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福,王志龙
(酒泉市畜牧兽医局,甘肃 酒泉 735000)
近年来,酒泉市草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牧草产业成为酒泉地区“生态型”和“民生型”的朝阳产业。酒泉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流转成本低,适于机械化生产,种植牧草品质好,是甘肃省紫花苜蓿种植最具优势的种植区域。2019年牧草种植面积达到93.4万亩,草产业年产值4亿元左右,其中紫花苜蓿44.1万亩,饲用玉米37.2万亩,其它牧草12.1万亩。
目前,初步形成了金塔县、玉门市、肃州区为主的商品牧草基地和万亩牧草制种基地两大生产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万亩牧草基地5个,3000亩牧草基地26个,500亩牧草基地71个,百亩牧草基地125个。
目前,酒泉市500亩以上集中连片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7.38万亩,共有大中型机械设备560台(套),场场都有小型机械设备,从土地平整、种植、收割、加工、运输等环节均由机械完成,基本实现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酒泉市按照“建大龙头、促加工转化,带大基地、兴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引进和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引导农户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全市建成万吨牧草加工企业9家,年生产苜蓿草捆、草块、草颗粒、草粉等产品10万t,外销草产品5万t;建成未来草业、大业种业、甘肃创绿、金塔庆和草业有限公司等牧草种子生产基地4个,建成草种生产基地1.75万亩,年产草种750 t,建成250 t牧草种子加工生产线3条。
近年来,酒泉大力加强对草产业的宣传引导,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整理,修建灌溉设施设备,配套生产机械,建设了一批高产优质多年生人工牧草地,牧草总产量可达到36.2万t,草产业总收入达到4亿元,纯收入达到350~550元/亩。
酒泉市是全国适宜种植苜蓿的优势区域之一,生产的苜蓿草粗蛋白含量达到18%以上,产品品质好,市场认可度较高。草产品销往新疆、青海、内蒙、山西、西藏等地,出口日本、韩国等市场。
近几年通过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牧草良种补贴及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项目、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牧草产业快速发展。政策激励、市场向好,调动了社会资本投向草产业的积极性,苜蓿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36万亩迅速发展到目前的44.1万亩。
近年来,酒泉地区牧草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但60%的牧草种植集中在沿山乡镇、农场等,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科学种植技术应用不足,经营管理粗放,品种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在生产中产量较低、品质不高;缺乏适宜于酒泉地区种植的牧草品种,缺少相应的栽培与管理技术、缺乏收获、贮存、青贮等科学的技术规程。
酒泉地区牧草种植大部分采用人力收割,小型加工点大多数采用小型粉碎机替代,设备原始,加工量少,粉尘大,搅拌包装不匀,质量不均,难以满足批量化规模经营要求。
苜蓿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收割机械跟不上种植规模,当前以人力收割为主,难以控制在初花期收割,造成苜蓿蛋白含量降低,品质不佳。此外,牧草贮存方法不科学,造成牧草霉变等问题。
加大新品种和引进推广工作力度。根据酒泉市各区域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引进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牧草品种品种3~5个,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牧草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和品种选育工作。
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刈割技术等新方法,借助科技力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
加大牧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将具有一定基地规模、拥有自主品种的企业和合作社推荐上报进行立项扶持,扩大苜蓿种植规模,示范带动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目前,酒泉市牧草种植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且品质无法保证,要积极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形成规模化种植,向现代草产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