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理念下高校利用“掌心党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探

2019-03-19 13:24□赵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育人微信政治

□赵 攀 孙 飞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对新媒体,我们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须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可见,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举措,把阵地建在支部上,也是激发学生党员自主参与支部建设、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有效渠道。因此,全媒体理念下,在高校搭建“掌心”里的党建阵地已经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缘起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步阶段,缘于张再兴教授提出的“网络工具论”的认识。21世纪伊始,人们在反思一些高校、单位对互联网采取“防”、“堵”、“管”等防御性措施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如何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建设的问题,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逐步被肯定,愈来愈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走进网络,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阶段,缘于曾令辉教授提出的“网络社会论”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从依托网络载体的建设与研究转向了立足于网络虚拟空间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建设与研究。由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二、“掌心党建”的缘由

“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迎来了充满期望和挑战的全媒体时代,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第二次跨越提供了有利条件保障,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式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一)始于掌心:“掌心党建”以“互联网+”智能终端为基础。众所周知,如今“00后”大学生被称为“网络原著民”,4G、5G通信技术的全面覆盖、智能手机的多端交互已经彻底改变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而传统的党性教育方法和形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多还是停留在说教灌输,然而“互联网+”时代、微时代、全媒体时代接踵而至,少数高校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真空地带。“掌心党建”是“全媒体时代”的产物,“全媒体时代”的核心载体是集于掌心的“互联网+”智能终端。一部智能手机、一个微信号,Y大学建立了“掌心里的党建阵地”,不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环体,而且成功搭建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空间站。

(二)归于初心:“掌心党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掌心党建”育人实际上是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从广义上来说,利用“掌心党建”开展大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智能手机和现代传媒技术高速发展的时空领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虚拟实践活动;从狭义上来说,是基于网络虚拟时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目的、有意识、能动地、及实地、开放地对网络受众进行正面引导和有效影响,使之形成适应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多向互动的交往活动。具体来说,“掌心党建”的推广的运用,实际上就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在智能手机终端上开展党建工作,牢牢把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掌心党建”育人形式上好似虚拟的,但本质上是现实的,内容上是丰富的。“掌心党建”是借助智能终端、互联网、通信技术在虚拟空间所展开的人与人思想交流的具体运用,就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开展微讨论、微生活、推送微党课,使党内组织生活形式得以创新,还能实现对党建动态的跟踪。学生党支部公众号、微信群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线上召开语音会议,解决了毕业学生党员联系难、管理难、组织难、教育难等问题,让毕业生党建工作更加省时、省力,高效、便捷。大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见缝插针接受党性教育,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掌心党员之家”,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三)执于匠心:“掌心党建”以坚定四个自信为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谁贏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合起来,在支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发布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微党课;在支部微信群发布“红烛之光”主题党日大讨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榜样”、“大国外交”等纪录片,从而让信仰的光芒普照到第二空间;用榜样的力量霸屏微信朋友圈;用向上向善的文字占领封面,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媒体理念下高校“掌心党建”育人的显著特点

“掌心党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实践性、超越性,是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促进人们形成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构成四要素视阈下,“掌心党建”育人在教育环体、教育主客体关系、教育介体等方面明显区别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它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第一,教育环体不同,“掌心党建”是运用于虚拟网络空间的虚拟实践活动,是以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为依托的数字化信息交换系统,用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表达有形的事物和现象,具有鲜明的虚拟性;第二,教育主客体关系不同,“掌心党建”育人提倡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是主体间性关系,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是教育者主导教育对象,单向度的主导导致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常常被遮蔽而难以发挥,“掌心党建”育人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互动、相互转换的关系;第三,教育介体的不同,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掌心党建”育人内容上从平面化转换为立体化,形式上从静态转换为动态,时空上从现实时空转换为超时空,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而且更具客观性和选择性,教育方法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教育方式更注重引导、帮助思考、比较与选择。

四、全媒体理念下高校“掌心党建”育人的基本原则

全媒体是媒介融合发展至今的一种新形态,指综合运用多种表现符号,如文、图、声、光、电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和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内容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由此,全媒体理念下高校“掌心党建”育人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育人抓党建”、“党建促育人”为核心。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高校“掌心党建”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目标导向、渗透凝聚、协同提升和规范约束的作用。以“掌心党建”育人为核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归了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全媒体理念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和运用。

(二)以聚合联动、协同发展为常态。充分利用好全媒体资源,打通传统校园媒介和新媒体、各APP之间的区隔,通过搭建“掌心里的党建阵地”,实现校园“一报一网一站一台”的“掌心党建”育人功能,即是将传统的校园媒介如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分版块、写专栏、做专访集中呈现在新媒体平台上,如在支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剪影、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播、支部书记党课训播;在钉钉上设置好志愿服务区域和有效时段,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志愿服务活动便可以轻松在钉钉打卡上实现;在“学习强国”APP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检视,“学习强国”APP的推广为“掌心党建”育人注入了生机活力,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在智能手机上就可以形象生动地学习新思想、了解新动态,答题计积分。

综上所述,高校“掌心党建”将传统媒介、新媒体、各APP集中在掌心,服务于高校党建,将“掌心党建”育人提升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当中,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南。

猜你喜欢
育人微信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