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底线思维

2019-03-19 12:03闫莉王金岭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底线思维底线习近平

闫莉 王金岭

摘 要: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维之一,它博取中外文化之长,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之中,凝聚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精华,发扬了党的历届领导人思想光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底线思维的提倡和重视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面前保持警惕,牢牢把握主动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往前推进。

关键词:习近平;底线思维;底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9)02-0012-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底线思维,并多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的要求,强调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贯彻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1](P417)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出现“守底线”“兜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等反映底线思维的词语。底线思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思维方法,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新时代的转化和发展。习近平对底线思维方法做了这样的界定:“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2](P288)实践中,习近平自觉主动地把底线思维方法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经济要固守制度底线,政治要有政治定力,文化要坚持价值引领,生态建设要有红线意识,党建工作强调官德底线和法律法规底线。可见,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有着独特的见地,底线思维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底线思维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之一。

一、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孕育于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孕育于中华民族至深的忧患意识,是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国家民族命运关怀的紧迫危机感时代化的结果。忧患意识是中国人民基于农耕生产条件下思考问题的心理习惯,是一种求安求稳的意识导向,它不是简单的消极退让的委曲求全,而是积极乐观的自强不息和敢于担当。底线思维的基础就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经过逻辑推演就形成了底线思维的方法论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忧患意识的具体化过程就是底线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国传统思想中,忧患意识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体意识,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所倡导的一种时刻自我警醒、自我提升、忧乐天下的精神,体现了一种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忧患意识具有事前预警性。处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和预防,将危机和隐患扼杀于萌芽之中,从而拥有克敌制胜的主动权。“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指出任何事情提前准备才会胜利,否则就会失败,这是做事之前的一种积极自我保护行为,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积极预判,从而对事态发展有整体的掌控能力。“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周官》)道出了解除祸患的最佳时机是在祸患还没有出现或成形以前。如果不注重事前准备和预防,那么等到祸患出现再救治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事前预警使人时刻保持警惕,思考并努力做出防范,从整体出发,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任何不良的态势发生。这种求安求稳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处处可见,防微杜渐、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曲突徙薪、居安思危等成语都表现了古人的忧患意识。

第二,忧患意识是在“保底”前提下的务实自强。“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3](P159)只有平时具有这种无事忧虑的意识,才能在真正的忧患到来时无所惧怕。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担忧,才能积极地探寻产生忧患的原因和解决忧患的途径方法,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祸患,人都可以在自身能接受的“保底”结果上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天灾人祸抗争到底,争取胜利。

第三,忧患意识具有担当的悲悯情怀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自然界的风云变幻、社会生活的变动不居、世态炎凉的反复无常都困扰着人们,从而形成了忧患的心理特质。“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对国家民族和人生命运发展的悲悯情怀和勇于担当重任的历史责任感。安稳时不忘忧患,盛世中不忘动乱,即使在顺境中也要时刻提高警惕,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呻吟语·礼集》)。

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着眼于负面的影响因素,通过积极防备和预警,通过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最后克敌制胜。这是中国古人的思想智慧,它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对此,习近平也强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他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充分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不是消极泄气,而是要避免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发展问题要始终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4]

习近平强调的底线思维就是在忧患意识的作用下,以底线为警戒,对开展活动或工作充分重视,尽力掌握事态发展的整个过程,以最大可能性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二、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凝聚了馬克思主义辩证法智慧

重视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其中底线思维是哲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反复强调必须要有底线思维,凡事不能超越底线。这个底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度的关节点,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质和量的统一,而度则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规定性。“底线”与“顶点”是矛盾的统一体,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中的关键节点,守住底线是达到顶点的根本,没有底线就没有达到顶点的可能,正所谓“守其底而得其高也”。只有“守底”,才有可能逐步达到事业的顶点,胸无大志、没有攀登高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守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底线思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哲学意蕴:

