所反馈的疑问和质疑,并对其进行深入追踪报道,利用网站和微博,以及微信等网络平台向受众做好释疑解惑,切实强化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才能得到受众的理解和认知。这不仅对电视台记者的自身专业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其职业素养也有较高要求,在树立创新意识下,积极地进行角色转换,不仅要做好采访工作,更要能够做好沟通交流,使其在深入了解受众需求的前提下,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交流,进而深入挖掘主题内容,使其在有声有色的新闻报道中赢得受众的喜爱。
在新形势下,不仅采访对象不再拒绝面对采访镜头,而且广大观众也从心理上发生了较大转变。在减轻采访任务量与提升采访效率的同时,也对记者的沟通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坚持包容、开放的心态,又要做到与时俱进。在观众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后,也变得更加积极而主动,不仅会主动给记者打电话提供信息,还会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等。
为促进记者做好信息传播的主体角色,就需要记者在当前的背景下,切实加强新媒体工具的应用,致力于自身网络媒体发布平台的构建,才能更好地满足目前对采访的新要求。这就需要加强新媒体工具的应用,比如利用手机和数码相机以及录音笔等开展临时性采访,利用现有平台传播的基础上,借助微信和微博以及抖音等平台来发布,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借助稿件文件,配上图片、短文、音视频等,能更好地促进节目影响力的提升,尤其是时下火热的抖音,很多记者都已经申请了专用的账号。这就需要在沟通技巧上更加精准,并在确定采访工具之前就要对采访内容进行针对性确定,确保节目制作质量,既要符合记者播出的需要,又要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直播,以符合网民视听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网络信息发布工具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及操作方式,保证采访任务的双重性,既要完成一般任务的采访,又要完善网络任务的采访,并做到即时发布,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需要我们在采访之前加强准备工作的开展,并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同时第一时间内能参与新闻报道,在采访新闻的同时还要发布相应的新闻稿件,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为采访工作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利用网络来寻找有关信息,同时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掌握网络资源的相关信息反馈,对采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和演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采访任务,提高采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记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查询,针对采访者的喜好,以及其能够接受的采访方式进行相关了解,使其既能轻松化解受访者在面对镜头时的紧张压力,还能由此提升采访效率。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采访情况汇报,在提升信息传播速度的前提下,也达到了大众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记者,既要在掌握上述采访方式的基础上,提前加强采访活动事件背景的掌握和分析,还要能够借助网络强化采访活动的沟通,进而更好地在现场采访中借助网络及时地上报有关采访的情况,进而更好地及时地将现场的音视频素材回传,这样就能借助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为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记者的沟通技巧需要借助媒介融合的趋势,借助网络的优势,切实强化对新闻沟通技巧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