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细小病毒及其综合防控

2019-03-20 10:53作者方博
广东饲料 2019年3期

◆作者:方博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食物环境监管中心,广东深圳518116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3周龄内雏番鸭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为主要病变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于8-20日龄的雏番鸭。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感染发病。该病最早发现于我国福建和法国西部地区,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将其与小鹅瘟区分开,是目前番鸭养殖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1 病原学

MDPV属于细小病毒科,是单股链状D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5132bp,可编码 NS1、NS2两个非结构蛋白和 VP1、VP2、VP3三个结构蛋白。MDPV病毒粒子无囊膜,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0~24nm。与细小病毒科其他病毒不用,MDPV不能凝集鸡、鸭、人等动物的红细胞,其对有机溶剂、酸和热均不敏感,但通过紫外线照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其感染性和毒力。

在培养特性方面,MDPV可以在鹅胚和鸭胚上复制,但不能在鸡胚内复制。鸭胚接种MDPV后,在72~120h内出现死亡,死亡胚体肿大充血,在胚胎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发现出血点。MDPV只能在鹅胚、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和肾细胞上增殖,不能在其它动物细胞上増殖。

2 流行病学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由于春冬气温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MDPV只能自然感染雏番鸭,雏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大小有很大关系,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三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发病率为40%~60%,死亡率为20%~40%。随着番鸭感染日龄的增大,其发病率开始降低,五周龄左右的番鸭也可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三周龄以内雏鸭低很多。MDPV可通过病鸭的排泄物污染饲料、水源和周围环境等水平传播,如果排泄物污染了种蛋外壳,则MDPV会在孵房内传播,通过垂直传播使出壳的雏番鸭感染发病。

3 临床症状

MDPV的潜伏期为4-9天,病程为2-7天,病程的长短与发病番鸭的日龄相关,根据病程的长短,番鸭细小病毒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种类型。

3.1 最急性型

6日龄以内的雏番鸭感染MDPV发病后其症状往往表现为最急性型,此型病程非常短,仅有数小时。多数染病雏番鸭几乎不表现出前驱症状即衰竭,倒地死亡,死亡病鸭头颈向一侧扭曲,两脚呈游泳状。

3.2 急性型

7-14日龄的雏番鸭感染MDPV发病后其症状一般表现为急性型。该型染病雏番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蓬松、两翅下垂、两脚无力、离群;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排出淡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并黏附于肛口周围;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常蹲伏,张口呼吸。该型病程一般为2-4天,濒死前染病雏番鸭两肢麻痹,倒地抽搐,因全身衰竭而死亡。

3.3 亚急性型

日龄较大的雏番鸭(大于14日龄)感染MDPV发病后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亚急性型,其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发病程度相对较低。该型病程为5-7天,病死率较低,大部分病愈番鸭颈部、尾部脱毛,嘴变短,耐过后生长发育受阻,失去经济价值。

4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病例由于发病急,病程短,因此病变不太显著。在此型病例的染病番鸭的肠道可出现伴有肠黏膜出血的急性卡他性炎症,除肠道外其他内脏基本没有明显病变。急性型表现出典型病变,染病番鸭往往出现全身性败血症状,肝脏、脾脏、肾脏和胆囊肿大;心脏变圆,心肌松弛;胰腺充血、出血,并有灰白色坏死点;肠道病变是MDPV感染后的特性性病变,包括十二指肠前段有一定程度的胆汁渗出,在十二指肠后段及空肠前段黏膜表面有大量出血点,表现出急性卡他性炎症;空肠中后段和回肠的黏膜开始出现脱落现象,回肠后段出现的大量炎性渗出物与脱落的肠黏膜混合形成“栓子”。

5 诊断

一般可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临床上,该病常与小鹅瘟、鸭病毒性感染或鸭传染性浆膜炎等混合感染,较难进行鉴别诊断,需通过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

5.1 血清学诊断

利用MDPV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常用的诊断MDPV的血清学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程晓霞等应用微量交叉中和实验比较了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之间的抗原先关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较低。黎敏等以MDPV全病毒纯化后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来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5.2 分子生物学诊断

PCR扩增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特点,常规PCR方法可以用来对MDPV进行检测,但不能对MDPV或鹅细小病毒感染的番鸭进行鉴别诊断,张伟等建立了一种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出番鸭细小病毒、番鸭源鹅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感染。另外,谢丽基等建立了MDPV的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其敏感性比常规PCR检测方法提高10倍,可在1h内完成检测,并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便可直接判断检测结果,适用于基层的临床诊断。

6 综合防控

6.1 免疫预防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主要以疫苗预防为主,目前常规的免疫策略为:①弱毒疫苗应用于雏番鸭的免疫,48h内出生的雏番鸭应于皮下注射MDPV弱毒疫苗进行MDPV的预防。②在疫区出生的雏番鸭,在出壳后4天内注射抗MDPV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③在种番鸭产蛋前用MDPV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孵出的雏番鸭将获得可以抵抗MDPV感染的母源抗体。弱毒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毒力返强的现象,从安全性方面考虑开发更为有效的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预防MDPV努力的方向。陈少莺等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GPV弱毒疫苗适应毒和MDPV弱毒疫苗制备了MDPV-GPV二联弱毒疫苗,可对MDPV和GPV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

6.2 加强管理

本病可以水平传播,并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因此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有效防控此病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孵化期管理,对孵化室的一切物品(包括种蛋)都要消毒,入孵种蛋应该是免疫蛋。其次,要加强育雏期的管理,要保持鸭舍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饲养密度适中,同时还要勤换垫料。雏鸭出壳后在3周龄内要进行隔离饲养,以免发生个别雏鸭发病后波及整个鸭舍。

本病的治疗目前没针对性的有效疗法,若为紧急控制疾病的传播,可在疫区内紧急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治疗,用量为1.0~1.5mL/只,隔日重复注射一次,治愈率能达到80%以上,同时还应当辅以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防止细菌和霉菌的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