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地名恢复徽州旧称的文化传承与经济成本

2019-03-20 05:42黄琳达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期
关键词:黄山市风景区徽州

黄琳达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黄山市的由来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黄山市原属于徽州地区,历史可由歙县等地出土文物追溯到5000多年前,历经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等多个朝代至宋宣和年间(1121年)平歙州人方腊起义,由歙州改为徽州,直到辛亥革命结束(1911年),徽州作为州府名称延续了近800年始终未曾改变[1]。

1912年裁府留县,徽州地区各县直属安徽省。1934年婺源被划入江西省,并因此引起了持续20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1947年由于人们的持续抗争和强烈愿望,婺源回归安徽省。1949年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同属于解放军四野,为了便于管理,将婺源划入江西省。1961年重设徽州专区,并将太平县划入本区。1971年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划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县级黄山市,由安徽省直辖。1987年国务院撤销徽州地区、县级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将县级屯溪市改为屯溪区,原歙县管辖的岩寺区改为县级徽州区,原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绩溪县、旌德县划归宣城地区。1988年地级黄山市(管辖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正式成立。至此,对于这片地区,徽州这个称呼几乎终成历史。

至于为什么要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在当时也是有充分的历史原因的。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当时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黄山风景区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徽州地区毫无疑问具有极其重要的商业价值。在纪念徽州得名895周年的学术座谈会上,黄山市首任市长崔之康先生说[2],当时黄山景区虽然名声在外,但每年的游客寥寥无几。至今自黄山市火车站(位于屯溪)到黄山风景区最近的进山南门汤口镇也需要60多公里,而距离黄山风景区北门更是有120多公里之远。此外,由于黄山风景区管理局的管辖范围有限,凡是涉及行政管理上的事情都要报告当地政府审核,效率低下,极其不便,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将黄山风景区的牌子打出去,也为了方便当时的管理局给游客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拉动经济发展,1987年安徽省决定撤销徽州地区、改名为地级黄山市。这一决定在当时也经过了充分调研,召开了专家规划会与评议会,国务院聘请12位参事实地考察,最终由安徽省下达文件。

二、为什么要恢复徽州市

2014年安徽省省长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名为《省长,我建议把黄山市改名为徽州市》。2016年4月,《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编辑李辉[3]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恢复徽州旧称的文章,并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民众的共鸣。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网络投票中,有71.4%的网友选择了“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尊重历史”,微博的留言有几万条。此后关于黄山市恢复徽州旧称的各种评论、文章层出不穷。故原徽州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余青岩、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兆民等人都认为恢复徽州旧称之事宜早不宜迟。在诸多文化学者、专家和民众的提议之下,黄山市民政局局长朱学军称:更改市级名称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由此可见,恢复徽州旧称这件事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安徽的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钱念孙[4],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关于黄山市恢复徽州地名的建议》。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迫切希望能恢复徽州之名,就不得不提到在历史上绵延数代的徽州文化。这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与其并列的另外两种地域文化分别是敦煌学和藏学,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比鼎鼎大名的徽商还要早近千年,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于清末衰败,由徽州地区的一府六县辐射到周边地区,其内容包含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蕴含丰富的文化财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的建树几乎涉及了各个领域,建立起了以血缘宗族为纽带,以程朱理学为理念,以儒商仕子结合的徽商为代表的文化体系,现存大量的徽州典籍可供研究。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多出进士、状元,学风浓郁,文化发展繁荣,而余下未能出仕的人大多选择了经商,经商得来的财富又成为了宗族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使得当时的徽商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并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如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知名学者胡适和教育家陶行知等。

关于徽州文化的研究不胜枚举,遗憾的是,对于这么一部磅礴文化在大众视野中的存在感越显稀薄。读大学的时候,同学曾问我老家在哪里,笔者回答徽州,对方表示不知道是何处,笔者才无奈地回答黄山市。显然黄山这个名称在当代更具名气,而徽州反倒成为历史上一个无关重要的地区名称。自幼,已故的爷爷便跟笔者说自己是徽州人,这个概念在笔者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如今笔者已经不再居住于徽州,待笔者老去很难保证我的后人还记得自己的先人是徽州人。高中时,笔者学校曾经组织去婺源旅游,可悲的是一场旅途竟无人告诉我们位于江西的婺源曾经是属于徽州地区的部分——而那熟悉的徽派建筑风格还是让笔者感觉到了亲切,回去查资料时方才知道始末。作为一个徽州人笔者十分骄傲,可这不过仅仅过去了30年,就已经有人只知黄山,不知徽州,对于徽文化来说,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1993年全国首届徽学学术讨论会召开,标志着徽学开始走向全国,迄今已经召开了4次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并先后涌现了大量重要的学术成果。然而作为我国文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财富,笔者认为守住我们的文化,使它更加发扬光大,十分迫切且重要。一个耳熟能详的地名显然也有不小的作用,比起无奈地对他人说我是黄山人,笔者更希望能骄傲地对别人说我是一个徽州人,一个“徽”字所承载的独特文化魅力本就胜过“黄山”这个景点,所以我认为应将黄山市恢复徽州市的旧称。

