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弘文馆:贵族学校及图书馆*
——兼谈其为弘扬中华文化之馆

2019-03-20 08:20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修文文化教育

, ,

(1.2.西北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127 ;3. 四川省旅游规划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著名历史文化学专家、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教授指出:“我以《大西安建设与大人文》为题,讲几点自己的感想……陕西省有丰富的文物,又有很好的历史博物馆,这些,应当是大、中学生的重要课外讲坛。”[1]课题组为完成省级课题:协调好建设大西安与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之关系,且进行文化自信之学术探讨,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亲赴大明宫及其弘文馆、集贤殿书院等处遗址进行实地调研,并检索了古今文献……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国,也是一个文明大国。与前代和后代相比较,它在学术思想上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代统治者实行的是一种所谓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政策,从而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文化格局。”[2]

唐朝的文学馆及其大明宫的集贤殿书院、内教坊、史馆及弘文馆等各类文化、艺术、体育等设施之设置,便是其辉煌文化的见证。此文仅探讨弘文馆的多种文化、教育职能。

一、弘文馆简述及位置考

古文献载:“弘文馆,武德四年正月,于门下省置修文馆。至九年三月,改为弘文馆。”[3]

杜文玉教授考证:“唐高祖武德初,置修文馆,武德末年改为弘文馆。中宗神龙元年(705),避孝敬皇帝李弘讳,改为昭文馆,次年改为修文馆。睿宗景云二年(711),又改为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719)恢复了弘文馆的旧称。”[4]247

弘文馆的负责人(馆长)称为“馆主”,曾有多位著名学者任其职:“令褚遂良检校馆务,号为馆主…… 其后得刘祎之、范履冰,并特敕相次为馆主。……”[3]

弘文馆在唐朝之首都——长安设有两处:大明宫设有一处,太极宫设有一处;在当时的东都洛阳也设有弘文馆。

“弘文馆……其后移仗大明宫,其馆亦在门下省南。”[3]经实地调研及检索文献推论:弘文馆在大明宫的位置偏南偏东,它与史馆为邻,请看古文献《唐两京城坊考》所载“大明宫平面图”。

图A 《唐两京城坊考》文献中之附图

依据古文献附图,弘文馆(宏文馆)位于门下省之东,而另一古文献载:位于门下省之南——待进一步考证!

二、 修文馆——弘文馆设立之目的:弘扬中华文化、典藏图籍、培养教育贵族子弟

唐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李渊胸怀大志,励精图治,打下江山后更要坐好江山,他进行了多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教育事业及文化事业的建设;对打江山之有功之臣的奖励;还有对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之弘扬与发展——李渊本人非常推崇儒学。

“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儒学为正统主导的意识。史称李渊建唐虽得于马上,而颇好儒臣。建唐伊始,他就在京城设置国子学,置学生七十二员,太学生一百四十员,……武德元年(618年),为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别立小学(即修文馆——弘文馆——笔者注)于秘书外省,大加儒训,增置生徒。李渊说:自古为政,莫不以学为先。只要学到仁、义、礼、智、信,好处是很大的。……(曾)表示他要兴化崇儒,在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春、夏、秋、冬四季祭祀。访求周、孔后裔,赐予爵士,儒教始兴。清楚地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以周公、孔子的儒家为核心的。”[5]102李渊曾下诏令:儒家之“六经茂典,百王仰则,四学崇教,千载垂范。”[6]

在此背景及李渊诏令下,设置并建成修文馆(后改称弘文馆等):“唐初百废待兴,唐高祖于618年恢复了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共有三百多名学生……另外又为皇族及功臣子弟开办了小学;在门下省设置了负责详正图籍,教授生徒的修文官,后改为弘文馆;”[7]152

上述这些说明:修文馆(弘文馆)具有以下多重职能:A.教育职能:“教授生徒——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的高干子弟学校)”;B.图书馆等职能:“详正图籍”;C.传授及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大加儒训,增置生徒”。笔者认为:修文馆(弘文馆)这些多重职能,亦即其设置的目的:弘扬并讨论中华文化、典藏图籍、培养教育贵族子弟。