第一,坚持底线思维要有短板意识。木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木板所决定的,短板会影响整体功能发挥,影响事物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从整体角度来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各方面能否齐头并进、同向而行事关全局成败,特别是当前我們还面临着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新旧矛盾叠加,风险和挑战并存,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认识影响事业发展的短板,及时应对短板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5](P334)长期以来,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党内的消极腐败问题对党造成重大伤害,甚至威胁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最终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效。全面从严治党补齐了管党治党的短板,从而能够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领导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坚持底线思维要有原则意识。原则指言行所依据、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客观规律的规定。“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条件和可变动的,没有任何一种现象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6](P693)对于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认识绝对不能混淆,必须看到它们的界限,因为底线思维就是要严防死守这些界限,一旦突破这些界限,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事情就会发生质变,不仅当事人会因触犯党纪国法受到惩处,严重的甚至会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习近平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反复强调中国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守,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规定,偏离了这个方向,就会葬送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第三,坚持底线思维要有慎小慎微意识。“小”和“微”看起来无关紧要,却在不断侵蚀人的思想和事物的发展,一旦积累到一定的量,将会影响事物质的变化。许多贪官都是放弃了对“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的警醒,在吃喝玩乐中放松警惕、失去人格,在小恩小惠中失去原则、忘记党性,一步步滑向违纪违规,最终被绳之以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业越发展,越取得新成就,越要谦虚谨慎,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加充分;越要防微杜渐,时刻自励自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越要考虑周全,把形势和问题考虑得越全面,越容易应对突发事件,积极规避系统性风险。只有做好“托底”“守底”和“保底”的工作,才能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三、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历届领导人思想光辉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沉淀下来的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秉承的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延伸。

毛泽东一直运用底线思维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指出什么事情都要预先设想一切可能出现的困难,“只有对这一切预先想透,有了充分精神准备,并使干部有此种准备,然后才能想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走向光明的前途”[7](P445)。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用底线思维来看待敌我之间的问题,并科学地制定战略方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来告诫全党在革命胜利后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邓小平也把底线思维用到实践中,他指出“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8](P267)这里的“较大的风险”指的就是底线思维中的凡事从坏处准备的“坏处”,在工作中所秉承的观点正是这种忧患意识。当改革开放遇到困难时,邓小平多次强调,处理问题,要是完全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冒点风险并不可怕。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在推动改革开放往前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前瞻性和反思意识,这样才能把握和平衡好各种关系,体现出底线思维的辩证关系。

江泽民指出,“有备才能无患。……对各种可能性都应该预作考虑,预为准备”。[9](P102)这就是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站得高、看得远,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预测。只有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既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10]他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要坚持“两个务必”,既要居安思危,又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思想的基础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11]。”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底线思维方法。可见,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底线的系列论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自觉秉持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不仅用来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更要成为看待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用来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四、底线思维的形成是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如何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作了深入思考并积极进行探索。底线思维正是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12](P2)针对我们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习近平分析国际局势时提出“五个充分估计”,即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13]他强调,“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12](P2)“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最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14](P7)全面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困难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改革进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去界定和防范风险,需要我们挖掘事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方法,做到把握底线,攻堅克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遇到的难题。

此外,习近平提出底线思维与实践中的发展思维存在偏颇息息相关。实际工作中人们片面追求发展效果,而漠视其潜在风险。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出现变化,利益格局重大调整,思想观念多元化,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各种矛盾日益凸显,诸多难题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追求未来更大发展,客观上需要从眼前出发,直面挑战,防守底线,管控风险,适时解决经济发展失衡,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恶化,制约机制较多等问题,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时刻坚守着底线思维,经济工作中严防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依法治国中树立法律红线思想,道德领域要求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生态领域强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外交工作中强调决不能放弃国家和人民的正当权益等等。我们所坚守的底线思维,根本上就是不触碰、践踏和逾越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之中的百折不挠。今天,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坚定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底线思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往前推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习近平的底线思维孕育于丰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凝练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经验中,形成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能把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搞丢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搞乱了,不能把老前辈确立的正确政治思想搞没了,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搞歪了。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的底线思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的质。这个底线在政治上是生死线,丝毫不能动摇;这个底线在价值上是最低要求,丝毫不能逾越;这个底线在目标上是最低标准,丝毫不能变通。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 陈荣.应急管理史鉴(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4] 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 2012-05-28(01).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6]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 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6-06 (02).

[11]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2014-08-21(02).

[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 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11-30(01).

[1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底线思维底线习近平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社会保障制度中人的尊严问题不容忽视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
标题党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