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玉
洪雅县槽渔滩镇罗坝中心小学校 四川眉山 620360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味的要求学生记忆数学公式和定理,并且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进行巩固,可以说,题海战术贯穿到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这种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应试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应试教育形式并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影响小学生的综合发展[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一般的教学原理,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如果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即使教学方式再新颖,教学过程再丰富,都是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水平的[2]。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忽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具体来说,老师基本都会按照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因此经常会出现某个知识点学生已经都理解了,但是老师还用大篇幅的时间进行讲解,而一些知识点学生根本就没有完全掌握,或者掌握的并不好,但是老师一笔带过,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核心素养教育质量。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够了解,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因此导致核心素养培养缺乏针对性。
除此之外,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核心和主导,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这就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要想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想法,避免出现因为过度依赖老师而丧失自主性的学习状态[3]。但是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重视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下,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般都是知识的传授者,因此对于知识的讲解基本会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部时间,同时由于老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如果利用过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就会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而对于学生来说,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如果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4]。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了解,学生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存在抵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改变当前的教学问题,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老师应该以课堂为平台和媒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重听取学生对于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使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最大限度的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十分重要的主体,要想取得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教师和学生就应该充分找准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也基本都由老师来掌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也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过度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完全按照老师的教学步骤进行,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弱化自身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多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提升核心素养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积极树立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