三、恢复徽州市的成本及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黄山风景区发出感慨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而笔者作为一个当地人,在这40年来,也亲眼目睹了黄山市从萧条破旧的状态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每年游客如织,经济得以繁荣,城市发展逐渐走向正轨,这无疑和黄山这个旅游招牌的推出不无关系。因此,这个改名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然而今天对于这个改名是否该延续下去很多人都产生了新的意见。

对于持反对恢复徽州市的人,有两个担心。其一是目前黄山市辖区与旧时徽州六县已非完全相同,婺源归于江西,绩溪归于宣城,已经四分五裂的徽州,即便恢复了旧称,寻根也不再是那个地方。其二是修改地名劳民伤财,成本巨大,除去城市名称,县区乡镇的单位名称、印章、银行账户、路标、户籍等各种地区的地图均要修改。

对于第一点,即便徽州地区的辖地已经不再是古时的徽州,徽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却依然是那个徽州,更名的重要性就是为了使徽州这一名称得以传承下来,而不会成为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地名。只要徽州(包括安徽省省名)仍在,就会有人疑问“徽”为何是徽州时,总有人会对他说,徽州千年传承下来的灿烂文化,徽州的根骨不曾消逝。还有些人说正本清源,为何不继续向前追溯,更名为徽州之前,本地尚有许多称呼,如秦时的会稽郡,又或是黝、歙两县,笔者觉得这实在是强词夺理,徽州之称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徽州的灿烂文化由此命名。

关于第二点,李辉先生曾写过一篇《可惜从此失荆州》[5]来感叹荆州市更名为荆沙市的消逝,从此“大意失荆州”已成绝唱,然而这个楚文化发祥地与三国文化的中心,最终还是重新更名回了荆州市,这证明此事并非不可为。尤其作为徽文化的代表称呼,徽州显然比荆州还要更具文化价值,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更为深邃。在国际的历史长河中,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圣彼得堡市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1924年为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市,经历了67年,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市。

至于恢复徽州市在经济上付出的成本,不得不说这是为了文化传承所必须付出的,当年中国比起今日贫穷许多,尚可更名,无可非议。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为了使徽州故名不被遗忘,曾经被篡改的文化回归本源是非常迫切的需求,对我们文化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更正,百年以后收获必将大于付出,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有数据显示,1995年黄山和九华山的经营收入分别是1.84亿元和1.04亿元,到了2015年,黄山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318.28万人,经营收入25.25亿元,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971.25万人次,经营收入108.03亿元。也就是说,徽州地区改名为黄山市,并未为黄山带来爆炸式的经济发展。池州市并没有改名为九华山市,但旅游收入甚至更为强势。另外,现有“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地名重复过多,有时闹出旅游者到“黄山风景区”不知道先到哪个黄山地点的笑话,同时也给文史资料记载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经对着黄山感慨过“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没有徽州,哪有黄山,然而许多人来黄山游览,便也只是爬一座山,看看山顶的风景,再原路返回。他们无暇领略徽州的文化,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距离不远的地方,还有两个同为5A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徽州文化旅游景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比起黄山它们实在是太不有名了。然而山始终是会看腻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却是足以使人流连忘返。所以将黄山市恢复旧称、更名为徽州市,并将徽州文化与黄山风景区融入一起,使得黄山之旅成为一个徽州文化之旅更能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比起世界闻名的金字塔与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等,甚至就同为中国地域文化的敦煌文化和藏文化,徽州文化的知名度都实在有所不及,令我们痛心扼腕不已,这是祖先所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若其得不到重视、传承,实在对不起我们的后代。

四、结论

考虑到徽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的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利与弊,本文认为“黄山市”恢复徽州旧称、更名为“徽州市”,利大于弊,宜早不宜迟,恢复越早,成本越低,更加有利于徽文化的传承与徽商经济发展。另外,笔者认为恢复“徽州市”最理想的方案是将江西的婺源县与安徽的绩溪县回归“徽州市”,这需要国务院及两省人民政府协调。另一方案是先将绩溪县回归“徽州市”,这只需要安徽省人民政府协调即可。

猜你喜欢
黄山市风景区徽州
“全家福·幸福时刻”摄影作品
——部分获奖作品(黄山市)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徽州绿荫
关于高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国家水利风景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