唐太宗与父亲政治文化观点及治国思想有同有异:继续尊孔;但停止尊崇周公。他不仅政治上以儒学作为施政的指导思想,而且贯彻到了教育中去,在学校教育中,明确树立儒学得正统主导地位。贞观二年(628年),停止以周公为先圣。在国学立孔子庙,以孔子为先圣,孔子大弟子颜渊为先师,在全国最高学府树立孔子的权威。大规模征召天下儒生担任学官,向学生讲授儒家经籍《周易》、《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觳梁传》、《孝经》、《论语》、《周礼》、《仪礼》、《礼记》和《诗经》等。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以经籍离圣人久远、文字多有讹谬而诏令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订正错讹文字。又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清理繁杂章句,定为一尊,”[5]103“撰定《五经疏义》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施行,”[8]并将其“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从而保证了唐太宗制定的以儒学为中心教育思想的贯彻执行。唐代科举的明经、进士等科,都要考试儒家经书。”[5]103

三、 弘文馆:唐朝之图书馆

古文献载:“太宗初即位,大阐文教,於弘文殿聚四部群书二十余万卷,於殿侧至弘文馆。”[3]因此认为:弘文馆也为唐朝的图书馆,“正因为弘文馆藏有大量的图籍,故其所置官职大都与此有关,……仪凤中,又置详正学士以校理图书。至中宗景龙二年(708),经昭容上官婉儿建议,又增置大学士4员、学士8员……”[4]248

前已论到,唐朝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文化教育事业也受到了极大地重视和发展,其中图书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开明皇帝唐太宗对此尤为重视:“早在平定隋残余势力洛阳王世充,时为秦王的李世民便命幕僚房玄龄尽搜杨隋图籍。武德四年(621)年讨平东夏,海内无事,他锐意经籍,于秦王府开文学馆……”[5]102-103李世民即皇位后,接受史学家、秘书丞令狐德棻之建议:“搜求天下遗书”,使唐朝的图书馆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弘文馆便可见证一斑!“令狐德棻在唐初‘百废待兴’之际提出并实施了文献资源建设,”[9] 90“贞观中,令狐德棻、魏征相次为秘书监,上言经籍亡逸,请行购募,并奏引学士校订,群书大备。”[10]而在其先皇李渊时期,也先采纳了令狐德棻的建议,进行了图书资源建设:“唐高祖武德初,得隋旧书八万余卷,又从令狐德棻之请,购募遗书,由是图籍略备。”[11]234此时,弘文馆的图书收藏量:“四部群书二十余万卷。”[3]上述文献说明了李渊与李世民父子十分重视图书文化事业,并使其藏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唐朝还对弘文馆进行了扩大发展建设,尤其是图书馆舍及教学之教室(贵族学校)等建筑之扩大:古文献记载:“(长庆)三年二月,弘文馆 奏请添修房宇及造书楼。”[3]

四、弘文馆:唐朝之贵族学校

李氏父子还重视教育事业,其中设立修文馆——弘文馆作为贵族学校培养学生,便可为证!

(一)弘文馆的学生——招生对象:达官贵人之子弟

请看古文献载:“弘文馆崇文学生例:黄宗缌麻已上亲,皇太后大功已上亲,散官一品,中书门以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 尚书、功臣身食宝封者,京官职事正品,供奉官三品子孙,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子,并听预简选性识聪敏者充。”[3]上述古文献均说明了以下两部分内容:

A.弘文馆招收学生之家长级别要求(西安市三十七中—原延安保育院,保小;西安市八十二中——原八一小学均有地方及军队家长级别要求);

B.具备级别官人的子弟,还必须经过考核,选拔聪明的学生入校;

“教育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阶级关系的体现,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地主阶级同样地占有和享受着精神财富。唐朝政府明文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招生的身份标准,将教育的等级性以法令的形式加以制度化。达官显贵的子弟依家庭的品级可以进入专门为其设置的贵族学校,……”[7]159

