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项目合作前景良好,文化交流往来密切,文化产业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攀升,呈现繁荣景象。但是,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北京、天津这两地相比仍然优势不足,劣势突出,其中尤其是在人才的储备方面的短板尤为明显。在这方面,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京津地区有明显的差距。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这是由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以人为根本”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此,认清形势,扬长避短,从引进高级人才、培养本地人才、留住现有人才三个角度思考和完善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策略,从根本上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影响力以及竞争能力,才能真正融入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圈子。
人才的重要性无须质疑,抓好人才的储备工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是目前很多河北省的地方政府对人才的看法和思想还是以传统思维为主,使工作迟迟不能推进,有的时候感觉做了很多工作,效果却很有限。因此要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关键是要先解决自身的思想存在的误区,做到真正重视人才,理解人才。重视人才是利用好人才的根本。理解人才是利用好人才的保证。所有地方政府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都是重视的,但是对于河北省来说,要格外提高重视的程度。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项目、人才等多种因素的支持,很多政府大多把前两者放在了首位,而把人才摆在后面,认为拉到了项目,搞到了资金就是搞好了文化发展,增加了政绩。这样忽视人才作用的结果就是有了项目做不起来,有了资金却用不到实处,很多项目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不了了之。重视人才不能仅限于口头,要看其政策的制定和行政资源的倾斜程度,是否真正推动了人才建设的发展,其效果如何,是否真的满足了对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理解人才是要在重视人才的基础上,理解人才的价值与需求,关注人才的核心诉求。人才不是人口,不是指社会大众,但是人才也不仅仅就是指所谓的“高学历”、“高知名度”、“高科研”的“三高人员”。这些人员在文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固然突出,但是如果都把人才引进着眼点定在这个狭窄的范围,那人才的抢夺无疑是“僧多粥少”,将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收效甚微。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底蕴与环境,不是几个大师或者几次文化活动项目就可以推动和发展的,只有真正给予文化产业发育的土壤和温度,才能保证文化之林的茁壮成长,而有素质、有文化的人才则是这片土壤的必备因子。从近几年开始,全国部分地区陆续颁布人才引进计划,给予大学生以上的人才落户更多优惠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理解人才价值的同时还要理解人才的需求,既要关注其经济诉求,更要关注其精神的诉求。文化产业的人才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文化水平越高,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高。有的地方招来了人才,往往仅仅是为了某个项目或完成某种指标,对人才引进后的未来发展却关心不足,不能给予其认同的职位待遇和发展机会,致使人才流失严重。因此,要想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就必须要解决政府看待人才的老眼光、老思想、老态度,真正地重视人才,理解人才,满足人才的需求,才可能真正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工作。
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河北省上下要协调一致,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为高级人才引进开设绿色通道,同时落实对这些人才的优越待遇,重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为人才的引进创造条件。高层次的文化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和中坚力量,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必须要制定优厚的政策待遇,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绿色通道的开设要量身定制,而不是去制定一些所谓的小特权服务。如某地英才计划的内容,竟然把专人办理社保服务,免费坐公共汽车,买车票优先等内容也列为其条款项目,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程度收效甚微。满足高级人才的物质需求,一方面要注重其基本生活需要,如薪金水平、子女入托、配偶安置、住房保障医疗养老等方面,另一方面要注重他们的更高发展的需要,如研究和创业基金、级别待遇、办公环境、机构平台等。在做好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注重高级人才的精神需求。在文化产业,心里认同感的重要性要大于其他行业,很多文化产业的高级人才更加注重自身的名望和艺术追求,重视其精神需求是吸引这些人才的前提。这就需要一方面给予这些人才在社会上的相应的名誉和职位,另一方面在未来发展上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比如帮助成立个人工作室、举办展览和各种活动等,让他们感觉在河北也能有跟在北京和天津一样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能够为更好的未来进行谋划,从而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前的文化产业正朝着高新技术与高文化融合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强烈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产业。与具有先天文化人才资源优势的京津相比,河北省在人才资源方面明显后劲不足,这与河北省在人才教育方面的落后有着重要的关系。河北省的名牌大学有限,教学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两地,科研经费倾斜,科研成果少,在教育方面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政府的重视程度相对京津地区都有一定的差距。即使优秀人才出现在该省,由于对人才的不重视以及人才的待遇和未来发展等问题的原因,造成相当一部分人才流失严重,同时,河北省国际化的教育机构缺乏,专业人才良莠不齐、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低,文化产业的从业者生存能力较弱,文化产业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轻视人才管理,没有形成保护人才,重视人才个人发展道路的良好机制和体系。因此,要积极鼓励河北省有实力的高校和相关机构开设新兴的创意文化专业,积极培养文化产业发展的本地人才,为该省文化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与学校之间进行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合作和人才培养,让想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看到未来的出路与希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本地化的文化产业人才。
要全力做好文化人才挽留措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留住人才为河北省所用是当前各部门的重要任务。目前,河北省在人才的数量、结构和分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目前河北省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存在年龄大、学历低、专业化人才缺少的状况,人才结构不合理。第二,河北省各高校对推动文化产业亟需的专业化人才的培育不够,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引进高精尖人才的强有力措施不完善,不能实现高校培育与文化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导致许多文化产业单位有用人才难以引进,专业人才难以留住,过剩人才难以调整。第三,文化产业人才培育的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整体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河北省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缺乏社会认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文化产业单位缺乏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人才管理模式落后,很难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留住人才就必须要下大力量改革用人办法,要完善文化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交流平台,鼓励创新,公平分配激励机制,真正尊重文化人才的创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天赋,为他们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发挥平台。只有真正有效减少人才的外流,才能使人才队伍不断的壮大,为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