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调查及对策

2019-03-19 14:21:22寇寒怡
广东蚕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入园幼师小班

寇寒怡

农村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调查及对策

寇寒怡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集体生活是幼儿走进社会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习惯了依赖父母家人的幼儿要进入全新的生活环境,一开始是很难适应的,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由于我国留守儿童的存在,导致这种情况在农村表现的更为凸显和严重。所以,针对幼儿的这种情况,应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农村幼儿园;小班;入园适应;策略

幼儿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进入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进入幼儿园后,就意味着,幼儿要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自已依赖的抚养者,需要适应并融入新的环境,这对幼儿来说,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完成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需要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和幼师以及小朋友建立新的关系,同时要学会遵守幼儿园的行为规范。大部分幼儿在刚开始入园时都会产生情绪紧张、哭闹等不适应的情况,适应时间大概在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左右,时间不等。过长的适应过程不但会给幼儿家长和教师造成困扰,也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入园适应对小班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当前留守儿童现象严重,很多儿童自小和父母分别,由隔代长辈或者亲属代为抚养,由于年龄或者亲情上的疏远,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园适应没有得要有效的关注,造成幼儿身心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当前农村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想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幼儿的发展有所帮助。

1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重要性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生活,是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的一小步,但却是幼儿在生长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2]。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后,每天大部分时间陪伴其身边的不再是父母或者其熟悉的家人,不是幼儿熟悉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每天需要面对的是崭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如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对每一个小班幼儿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怎样帮助幼儿尽快进入幼儿园生活状态,也是幼儿家长和幼师需要面对的难题。幼儿,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与亲人分离时,独自面对幼儿园往往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的情况,如果小班幼儿不适应的情况很长时间都不能得缓解,对幼儿来说会对其未来的成长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家长来说,则会增加很多烦恼,产生焦虑,很可能因为幼儿的状况而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面对情况不好的幼儿,幼师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幼儿进行安抚,影响班级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3]。此外,在农村,由于一部分幼儿的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以子女分离,幼儿长期缺乏安全感。进入幼儿园之后,隔代抚养的长辈,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不能对幼儿的情绪进行及时的关注和缓解,留守幼儿的不适应情况如果长期得不解决,会造成幼儿不安全感的加剧,严重者,对幼儿今后性格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阻碍。所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对幼儿本身、家长、幼师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小班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

2.1 幼儿发生哭闹行为

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最常见的不适应表现就是“哭”。主要特征有:哭的声音非常大,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通常可以用嚎啕大哭、痛彻心扉等词来形容,而且持续的大哭已经严重影响到其周围的小朋友;伴随着大哭,还会出现哭闹行为,一边哭,一遍闹腾,伴有行为、肢体的动作,比如,跺脚、敲打东西、一边哭一边向外跑、抱住父母不松手等激烈的动作;除了上述行为之外,有的幼儿还会默默地哭泣,声音很小,但是持续时间很长。

分析幼儿产生“哭闹”行为的原因,与其所处的年龄特点有关,幼儿哭泣,主要是因为要与父母家人分离,需要独自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教师、同学,缺少了熟悉的人的陪伴,导致安全感降低,内心惶惶不安,希望通过“哭”这一行为达到挽留父母的目的。

2.2 拒绝集体活动

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另一个比较明显的不适应表现就是拒绝参加集体活动。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幼儿拒绝集体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别的小朋友活动时,不适应的幼儿自己站在一边,不参与。比如,大家都在做课间操时,这个小朋友只是单纯的站在队伍中间,不作出任何动作。幼儿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比如玩游戏或者玩滑梯,不适应的幼儿也是不参与其中的。在教室上课时,别的幼儿跟随幼师的上课节奏进行学习,而这个幼儿自己呆坐在板凳上,不参与幼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3 幼儿进餐和午睡困难

绝大多数幼儿园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适应性,都会选择安排幼儿在幼儿园进三餐和睡午觉,幼儿在这两个方面也会发生诸多的不适应的表现。主要有:在吃饭时,拒绝用餐,或者与平常在家相比,吃的很少;或者一边吃一边哭,自己不吃饭,哭喊着找妈妈等行为。午睡困难主要指,不肯上床睡觉,或者需要老师陪伴左右,或是在午睡过程中惊醒,哭着找家人等。

3 农村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策略

3.1 家长帮助幼儿建立心理准备

幼儿之前对幼儿园的感觉和感观直接影响幼儿在入园时的感受,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幼儿入园前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入园理念,让幼儿对入园有正确的认识。这一点对农村留守儿童极为重要。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留守幼儿对周围的安全感与其他幼儿相比更为缺少,所以,帮助留守幼儿建立对幼儿园的正确认识更为关键。一方面,家长或者幼儿监护人,可以在日常给幼儿讲一些与幼儿园生活相关的故事、绘本,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喜欢和向往;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幼儿园开放日时,带着幼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各种活动,让幼儿提前熟悉将来的生活环境和教师,建立熟悉感,避免日后进园后产生恐惧;最后,家长可以适当的与幼儿进行适当的分离,让幼儿与外人多接触,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逐渐帮助幼儿克服焦虑和紧张。

3.2 幼师要关心爱护幼儿,引导幼儿尽快适应环境

幼儿教师要像母亲一样爱护幼儿,引导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平常,幼儿在家中都是备受关注和爱护,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突然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面孔,不论是情感上,还是心理上难以接受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要以老师就是妈妈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幼儿有耐心,用爱心和细心与幼儿进行沟通,慢慢消除幼儿的对陌生环境恐惧心理。通过耐心的疏导,增加幼儿对幼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帮助幼儿提升适应能力,尽快和老师、小朋友融入一起。

3.3 家园共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注幼儿的入园适应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该主动和幼儿家长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为家长进行育儿指导提供帮助,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共同承担起幼儿教育的重任[4]。一方面,幼儿入园适应是动态的,家长和幼儿园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幼儿的表现。幼儿园教师可以着重观察幼儿在园的表现、情绪状况以及参加活动的情况,家长可以多留意幼儿在家的情况等。另一方面,幼师和家长要多沟通,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沟通,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家园共建,帮助幼儿提高入园的适应能力。

[1]张轲.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现象、原因及策略分析[J].才智,2019(32):140-141.

[2]顾艳.浅谈影响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因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90.

[3]冀冬梅.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166-167.

[4]赵娜.浅析幼儿教师如何正确应对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J].科技视界,2019(28):193+161.

寇寒怡(1998- ),女,汉族,湖北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G612

A

2095-1205(2019)11-144-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11.85

猜你喜欢
入园幼师小班
免票入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幼师之歌
当代音乐(2018年1期)2018-05-14 20:41:07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26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我骄傲,我是毕节幼师人
北方音乐(2015年21期)2015-04-29 17:05:07
分成三等份
断和连
变成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