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敏
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农场学校 河南许昌 46100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民族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其中戏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戏曲文化以及戏曲传承的重视,如何能够在中学音乐课堂之中弘扬戏曲文化则成为广大中学音乐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将中学音乐教学与戏曲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展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促进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戏曲以其强大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中学音乐课堂,从而真正爱上戏曲。
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引进戏曲,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戏曲,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不同戏曲的背景文化,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戏曲的知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教育教学之中缺少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尤其是戏曲艺术方面,中学生更是了解甚少。从我国戏曲来看,涵盖了说唱、民间歌舞、滑稽戏等等艺术形式,戏曲源于原始歌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形式。而且中国戏曲与印度梵剧、希腊悲剧和喜剧三者并称之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经过不断发展与演变,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可以引用戏曲文化的发展背景,并结合地方戏曲文化进行针对性讲解,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戏曲以及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戏曲知识。
中国由56个民族组合而成,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音乐文化来讲更是如此。每一个民族在音乐节奏、音调等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性,中国各个民族地区的戏曲大约有360种,而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当中非常著名的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各个地方的戏曲有着各自的特色。例如,京剧《白毛女》、《红灯记》、《奇袭白虎团》,越剧《西厢记》,评剧《刘巧儿》,沪剧《芦荡火种》,豫剧《朝阳沟》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不同的戏剧,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另外一方面则有利于戏曲传承。
在中学音乐课堂之中引入戏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直观来讲,在课堂上通过戏曲文化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从而认识到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戏曲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很多戏剧之中都有体现,例如,我们熟知的《智取威虎山》、《八女投江》、《红灯记》、《沙家浜》、《穆桂英挂帅》等等。以《八女投江》为例,该戏曲歌颂了八位女英雄为革命献身的崇高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在创作方面,该局非常巧妙的设置了日本大学生俘虏兵高桥一郎这样一个角色。通过高桥一郎对战争的认识变化和他这样一个男人的独角视角,来反衬出我八位抗日巾帼英雄为正义和民族甘愿牺牲的伟大情怀。因此,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以及了解这些戏曲,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激发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引入戏曲文化,要注重提升戏曲的传承作用,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整个传承体系之中必须发挥着其真正作用。从学生的层面来讲,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主动积极接受戏曲知识、文化,遇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戏曲文化且不懂的,应当主动请教教师、同学。学生是传承戏曲的主要力量,其自身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将戏曲有效传承下去。
从教师的层面来讲,倘若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肩负传承戏曲的重任,仅依靠学生自觉性是远远不够,而教师则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改善教学方法。要一改枯燥无味的说教方式,将一些经典的戏曲文化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呈现与实践,比如以多媒体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扮演其中角色。第二,开展主题活动,将“戏曲艺术资源”作为载体,以“提升学校艺术教育水平,发展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京剧艺术走进校园”的活动,这样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享受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从而学会欣赏京剧,感受经典,爱上国粹。第三,还可以举办一些有关戏曲的演唱比赛,鼓励喜欢的戏曲的中学生积极表演,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戏曲。
综上所述,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民族音乐以及戏曲文化在学生发展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戏曲有利于丰富中学生的戏曲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自身要主动积极认识传承戏曲的重要意义,并主动肩负起来;而教师则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对戏曲的热爱之情,从而真正爱上戏曲,传承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