(二)弘文馆的学习(教学)内容

弘文馆的学习内容为:“学习内容:学书法兼经史,如国子学。”[7]156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学习儒家经典,还是学习有关专科性的知识,其范围、程度远远超过了前代。就儒家经典而言,唐朝把儒经分为大经、中经和小经。大经包括《礼记》和《左传》;中经包括《诗经》、《周礼》和《仪礼》;小经包括《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另外还有《孝经》和《论语》。不同的学校要求学习不同的内容。……《孝经》和《论语》是公共必修课。老子的《道德经》本是玄学的教育内容,但有时也成为三学的公共必修课。唐朝对学习内容所需的时间也做了规定。学习《孝经》和《论语》共限一年时间。学习《尚书》、《公羊传》和《谷梁传》各限一年半。《易经》、《诗经》、《周礼》和《仪礼》各限二年。《礼记》和《左传》各限三年。”[7]159

(三)弘文馆的教师及学生人数

弘文馆的教师及学生人数:“学校:弘文馆,教师额(博士、助教):学士员额不定;学生额:30(人)”。[7]156

五、弘文馆:弘扬中华文化及研究教育场所

弘文馆作为教育机构,传授的教育内容除书法和史书外,便是儒家经典文化……另外,弘文馆还时有为皇帝讲论儒家经典文化及探讨儒家学术等(为皇帝当顾问)一些职能:“精选天下贤良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以本馆兼学士……讲论文义,商量政事…… 。”[3]

前已谈到,唐太宗非常推崇儒学,其名言是“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12]他广泛引进文学之士,以诸亮等十八人为学士,与他们议论天下之事。即皇帝位后,置弘文馆于正殿左侧,“精选天下文儒之士虞世南、诸亮、姚思廉等,各以本官兼署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暇,引入内殿,讲论经义,商略政事”[13]有时直到深夜才停止。

“唐朝的弘文馆……是一处贵族学校,有学生三十名……主要学习儒家经典、书法和史书……此外,弘文馆设置初期还具有给皇帝讲论经史及顾问的一些性质。”[4]247-248

作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以儒学为核心的“国学”,在唐朝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唐太宗极为重视文教事业,……国学增筑学舍至1200间……使唐朝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7]152-153“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会师京师。四邻如高丽、百济、新罗、高昌等国,相继遣子弟请入国学……(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赞布慕唐文化,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受《诗》、《书》。”[13]唐玄宗时期,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新的整顿,使其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唐玄宗二度亲临国学视察,颁布《求儒学诏》,鼓励人们读经习礼,涵养德行……在鸿胪寺中聘请儒士给外国使者讲授经文,向外传播中国文化。”[7]153

“弘文馆和崇文馆一方面担负着整理图书、详正图籍的任务,另一方面还招收生徒,进行教育活动。双重的任务使其既是一个研究机构,又是一个教育机构。……教育和研究的功能,这是唐朝教育的一大特色。”[7]160

结 语

为协调好建设大西安与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之关系,且进行文化自信之学术探讨,并开发新型旅游文化资源,课题组赴大明宫进行实地调研,且检索古今文献、综合分析后认为:建筑群遗址中的弘文馆为唐朝具有多种职能的部门:图书馆;贵族学校(高干子弟学校);儒家文化等研究教育场所。

其收藏图书等各类文献数量在唐朝太宗时期,就有“二十余万卷”;招收贵族学生“30名”,教师人数待进一步考证,所授课程:书法、经史(中华文化经典及历史)等;“为皇帝讲授经史及充当顾问”;值得指出,千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更加弘扬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以史学家侯外庐创立、张岂之等任职并长期指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始终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发扬光大,且培养了大量的研究人才……尤其是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14]“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14]等,而这些,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有所尝试!

猜你喜欢
修文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丰收的秋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狼心叵测
吴修文:跑步让我获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