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慧敏
长葫灌区是四川省大型灌区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跨内江市威远县和自贡市,设计灌面32.45万亩,实际灌面30.99万亩,灌区总幅员面积550km2。长葫灌区是四川省的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拥有量仅为全省的10%和26%。四川省长葫灌区管理局是直属于省水利厅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葫灌区水利工程包括两个:中型水库、工业及生活用水管道和渠道灌溉工程,长葫灌区的水源是自贡市、威远县人民的重要生活和生产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实现灌区的良性运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灌区,促进灌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我国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长葫灌区来讲,水土流失造成了长葫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影响长葫水库水质,淤塞水库,影响渠道工程供水,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影响灌区的正常运行,对水库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了灌区工农业生产。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加强长葫灌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长葫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于长葫灌区的良性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一是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如林地,能够拦截降雨,枝、叶可以截流,林下枯落物能像海棉一样持水,增加土壤的下渗时间,对比裸露地表的降雨,会使洪水的峰值降低,起到了防洪的效果;二是长葫库区内的工程性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拦蓄径流,在汛期可通过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
(二)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设施可以拦泥挡沙,增加水库蓄水,减少长葫水库的淤积,延长长葫水库的使用寿命,提高长葫灌区水利工程的效益,
(三)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保持水利设施。水土保持能够降低滑坡、泥石流对长葫灌区水利工程损坏率,保护长葫灌区水利工程。
(四)提高水环境的质量。长葫灌区水库水源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活用水,长葫水库水质是长葫灌区良好运行的的基础。水土保持可减少水质污染,提高长葫水库水环境的质量。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结合长葫灌区的实际,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枯水季节水量减少,灌区内容易发生干旱。水土流失的首要危害是会减少枯水季节水量,从而导致水源枯竭,发生干旱,形成旱灾。
(二)丰水季节增加地表径流,加剧灌区内的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会减少枯水季节水量,且在洪水季节会增加水量,如此一来一旦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由于灌区内植被不够、地面坡度大等客观因素影响,极易加剧灌区内的洪水泛滥,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危害。
(三)造成长葫水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水库,如此不仅对水库的使用寿命存在不利影响,还会影响行洪能力。
(四)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水土流失使植被破坏、径流改变,一旦遇到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甚至造成山洪灾害。
(五)造成水库水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不仅会使洪水增大,还会增加其发生次数,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一方面会增加水库内水的浊度,另一方面流入水体的物质可能包含农药、肥料等,容易加大水体的面源污染,且水土流失若未得到及时遏制,进入恶性循环,会降低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导致水库水环境质量下降。
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灌区运行与管理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科学性、地域性、综合性及群众性等四个特点。结合长葫灌区地处丘陵山区的实际,提出以下加强长灌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综合治理。结合推进湖(库)长制工作,制定好一库一策的水土保持方案,对长葫水库的库区内要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上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统筹考虑、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结合推进渠道五清行动,对长葫渠道工程水土保持制定方案,加强渠道的水土保持工作。
(二)坚持生态优先,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好长葫水库库区内植被,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长葫水库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上的农业生产停止下来,代之以林草植被的恢复,以实现水库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加强植树造林,选择适当的植物绿化库区。水土保持中植物选择,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注重自然生长规律,强调树种的多样化,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态群落,在治理水库水土保持时,要挖掘和利用水库原有植被资源,进行封育和保护。在植物的选择上,注意植物的茎、叶、花、果的有机搭配,为水库的库容、库貌和发展水库旅游业创造良好的氛围。要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大面积种植本土的植物,慎重引进外地树种:在四川省常绿树种主要有银桦树、蒲葵、小叶女贞、栀子花、杨树、石楠、羊蹄甲;落叶乔木:水松、白桦、榭树、榔榆、桑树、木兰、枫香、垂丝海棠、红叶李、槐树、梧桐、木棉、珙桐、五角枫等;落叶灌木:贴梗海棠、黄刺玫、石榴、趄流苏、迎春等;藤本植物:木通、五味子等。
(四)加强库区绿化管理。大面积种植本土普及树种,如水库坝下多种植杨树、柳树、榆树,长势好,病虫害少。重点区域园林化,如办公区,生活区,树种要求整齐一致,合理布局乔灌搭配:采用柳树、白桦、五角枫、杨树与四季月季、贴梗海棠、美人蕉、栀子花等花期长的树种并与长绿树种如小叶女贞、蒲葵等合理搭配与办公室及生活区在色彩、层次和线条上突出对比效果,突出层次美、局部美、协调美,增强视觉效果,要显示出春季的繁花似锦,夏季的鲜花盛开,秋季的彩叶硕果,冬季的枝叶苍劲;在路道边以常绿林为主的树种并且和花灌木搭配。
(五)加强水土保持保意识,使水土保持思想深入人心。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必须做好政策宣传,向灌区群众宣传《水土保持法》等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使人们真正意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自觉主动地加入到治理水土流失的队伍中去。增强水土保持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改变过去“只开发不治理”和“重治理轻预防”的观念,增强“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了自觉保护水土流失共识,积极参与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
(六)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完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体系。水土流失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与社会问题,涉及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长葫灌区管理局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积极协调配合地方政府,完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体系,共同防治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有效解决在我国水利工作中存的在着水多、水少、水污、水浊的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合理利用山丘区的水土资源,充分发挥灌区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灌区,为灌区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