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峰
(宁县太昌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宁县 745200)
养殖过程中发现过产蛋期的鸡产蛋率不是很高且一直伴有零星伤亡。817苗鸡、肉三黄、青脚麻鸡的鸡苗中在养殖过程中弱雏多死、淘率高,很多发病前4天症状不明显,到第5天死亡,死亡率提升,大群中出现很多精神差的鸡,剖检发现有鸡沙门氏菌病症状,经综合诊断大部分为鸡沙门氏菌病。
雏鸡的沙门氏菌病多以种鸡垂直经卵传播为主,鸡群间的相互散播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粪便,带菌的动物也可造成污染,使雏鸡发病。雏鸡的感染多表现为急性、全身性症状,可造成大批雏鸡发病死亡,如果治疗不及时雏鸡多转为慢性,成为隐性带菌鸡,主要表现为鸡群长期下痢、生长发育不良、抗病力弱、饲料利用率低等,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沙门氏菌是肠杆科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分离培养鸡白痢选择肝脏作为分离细菌首选器官,伤寒选择肝脏和脾作为分离细菌首选器官,副伤寒盲肠内容物和盲肠扁桃体是最佳采样部位。生化反应对本属菌的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对热抵抗力不强,在60℃15 min可被杀死。在水中存活14~21 d。在5%的石炭酸中,5 min死亡,在冷冻肉中可存活很长时间。
沙门氏菌对小鸡引发鸡白痢,副伤寒,育成期易引发伤寒,成鸡感染白痢和伤寒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输卵管炎,肠道疾病。其既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种鸡一旦感染沙门氏菌,整个养殖周期都会有沙门氏菌存在,并且孵出的鸡苗中也会有沙门氏菌存在。长期携带沙门氏菌的鸡群免疫力低下易导致新城疫高发,有疫情发生时该鸡群先发病。
临床症状:孵出的鸡苗有很多弱雏、死雏;大部分鸡在5~7日龄症状明显,有的无症状死亡,怕冷,聚群,两翅下垂,食欲废绝,拉白色、淡黄、淡绿色黏性稀便,排粪困难,呼吸困难,成年鸡产蛋量减少,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大幅下降,营养不良。
剖检变化:盲肠有干酪物;4天内的鸡肝肿大,呈土黄色,稍大点的肝脏有明显的白色坏死灶;卵黄不吸收或吸收不良,内容物呈黄白色豆腐渣样;心脏、肝脏等有白色小结节,腹腔脏器覆盖有纤维素样物,肾暗紫或苍白。成年鸡卵巢萎缩、变形,卵黄呈青色或黑色变性,有的伴有心包炎,易见腹膜炎和腹水。
临床症状:雏鸡的症状与鸡白痢相似,精神委顿,羽毛蓬松,冠和垂肉苍白、皱缩,腹泻,粪便黄绿色,急性病例感染后2~3 d内体温可升高1~3℃,并保持到死前几小时。感染后4天可发生死亡,但通常在5~10 d。
剖检变化:最急性病例无眼观变化,病程延长的可见肝、脾、肾肿大,变红。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肝肿大呈棕绿色或古铜色,肝实质有灰白色点状坏死灶。脾肿大,表面有白色或暗红色米粒大坏死灶。个别鸡有心包积水或纤维素性渗出,心脏有灰白色坏死灶。卵泡出血、变形、变色,大部分有卵黄性腹膜炎。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饮水增加,水泄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挤堆。雏鸡常有眼盲和结膜炎症状。
剖检变化:雏鸡最急性暴发完全没有症状。病程稍长的消瘦,脱水,肝脾充血并有出血条纹或点状坏死,肾充血、心包炎并伴有黏连。成年鸡肝、脾、肾充血肿大,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和腹膜炎。
一是从确知无沙门氏菌的鸡场进鸡或引用无沙门氏菌的鸡做母本。二是沙门氏菌病可以垂直传播,应对种鸡进行定期检疫,淘汰阳性鸡,低产鸡。三是种鸡蛋应在当天和孵化前用甲醛熏蒸消毒法进行消毒(温度20~26℃、相对湿度60%~75%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 min。四是孵化过程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配合严格的卫生消毒。五是育成阶段尽量减少应激。六是雏舍彻底消毒,用火碱处理地面,封闭圈舍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温度25℃,湿度60%~70%)。有条件的可以消毒后空圈半年。七是注意日常养殖中的通风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