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中的人文关怀

2019-03-20 10:27:48谈永萍彭容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实验者关怀人文

□谈永萍 彭容丰

一、引言

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技术的提高与动物实验有着密切联系,而人类对于动物的存在以及对动物感知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西方,这一过程表现得更为明显,从最早的人类中心论到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思想,再到20世纪现代西方的动物解放运动的广泛兴起,动物由最开始被认为没有感知和灵魂,仅仅就像机械一样,所有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挣扎与哀嚎,不过是机械的震动,到逐渐认识到动物也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感知,由此兴起动物保护以及实验动物福利的相关理论,使得动物实验具有了人性化色彩,至此,对于实验动物的人文关怀才逐渐凸显出来。而在中国,对于动物,自古就有浓浓的人文情感在里面。“《荀子·礼论》曰:‘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儒家这种以鸟兽昆虫具有与人类一样的同情同类的道德心理,给古代珍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为以深远影响。”[1]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即认为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情感与感知能力,应该予以平等对待。除此之外,中国本土的道教思想也有相似的认识,《太平经》有言:“夫天道恶杀而好生,蠕动之属皆有知,无轻杀伤之也”[2],这与其“慈心於物”与“道性贵生”思想有很大关系。而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也自不必多说,更是将动物与人置于平等的地位而言。但是,受近代西方科技的影响,中国的动物实验也走向了与西方相似的道路,对于实验动物的轻视与伤害,不仅是对动物生命的不尊重,更是对中国自古遗留下来的人文关怀少了些关注。虽然动物实验可以很好地推动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但是,作为为人类福利而牺牲的动物,应该受到更高的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应该体现在动物实验的全部过程中。

二、动物实验中应当体现的人文关怀

彼得·辛格在《动物解放》中讲到:“如果一项单一的动物实验能够发现治愈像白血病这类恶性疾病的药物,这项实验也是合理的。”[3]也就是说,动物实验要有其必要性,不可以随便进行,且动物实验之前一定要经过合理的实验安排,绝不是茫然开展,从而使得动物实验的效果最大化,使得动物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到的痛苦最小化,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实验的各个阶段。

在实验前,从实验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深刻的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虽然生命科学与人文从表面上看并无很大的关联,并且在经过根深蒂固的所谓科学就是理性,人文就是感性的思想熏陶,更加深化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但其实,人们在经历了科学与人文截然对立之后发现,科学与人文其实是不可分离的。所以,仅就动物实验而言,一方面它承担着推动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医学进步的重任,这是科学发展所必经的内容,而同时,对于实验动物的关怀,则可以很好地体现实验者的人文素养。从实验者个体,尤其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意识更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过程往往伴随着动物的痛苦,倘若实验者拥有这种关怀意识,那么便可减少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件。故而,不论从哪方面着眼,人文关怀意识是每一个动物实验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而所谓人文关怀,其最基础的便是对实验动物的尊重,尊重实验动物的生命,尊重实验动物的利益等。就实验的目的来看,实验是为了满足理论的推测,从而得出有利于动物或人类生存的结果,所以,在实验之前,合理的实验设计以及对生命体征满足实验需求的实验动物的选择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一过程中,人文关怀则主要体现在不滥用实验动物,这既是对实验动物生命的尊重,又是对实验的负责。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动物的挣扎与痛苦不可避免,但是,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动物实验与实验对动物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消除的,也正因为此,曾经出现的在动物试验中大量残害动物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17世纪的欧洲,在麻醉技术尚未发明的情况下,动物活体实验却很盛行,因为他们认为,动物没有知觉,所有实验均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必经过程,实验过程中动物的哀嚎与挣扎完全是机械的反映,正所谓“动物是完全受物理定律支配,缺乏情感和意识的自动机。”[4]虽然生命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纵观这样的进步史,却是充满冷酷与血腥的。而现在我国的动物实验,不少实验室正在走着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一味地追求进步而忽略传统的人文关怀,所以,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动物实验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所受到的伤害,而且也不阻碍实验的进行。而这就要求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严格按照实验计划,只做与实验相关的内容,不可进行与实验无关的行为,以免对实验动物造成多重伤害。

在动物实验结束后,对于被实验的动物来说,生与死,全在实验者手中,所以,多一些关怀与慰藉,便能减少一些实验动物的痛苦。对于不伤及性命与健康的实验动物,在实验结束后应该予以最大程度的关护,不论是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还是实验动物的心理反应,都应该予以爱护,而不是弃之不顾。“对于急性动物实验,实验结束后,动物存活的可能性较小,为减轻动物痛苦和恐惧,实验结束后对不能存活的动物施行安死术,让动物的痛苦降到最低。”[5]除此之外,可以为那些为实验献出生命的实验动物立下纪念碑,时常缅怀,以此来慰藉这些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生灵,使得动物实验中的人文关怀实现最大化。

三、动物试验中的人文关怀所体现的积极意义

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动物实验过程中,不论是从历史、生命科学发展进程还是从实验者个人角度来说,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一)从历史角度来说。动物实验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其实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人文分别担任着不同的历史责任,前者负责理性与物质,后者负责感性与精神,二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截然对立,不可同时而语的。但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理性与感性,物质与精神其实是共存的,不可分而论之。而之所以会有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思想,绝大部分是因为科技所带来的影响是直观的,而人文所带来的影响却不能直接体验,故而强化前者,弱化后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将人文关怀融入于动物实验之中,便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历史更加平衡地向前发展。

(二)从生命科学发展进程来看。将动物实验与人文关怀相融合,可以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实验者会努力寻找动物的替代品,会更加仔细而精确地安排动物实验,这些操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会促成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从实验者个人角度来说。重视动物实验中的人文关怀,不仅能够使实验者形成尊重生命、崇尚平等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感,而且可以很好地激发其爱心与同情心,从而减少残害动物事件的发生几率。这不单会对于实验有积极意义,对于实验者个人而言,会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情感的实验人员,而非实验机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今世界,人文情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仅从动物实验而言,从动物机械论到现代的动物保护以及实验动物福利,都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当然,这种体现更多的是法律的约束,不论是西方还是我国,针对动物保护和实验动物福利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规定,但是,残害动物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还需要自我约束,加强自我的人文修养,而这一点对于动物实验者来说也十分关键,尊重动物,将其与人类生命一样平等对待,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动物实验之中,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缓解动物实验对于动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实验者关怀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加年华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 11:16:54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学不会珍惜
爱你(2016年18期)2016-04-10 09:38:58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