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军
【摘 要】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第一批试点项目已基本结束,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整幅道路路基就会成为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为解决柔性路基与刚性路基产生的道路不均匀沉降,防止道路在纵向产生裂缝,降低道路反复维修成本,管廊基坑回填质量控制成为管廊建设控制的关键工序,同时也是消除道路不均匀沉降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回填;质量控制
【Keywords】urban underground utility tunnel; foundation pit backfill;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1-0019-02
1 引言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确实改善了城市景观[1],改善了绿化树与架空线的矛盾,解决了维修地下管线安装修复频繁开挖道路影响市民出行问题,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维修费用,解决了各种管线的开挖维修费用,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等问题,然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一般设计在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下方,城市地下管廊基坑开挖在主干道和非机动车道上,存在环保压力,造成市民出行不便等,一般管廊基坑回填完成就需立即恢复路面,开放交通还路于民,不允许有路面结构层施工前开放交通自然沉降期,所以管廊基坑回填质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基坑回填概况
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全国首批试点项目,总长26.25km,管廊设计在城市主干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下方,管廊形式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3舱、4舱结构,截面尺寸分别为8.9m×4.3m、11.8m×4.3m、14.3m×4.3m,纳入给水、热力、燃气、电力、电信等管線,管廊基坑开挖深度在-7~11.5m之间,管廊顶部覆土2.3~3m,出线口顶部覆土约0.5~1m,管廊基坑回填材料初步设计采用素土回填,由于管廊基坑两侧狭窄,大型设备不能进入,采用人工摊铺,小型设备压实,管廊顶部1m范围以外采用22吨以上压路机压实,层层取样压实度,路床顶面以下0~80cm范围,压实度≥95%;深度80~150cm范围,压实度≥93%,深度≥150cm,压实度≥92%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但经过一年的开放交通观察,沉降量较大,沉降量为17~32mm。
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回填质量控制措施[3]
3.1 改变回填材料降低回填材料自身沉降
为减少刚性路基与柔性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解决管廊基坑两侧大型设备不能进入、基坑回填完成后不留自然沉降期等问题,管廊回填材料变更为管廊基坑两侧(台背两侧)、无地下水段两侧采用天然砂砾回填,管廊顶部路床以下80cm采用素土回填,路床顶面以下80cm范围采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管廊基坑两侧(台背两侧)有地下水段采用1:1碎石砂回填,管廊顶部路床以下80cm采用素土回填,路床80cm范围采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管廊基坑两侧顶部刚性与柔性结合处敷设聚丙烯双向拉伸土工格栅补强;压实度检测要求为,管廊基坑两侧每50m/3点,管廊顶上每1000m2/3点;路床顶面以下0~80cm,压实度≥95%;深度80~150cm,压实度≥93%;深度≥150cm,压实度≥92%。
3.2 回填过程中质量控制
①回填前,务必检查基坑边坡是否稳定可靠,如果发现基坑边坡有悬挂石块、土块要清理干净,发现边坡不稳或有裂缝要卸载挖除松散、湿软土层。
②回填前,对基坑内塌方或散落的碎土块、垃圾杂物必须清理干净,排除积水,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检查管廊防水保护是否完好。
③管廊回填土不得采用湿陷性黄土、淤泥、沼泽土、膨胀土、盐土、冻土、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土种,粒径超过100mm土块应打碎。天然级配砂砾应质地坚硬,不得含有草根、杂草有机物,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含土量不得大于26%,各种材料指标均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
④检查天然级配砂砾及素土回填材料是否合格要求,在西北兰州、白银地区,天然级配砂砾最佳压实度含水率为5.9%~6.5%(依据当地环境情况及试验确定),素土最佳含水率为11%~12%(依据当地环境情况及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根据地区不同由试验确定。
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两侧回填及管廊顶部1m范围回填前需要划分分层回填标志线,采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采用1吨压路机碾压,天然级配砂砾分层回填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碾压遍数不得少于6遍,采用3吨压路机碾压,天然级配砂砾分层回填虚铺厚度不大于25cm,碾压遍数不得少于6遍,层层取样,层层检测,每次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每层回填土顶面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
⑥城市地下[4]综合管廊管廊顶部1m以上路床顶面以下
0.8m范围,采用素土回填,路床顶面以下0.8m范围采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回填前划分分层回填标志线,用22吨以上压路机碾压分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碾压遍数不得少于4遍。
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5]基坑回填土压实要满足均匀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人工、轻型推土机或装载机推平,低速预压2~3遍,每分层回填压实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动、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机”。
⑧碾压机施工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2km/h,压实机械与出线口,预留口位置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⑨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20~25cm,避免漏压。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采用人工配合蹦蹦夯进行压实,打夯遍数6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⑩有地下水段管廊基坑两侧回填采用1:1碎石砂回填,回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每次采用3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不得少于4遍,压实度检查采用沉降观测法进行检查。
11为最大限度地消除整幅道路路基下刚性与柔性基础之间的不均匀沉降,管廊口部结构周围的沉降,在原有管廊基坑回填压实的基础上,采用高速液压夯实机对管廊顶部基坑两侧及管廊口部结构周围进行补强夯实,城市地下综合[6]管廊顶部、基坑两侧及口部结构周围应采用高速液压夯实机夯实。
4 结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回填不同于道路路基及场地回填,需要严格落实上述管廊基坑回填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整幅道路下路基刚性路基与柔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管廊口部结构周围不均匀沉降产生的道路裂缝问题,进而节约成本,提高社会效益[7]。
【参考文献】
【1】徐浩倬,李耀庄,徐志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交叉口处火灾数值模拟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10):264-268.
【2】耿志刚.城市综合管廊特点及设计要点解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20):74.
【3】油新华.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38(10):1603-1611.
【4】許传乐,李宗波,马慧青.如何做好大数据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创新归集与共享利用[J].城建档案,2018(10):39-40.
【5】郑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探讨[J].居舍,2018(30):98-99.
【6】刘利文.市政工程中的综合管廊技术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173-174.
【7】徐浩倬,李耀庄,徐志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舱室交叉口处火灾数值模拟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10):26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