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龚一峰 仝 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关键时期。科技向市场的转移既引领了经济发展方向,也激发了高校师生的创新热情。探索高校技术转移工作市场化路径,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势在必行。
(一)设立背景。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科研力量,拥有社会大部分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却因为没有合适的发布渠道而一直锁在“保险柜”里,无法走向市场,成果变“陈果”。目前,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规范的技术转移转化体制,缺乏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团队,高校科研部门更多的是扮演行政审批的角色,无法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进行成果营销,这是造成高校技术转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建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是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法,不但可以从体制上突出产学研,形成科技成果与市场、产业无缝对接,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实验室和平台等公共资源,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还会营销的专业化人才,为技术转移创造外部条件。
(二)含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为服务学校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旨在以服务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转移为导向,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目标,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有效整合和汇聚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面向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开放合作、功能齐全、高效运作、多方位、全覆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处于技术转移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仍较低,仅达到20%,其中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10%,大量有效的科技资源未得到充分使用。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高校长期以来,由于科研排名和职称评审等情况的需要,各高校教师往往重数量,轻质量;重论文,轻应用。高校教师不愿意从事应用研究,一方面是没有启动资金,学校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研发人员需要承担研究失败带来的后果,所以多数教师选择进行纯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同时,基础理论研究也比较容易出成果。
(二)技术转移工作效率不高。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工作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成熟的、可应用的科技成果。客观上研究成果缺乏应用性,没有足够的市场化价值,最终导致技术转移失败;主观上高校没有专职人员深入行业或企业去了解社会的需求,高校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或已有科技成果的改进,缺乏创造性。
(三)缺少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高校技术转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金融、科技、市场及产业信息等一体化的服务,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及服务团队。目前,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工作人员主要忙于日常的行政事务,没有专门人员深入市场、企业进行沟通,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供求信息沟通不畅。
(四)尚未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行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的不够紧密,缺乏长效合作机制,企业承接科技成果的热情不高,需求不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五)技术转移经费投入不足。高校的科研经费一方面来源于国家纵向项目;另一方面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经费。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中,大部分被用于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而投入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过程中的资金较少,尤其是对于一些科技成果项目的孵化资金则更少或者没有。技术转移中心由于缺乏运营经费,已经成为制约其业务开拓、推动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设立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转移公司是解决高校技术转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将技术转移工作作为学校服务地方、助推学校转型的重要抓手,努力营造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改革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建议各高校设立独立、专职的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给予专职人员或聘用社会人员,专门从事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活动,全面实行分类评价的科技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中单独设立成果转化序列。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同时给予税收方面政策减免或优惠,切实提高科技成果发明人自身收益。
(三)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高校成果转化工作是包含技术开发、企业管理、金融投资、法务知识、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一项工作,从事技术转移工作对于高校管理人员是一种挑战。所以,高校需要利用学科团队人才尽快组建一支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同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另外,努力推进博士进企业,企业工程师进校园政策,促进应用型师资的培养。
(四)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沟通,做好产学研合作协调工作,形成定期联络制度,经常交流,加强沟通,构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的运行体系,解决好合作过程中的各方面矛盾。同时,不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会、合作贸易洽谈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等活动。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开展直接对话,为三方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和联系创造便利条件,从而助推科技合作工作不断持续深入开展。
(五)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应将财政资金与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有机结合,充分做好财政资金的引领示范作用,构建完善的投入机制,助推成果转化与金融的融合,并对技术转移科技服务机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等加强扶持力度,最终形成财政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多种投入格局。研究表明,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是企业将科研成果从高校进行转化时转移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对转移高校技术成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优惠措施,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六)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完善科技中介的服务体系、提高其服务质量,将会及大地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种技术创新服务、知识产权评估、技术交易、专利服务、信息咨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从而成为联系地方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的桥梁与纽带。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