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昌建
◆单位:佛山澳纯乳业有限公司
奶牛养殖也是个既传统又现代的产业,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使得生产管理水平得以日新月异并迅速提高,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行业也面临着挑战,2018年国家环保攻坚,更让奶牛养殖的生存空间日渐式微。如何才能提升空间,搞好奶牛养殖的生产管理和盈利水平呢?综合南方奶牛养殖的特点,作者认为从如下几个关键点做好管理和控制,才能取得成效。
奶牛,尤其是比较常见的荷斯坦品种,由于其始祖源于北欧的荷兰,最适温度为8~18℃,而中国南方地区,年内从4月至11月的大部分时间均超出以上气温范围,甚至达30℃以上,湿度70%~90%,温湿度指数THI≥68,超过200天处于严重的热应激状态,为此,牛舍的通风降温及防热应激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是:
要了解当地常年自然风向标,最大风力状况等资料,风向与牛舍座向偏向垂直更有利于通风效果,以设定牛舍间高度和建筑距离,使其通风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投资规模,确定饲养规模,包括挤奶设备的选型(通常以每组牛只每班挤奶时间不超过1h为宜)、牛舍空间大小、每栋牛舍的饲养密度(按牛床位、颈枷位两者最低者的80%~90%,或以每头成母牛占用空间达到12m2以上)等参数进行确认。通过这样可以确定牧场建筑密度和牛舍的大小。
防晒是牛舍建筑的基本功能,为了达到防晒效果,在不考虑地形地势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东西座向为好,同时也要考虑热辐射,避免让旁边的阳光和牛舍顶棚光照折射到舍内,所以要考虑采用避免反光的建筑材料及屋顶棚面的建造角度;此外还得考虑在牛舍隔离带种上遮荫的绿化乔木,减少舍外的热辐射;其三,屋面尽可能采用隔热建筑面板,如有夹层有保温阻热的泡沫或棉絮或有防热涂层的钢板等,以降低热传导,保持舍内清凉;其四,通过增加牛舍屋顶高度及开孔,形成“烟囱”效应,加速舍内空气流动,使舍内热气迅速向上排出。
目前对奶牛实施降温和预防奶牛热应激,主要还是以物理方法为主,诸如开放式牛舍通过风机+喷淋系统降温,在风机保证有4米/秒的速度下,喷淋与风机交错进行,把每一循环的时间降低到5min(其中4.5min钟吹风,0.5min喷淋),横向通风恒温牛舍则通过水帘和负压通风方式降温,另外有些开放式牛舍还增加喷雾系统,也有些采用在卧床下铺设冷水循环装置,在挤奶回牛通道或牛舍周边种植绿化树以遮荫防热辐射,或在牛舍棚顶上涂上热防护漆等等,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实际,就地取材,达到降温效果。
抗热应激的辅助方法有增加饲料营养浓度、提高消化效率、保持新鲜饮用水源、加强料槽管理(包括多推料、保持料槽卫生等)、减少管理应激、做好“四害”杀灭、保持TMR新鲜、增强牛舍环境的舒适度、降低牛舍饲养密度等。
在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休息显得极为重要,确保奶牛每天能有12~14h的躺卧时间,这也是改善牛舍内环境,提高其舒适度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物理降温工作要到位,包括吹风和喷淋,有效降低热辐射的影响等,奶牛抗热应激的效果可以通过监测奶牛的体温、呼吸频率、是否有口流涎、不愿躺卧等进行判断;其二搞好睡床的卫生和及时填沙,每天在挤奶时间对沙床进行清理和平整,以保持较好的舒适度;其三是做好有害昆虫的防治,避免昆虫滋扰影响其正常躺卧;其四预防人为管理上的应激,如因兽医繁殖及相关人员在工作上的滋扰等。为此,要提高奶牛的舒适度,在牛舍的设计和布局上就应考虑到其空气的流通性和防热性能,更好地提高卧床的舒适性,以最好的材料和最合理的躺卧工艺应对恶劣的气候条件。
