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伟
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中央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人才培养和智力输出的重要使命。因此,从高职院校自身资源、办学定位、教学模式以及相关政策入手,定位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优化培养目标,借鉴典型案例,从理论高度结合研究领域,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新农村人才培养,优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实用性、通用性、针对性”和“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为农村基层培养出符合新农村发展、满足党中央对新农村期望的高质量人才。
(一)新农村发展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很多高职院校都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结合办学地点为新农村发展提供人才培训以及科技指导,例如“蓝领农民”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育实力以及农村发展需求,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发展的人才,例如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合作共建的“浙大湖州模式”、绵阳师院以基地为载体、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一村多大学生培养计划”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服务输送人才。为新农村发展提供人才输送,一是为了提高国家对农业类高职院校或者是高职院校农业专业的支持,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以及需求,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机遇;二是引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向性,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是采用传统人才输送渠道,一对一实现行业人才输送的并不多,并且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按照院校办学定位以及学校教学为主,与社会、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所以导致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社会竞争力不足,并无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也难以实现高职院校的优化发展,新农村发展下国家政府十分支持相关人才的培养,农业类高职院校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大力扶持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发展力度,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条件,为高职院校今后发展打下优良基础。
(二)高职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新农村发展提供建设动力。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部分,高职院校是我国新农村发展人才的重要源泉,这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的职责以及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学校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模式,专门从新农村发展需求与建设入手,培养新农村人才,从而为新农村发展提供实用型人才,推进我国新农村经济、贸易以及文化等建设进程。再者农村大学生培养计划或者是大学生下乡活动等,这既是解决农村发展的人才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创业能力的重要需求。现代化社会发展下,高职院校不再单纯培养技术型人才,更加注重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基于社会大趋势下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农村输出基层实用型人才,是针对新农村发展以及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的综合要求,一是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建设的号召,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动力;二是要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职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完善专业的岗位定向,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就业的对口,既是高职院校自身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提高农村建设的技术及理论,为新农村发展提供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技术开发以及咨询等全方面服务,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一)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计划。现阶段我国农村人才整体上呈现文化素质不足及科技素质较差,所以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我国政策正在大力加强“送科技下乡”“三支一扶”等活动,希望从外部提高我国农村人才新鲜血液的输送,从而满足社会主义发展下的农村发展。但是由于农民生产经营方式受传统形式影响显著,所以多数农民都没有接受系统的技术培训。所以为了提高农村人才储备以及发展,现阶段各省市都在派送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每年江苏省都输送1,600名大学生下乡,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这也是党中央为了提高农村建设以及培养具有基层实践锻炼,具有深厚人民情感的刚正干部后备人才,这就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就大学生村官计划现状而言,我国每年向农村派送了大量的大学生,希望他们的朝气、知识、人情、素质及技术能够充实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效益,但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有热情,有抱负,具有高知识及素质、技能,但是缺少农村实践经验,对农村发展了解不足,所以没有对农村工作难度有足够心理准备,虽然在选拔过程中,都会特别注重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及思想觉悟及技能,但也无法避免大学生与新农村实际建设存在衔接不足,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层次,都无法最大程度满足新农村发展对新知识及技术、素质的需求;再者就是不少大学生的动机不纯,很多大学生选择当村官,一方面是由于就业困难,所以为了之后的公务员或者是其他工作,将村官当做临时跳板,并没有具备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虽然这些人数并不多,但也影响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还有就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近几年国家出塔了很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下乡留职,大受农民的欢迎,提升了农村建设发展的信心。但到目前为止,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是一项权益性的安排,不具备健全、完善的建制,无论是大学生村官的3年锻炼后的考研加分或者是公务员录用,亦或者准允将来的“提干”,都没有长远制度的保障,所以很少有大学生会选择留任。
(二)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培养,但是没有从“三农”要求入手解决各领域技术人才或者是专业人才问题,高职院校能够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专项培养实用型人才,“三创”人才是基于“创造、创新、创业”,实现高职院校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三大责任,“三创”精神及“三创”能力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项目,从而突进社会进步以及人才的全面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村官计划培养的基本途径如下:
1.基于农村发展,优化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据半壁江山,无论是江苏或者是江西,高职院校与本科大学各占一半,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服务与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为其输送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在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环境下,高职院校正在不断加强广大农村的人才输送数量,顺应时代的需求下从城市人才相对饱和市场下逐渐退出,开始进攻农村人才培养市场,树立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观,实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基于农村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发展的认识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思想,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位置,基于自身发展资源以及师生需求,加强与乡镇及农村的联系,大力拓展学生在农村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提高大学生对农村服务的责任感及紧迫感,为其今后在农村工作提供实践经验以及更强的责任心。高职院校应该利用自身的人才,知识、技术优势,从“三农”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及其不足入手,提高“三创”人才培养的水平,贯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培养理念,将其作为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目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者及带头人,结合“三农”、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办学定位,开展“三创”教育。
2.设置科学化课程体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是“三创”人才培养的核心,学生作为今后社会及新农村发展的生力军,需要具备高素质以及创新思维,才能够不断开拓创新,务实发展,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环境下,还需要大力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是直接面向市场及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能力强以及专业调整快等优势,围绕“创造、创新、创业”设定课程体系,针对新农村发展对知识及技术的需求,重新修订及完善学生专业培养方案,重新调整专业及培养目标,在专业基础课上拓展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从必修及选修课程比例入手,实现学生“跨学科”“跨院系”的知识及技能学习;教学内容上促进专业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上是将学科前沿知识及成果和方法、农村科技及经济等多层次发展现状,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中,在系统科学的训练下获得适合农村建设发展的知识、技能及素质;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及实践经验积累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中,要大力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及培训基地,所以要加强与乡镇政府及农村、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强学生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的了解,通过技能创新大赛、《就业创业》公共课以及校村合作创业实践基地等入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锻炼提供机遇。
总之,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的政策扶持以及地方经济的支持,高职院校已成为新农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当前高职院校中无论是农业类还是科技类专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都需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特色,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教育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