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光 张 倩 王立涛 张学朋 马宇博 胡立佳 张 谦
1.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目前学界对“舆情”概念的定义尚未统一,各种定义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对舆情主体和客体范围的不同界定上。我们将网络舆情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空间范围内,民众对关乎自己的利益的在社会存在的客观情况或者当代国家管理者利用权力进行的决策,从而民众自己所产生的政治态度与主观反映。
网络舆情产生的因素很多,比如政府公开信息缺失、社会心理扭曲和网络虚拟环境诱发等等。网络舆情具有内容广发、传播迅速、迷惑性强、破坏性强等特点。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处处和网络相关,在互联网中人人都是信息的缔造者和传播者。网络舆情涉及的内容设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生活、教育等方方面面,范围及其广泛。
网络舆情一旦形成,往往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迅速向广大网民传播,其传播速度往往在数小时就可以形成很大规模,给社会安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网络舆情往往是网络谣言汇聚所成,关于网络舆情的一些虚假信息具有很强的迷糊性。网民的好奇心理趋势网民对于网络舆情进行不理性的参与,使网络舆情的迷惑性更强,往往进一步强化网络舆情的传播。
网络舆情不仅干扰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而且会损害社会诚信和社会秩序。网络舆情甚至会损害国家的想象,对社会的稳定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
网络舆情采集技术包括网络爬虫、网页获取、页面分析与连接提取、脚本执行等。网络舆情数据采集包括传统的全采集以及网络数据采集技术发展的三种主要方向。其中传统的全采集是通过页面与页面之间的连接关系,从页面舆情的各类连接自动提取有舆情数据的页面。
网络舆情目标识别中目标包括话题、事件和人物等,是从大规模的网络数据中检测出网民比较关注的网络舆情目标。网络舆情目标识别技术包括:敏感信息过滤、新事件的检测、话题检测与追踪。
网络舆情的“态”是网络舆情的要素属性,即目标间的关系以及网民与目标的关系;网络舆情的“势”是舆情属性与关系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趋势。网络舆情态势分析技术是根据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对网络舆情的“态”和“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技术。
网络舆情预警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有科学的分级标准。明确的网络舆情分级标准可以使舆情工作人员快速制定对应策略,是舆情预警工作的桥头堡。
网络舆情事件从征兆的出现到事件发生的间隔时间一般很短。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必须能够在征兆发生后,及时进行感知并采取进一步措施。
网络舆情预警工作的核心是对突发事件进行科学预测。网络舆情一般都是突发事件,传播速度极快,如果没有提前规划预防措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网络舆情的监管工作最根本的措施是政府立法,只有完善的法律才能给予不法分子形成有效的威慑,才能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我们的网络舆情领域立法尚不完备,急需政府相关部门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条文。
教育部门应该从孩子做起,在日常的教育中给学生们灌输网络舆情的危害及地址措施,并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民群众的社会自律意识。
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应该主动面对舆情突发状况,密切关注微博、微信等社会媒体平台,聚焦社会关切点。我们应该围绕党和政府的社会稳定工作内容设置网络议题,并运用各种媒体渠道对议题进行宣传和引导,培养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抵制网络舆情的发生。
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有针对性,密切跟踪影响恶劣的网络舆情事件,迅速控制网络舆情事件蔓延态势,将网络舆情事件有强变弱、由大化小。要建立覆盖全面的信息发布渠道,做好针对舆情事件的应对信息的发布工作,确保引导网络舆情事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防止网络舆情复燃。
意见领袖在网络上有数量庞大的粉丝,他们在网络中发布的意见可以给予网民有效的舆论引导。政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与网民交流沟通,传达正确的信息,引导网络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