在应对牧场日常管理工作,我们应该以牛为本,也即是说从牛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以人的便利性为主,包括工作安排上,奶牛的作息规律得到确定后,人员则随之适应或调整,如奶牛需要挤奶,那么我们牛舍的卫生清理、睡床平整等工作要在奶牛挤奶回来之前完成,TMR(全混合日粮)的派料也要在奶牛回来时吃上新鲜日粮,料槽的清理也得在派料前完成,兽医和繁殖工作则要在奶牛采食期间完成产科检查和健康监测工作,修蹄和检孕工作则可在挤奶返回过程中实施,沙床垫料的补充等影响,怎样把这些工作安排及使其对奶牛人为应激降到最低。相反,如果不按照奶牛的生活顺序编排工作,就会加大人为应激,如在奶牛休息时到舍内找牛、赶牛,影响牛只的正常生活,奶牛挤奶返舍后没有饲料采食,将会增加奶牛寻找饲料、等待饲料的时间,影响其正常作息,更重要的是个别牛只见没料吃时会马上躺卧(这时乳头孔尚未完全闭合)增加乳房炎患病风险。从牛舍的设计上应考虑好奶牛采食饲料、饮用水源、躺卧的方便舒适和清粪卫生的便利性,还得考虑其行走和社交环境的影响,避免在牛舍圈内活动过程中的不适或伤害。
奶牛体况的管理是做好饲养管理的关键,因为太多的围产期疾病和产后60天内发生的牛只死亡和淘汰,都与代谢问题息息相关,诸如难产、胎衣不下、产后瘫痪、酮病、真胃移胃等,此外还因体况问题继发乳房炎、子宫炎和繁殖障碍等不一而足。
奶牛在临产前体况过肥或过瘦,极易造成牛只的死亡和淘汰风险,此外,也是造成成本增高的重要原因。所以做好奶牛体况的管理是奶牛饲养工作的重要内容。
2.2.1 做好分群饲养
从饲养基础出发,对奶牛的分群至少做到新产牛、泌乳牛(又可分为高产牛、低产牛)、干奶牛、一胎牛、二胎以上牛等,使到各泌乳阶段的牛只使用不同日粮配方进行饲养,或强弱不同牛只分开饲养,使弱牛得到照顾,强势牛只不致于过量采食,尽可能减少牛群内部因等级关系所带来的不良应激,合理的分群能让各类牛只的采食和生产得到正常发挥。
2.2.2 做好繁殖管理
奶牛的繁殖工作很重要,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奶多奶少在于养,有奶没奶在于配。因为奶牛是要在配孕并产犊后才会有奶!如果繁殖工作不到位,奶牛屡配不孕,那么它的泌乳天数必然会延长,过长时间泌乳及低产量就会导致奶牛长膘而过肥,这种牛只就算后期配孕,它的下一个泌乳期也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所以,及时配孕是控制体况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奶牛在产后经过自然等待期后就得想方设法让它配上有胎,这样可以降低牛群的整个泌乳天数、提高单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能控制好体况、使其在下一泌乳期健康渡过、提高其利用效率。
2.2.3 做好日粮配方的管理
做好日粮配方管理有如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一是日粮配方的营养浓度是根据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相应的生产状况来设定的,如果其浓度过高,与生产不匹配,那么必然造成奶牛营养存在营养过剩出现膘情过肥,所以日粮配方的制定必须根据生产实际分群饲养和配制,而且配方中营养要素要全面和均衡,满足牛群健康和生产需求,同时根据奶牛消化状况(采用粪便分筛来监控)对配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其营养需求符合饲养标准;二是日粮配方的管理要到位,因为从电脑配方到精料配制、TMR操作、饲料派送和奶牛采食等,要经过多个环节的操作,每个环节的管理都很重要,如果在这些环节管理上出现疏漏,最后奶牛吃到的日粮与营养师设计的配方可能偏差甚远了,这样的结果既会导致奶牛发挥不了其生产性能,也会造成奶牛日粮营养不均衡,饲料效率低,更会因此导致个别牛只膘情无法控制和管理;三是对日粮TMR的制作加以管理和监控,包括其投料的顺序、搅拌的时间等,因为除了保障其配方的准确性外,做出来的TMR料要符合要求,避免奶牛的挑食,达到分筛的各层比例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奶牛采食到的日粮与配方相符,否则除影响奶牛的健康外,也会使到其膘情变得难以掌控。
2.2.4 主动淘汰低产牛和难配牛
主要是从牧场经营、包括成本控制的角度去考虑,当然也从生产管理和技术层面希望控制好奶牛的体况,使其不至于因为产量低和配孕难导致体况评分偏高影响其未来的生产前景。
2.3.1 各阶段牛只的体况评分要求如下:
