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鹏
明崇祯四年(1631年),大明王朝已是内忧外患,大厦将倾。陕西的农民军声势浩大,已经渐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关外女真部族强势崛起,蚍蜉也有撼树之志,满洲铁骑在杰出领袖皇太极的带領下,不断蚕食着大明的疆土。四面八方来的消息不断呈报到紫禁城,一个忧郁的青年此刻正紧盯着各地的奏疏,战败、丢城、官员被杀、旱灾、水灾、饥荒……他揉揉充满血丝的眼睛,深深地打了一个哈欠,打量一眼还没有批完的奏疏,堆得如一座小山。他摇了摇头,振奋精神继续看下去。
他拿起一封奏疏,原来是吴桥地方发生了兵变。兵变太多了,自他继位以来几乎年年发生,他改元的第一年就发生了宁远兵变,当时为袁崇焕平定。这次吴桥又发生了兵变,此刻的他疲于应付,看完这封奏疏,他只简单批复了一下,就接着看下一封奏疏了。这位年轻人就是崇祯。此刻的他并不知道,这场兵变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他的王朝的灭亡,起因只是一只鸡。
同年八月,辽东战事紧急,明将祖大寿被满洲军困于大凌河城中。登莱巡抚孙元化连忙命自己收编的部将孔有德带骑兵八百赶往辽东救援。说起孔有德,此人本是皮岛大帅毛文龙的部下。袁崇焕于崇祯二年(1629年)擒杀毛文龙,导致他部下将领哗变,其中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将领被孙元化接收。此次孙元化对孔有德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建功立业。
孔有德却行动迟缓。本来孙元化命令他们从海路驰援辽东,这样显然是近途。不过出发不久,孔有德借口海上风大而退回,孙元化只好让他们从陆路驰援。一行人磨磨蹭蹭,到该年十一月才抵达吴桥县。恰逢大雪,道路泥泞,部队面临断粮窘境。饥肠辘辘的士兵们四处劫掠,一个士兵从一个大户人家抢了一只鸡。肚子吃饱了,祸事却惹下了。因为这只鸡可不是普通的鸡,它是当地望族王象春家的鸡。所谓偷鸡也要看主人,王象春担任过南京吏部的考功司郎中,他的从兄王象乾两次担任兵部尚书。
王家岂能善罢甘休,他们找到孔有德。重压之下,孔有德只好把偷鸡的士兵捆绑并且贯穿耳朵,游营示众。事后其他士兵不满,杀死了王家家仆。王象春的儿子要求查明真相,消息传出,士兵们担心被追究责任,干脆全体反了。因为之前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害,孔有德对朝廷早有不满,正好这次借着士兵们闹事,带领自己的部下造反。
叛乱的孔有德跟李九成一起,带领部下倒戈一击,回头杀向山东半岛。叛军接连攻陷好几座县城,一路杀到登州,城中的耿仲明跟叛军里应外合,攻陷了城池。孙元化自杀未遂,孔有德念其有收留之恩,放他一条生路。
登州失陷,对于明朝可不是丢了一座城池这么简单。城中的西洋大炮三百多尊、红夷大炮二十多尊悉数落入敌手。虽然攻陷了登州的叛军后来败给了增援的明军,但是孔有德、耿仲明等带领一万多叛军投靠了满洲皇太极。他们带去的,还有大量红夷大炮和熟练火器操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在给皇太极的降书中说:“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
吴桥兵变引发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可以说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其一,之前大明与后金的交锋中,明军尚能凭借火器优势抵抗,这一次叛军带给满洲最新的火器技术和设备,改变了战场的态势,从此在明与后金的对战中,明军的火器不再占据优势。日后清军入关,凭借火器优势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已不用费太多力气了。其二,兵变引发的叛乱持续一年多,山东各地饱受战火蹂躏。本来登州、莱州是海路支援辽东前线的后方基地,一场大乱之后,登莱的后勤基地作用已经荡然无存,这更加恶化了辽东的局势。
反思吴桥兵变的原因,我们可以多一些思考。首先,明代后期尤其是崇祯朝,军队的粮饷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如果不是部队缺乏粮饷供应,孔有德部下的士兵就不会骚扰地方百姓,那场兵变也就没有了导火索。追根溯源,明代的财税体系以及江南东林党控制下的士绅集团的避税行径才是明末财政困局的罪魁祸首。一只鸡引发了这场兵变,而这次兵变的后果极其严重,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历史的魅力就在于,你不能忽略任何一件小事,也许它就是压垮大明的最后那根稻草。
(摘自《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