A.临产牛的体况评分目标:3.25~3.5;
B.泌乳高峰的体况评分目标:2.75~3.0;
C.干奶时奶牛的体况评分目标:3.1~3.5。
2.3.2 体况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第一,关注好泌乳高峰时的低产牛只。泌乳高峰时的产量往往决定其整个泌乳期的产量,如果此时的高峰产量不高,意味着不仅对体况管理会有难度,更要从经济上对其重新评估和定位,决定是否从核心牛群牛中摘除、禁配或直接淘汰。
第二,关注泌乳300天仍未配孕的牛只。一般牧场在产后60天的自然等待期后就可以进入积极配种阶段,而奶牛的情期为21天,300天未孕则意味着这头牛已多次配种均未获得成功,抑或其子宫问题较严重,也有可能其发情征侯不明显造成繁殖障碍等,当然如果是后者则应加强管理给予纠正,否则这类牛群应列入重点关注对象。
第三,做好泌乳中后期的饲养管理。泌乳中后期,随着泌乳时间的拉长,其产奶量也明显处下降通道,为控制好体膘,应适当调整其干物质采食量或根据采食量调整配方的营养浓度,使达到生产平衡,不致于因营养过剩而猛增体膘,造成体况失控。
“只要能测量,就能予以管理!”,牧场的生产是由多个不同指标构成,对一些关键指标,我们必须进行量化管理,诸如奶产量、21天怀孕率、60天死亡淘汰率、犊牛成活率、乳房炎发病率、优质奶率、生产成本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目标通过量化之后,根据行业水平并结合牧场自身实际,拟定本场具体目标,并把其明确或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列为年度(或季度、月度)考核目标,以衡量其工作质量好坏;通过考核也可结合激励方案进行兑现,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这是必要的管理办法。
信息化管理是管理的必然,只有通过信息化管理,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一头牛的资料和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存在的生产问题。目前在各大牧场使用的软件包括奶业之星、帝波罗、DC305、阿菲金、阿拉钉等等,借助这些软件,可以从饲养管理、繁殖育种、奶牛保健、挤奶管理、牛奶质量甚至于劳动效率等均能做到精细化管理,使工作的落实更加到位,通过派工单以及报表的自动生成等使管理更简单而易于掌握。
一些管理工作虽然有标准化流程,有操作要求,但往往每个员工执行的情况均会有差别,如何让这些关键工作落到实处,却要通过相关的管理监控才能顺利地实施,如犊牛初乳灌服工作,定期测定犊牛的免疫球蛋白,就能让其更有保障;又如围产期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可通过酮病检测结果的统计就会一清二楚;干奶流程的管理可通过干奶前和产后的CMT检测结果和产后60天内乳房炎发病率的统计,基本能锁定原因在哪;定期对乳头进行评分,也可监控到挤奶流程的执行是否到位,乳头药浴是否有效,通过采用宾州分筛的结果评价TMR制作效果,对21天怀孕率的统计可了解配种的存在问题及牛群繁殖状况等等,例子不胜枚举,这些重要工作均需采用数据化统计和分析才能得到很好地实施管理监控。
数据化管理是牧场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管理效率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实施现代化牧场管理的必然。
南方地区对奶牛热应激的管理是每个牧场必须面对而无法逾越的坎,热应激的管理必须想尽办法采用综合防治的方式和全方位地开展,除在牧场规划设计上要重点考虑选址、布局和建筑设施配套外,更要在具体的饲养管理细节管理上得到充分关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对水槽隔天清洗一次,以保持其清洁卫生,因为在热应激状态下,奶牛的饮水量较秋冬季节将增大一倍左右,通过饮水和尿液排出可以缓解热应激的影响,而且牛奶本身含水量也在90%左右,所以对牛奶的正常生产也离不开干净卫生的水源,有条件的甚至可提供冰水,对热应激的解决帮助会更大。
4.2.1 使用一些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原料,如糖蜜、甜菜粕、大豆皮等,以确保奶牛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干物质采食量,而且把配方的能量等营养浓度适当提高,以应对其可能出现的DMI(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
4.2.2 适当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以增强其瘤胃功能及抗热应激效果,诸如酵母(或酵母培养物)、酵母硒、K+、烟酸等。
4.2.3 加强料槽管理,增加推料次数,保持料槽卫生,有条件甚至增加派料次数或做发酵日粮,以确保其新鲜。
包括对防暑降温设施设备的管理、刮粪板的管理和牛群调群管理等,此外,在牛只监控上、奶牛防疫保健、繁殖育种、挤奶管理、TMR派料和环境管理工作等做到以牛为本,按照牛只正常的生产(挤奶、采食)规律安排或拟定其他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应激,即使无法避免,也要把对牛群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做好灭“四害”工作,减少苍蝇滋扰,保障奶牛的躺卧休息时间(达12h以上);此外,加强奶牛蹄浴工作,做好蹄病预防,因为夏季在对奶牛喷淋降温的同时,也使奶牛蹄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蹄壳过软,而且奶牛在热应激状态下站立时间过长,极易引起蹄部不适或容易发生蹄部病变,所以加强采用硫酸铜或甲醛蹄浴是较好的预防措施。
奶牛是经济动物,其代谢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因为每天要生产20~40公斤甚至个别牛只达60多公斤的牛奶,而每产一升牛奶,就有160多升的血液流经乳腺,支撑起这么强大的代谢必须有足够多的营养,而奶牛根据其生理特点,在泌乳高峰来临前的营养摄入与支出是不匹配的,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为此,要让其尽快摆脱负平衡,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其干物质采食量,否则会通过大幅度掉膘(消耗体脂)来解决其能量不足问题,严重掉膘则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如何才能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呢?除以上所谈到的预防热应激、保障清洁水源、做好料槽管理和舒适度管理外,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包括使用适口性好的饲料原料,如糖蜜、甜菜粕等,在保证牛只瘤胃健康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日粮中纤维的含量,适度提高蛋白的浓度,对高产牛群采用优质牧草进行饲养,此外TMR的制作要保持较好的细致度(宾州分筛中上层比例不高于10%,一、二层总量不低于40%),TMR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0%为宜,TMR派料采用三次以上为好,以保持饲料的新鲜度,派料的长度要保证每头牛采食空间,并控制好至少有3%~5%的剩料量等。
把成母牛与一胎牛、新产牛与泌乳中期、干奶前期与围产前期等牛只分开饲养,以避免群应激或强牛欺负弱牛现象。
理顺生产流程,安排工作要以牛为本,除围绕奶牛的正常生产规律开展生产管理,包括相关设备启用等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对奶牛的应激外,更不能大声吆喝、棍追棒打等粗暴对待,要善待奶牛。
以上工作虽然不能涵盖奶牛饲养管理的全部,也可以说是关键控制点,倘若这些点位能全面得到落实,那么牧场饲养目标将会如期完成,奶牛生产性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奶牛的健康状况得到有力保障,牛奶质量也会让客户诉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