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园 刘 洋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腐败案例不断曝光,部分领导干部不收敛、不收手,其问题主要存在于财务管理、公务支出、基本建设、招生收费、科研经费这几个方面,高校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2015 年,有50 多起高校腐败案件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公布;2016年,有27 名高校领导干部被通报;2017 年,从中央和地方纪委监察网站的数据统计,涉及高校领导干部腐败的也有近50 名同志。从曝光的案件资料不难看出,问题中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在少数。很多案件存在违规办理招标投标;违规在下属单位核销个人医疗费;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违反财经法律法规,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相关费用;违规使用公款购买香烟和高档酒用于公务接待活动;挪用公款;虚报办公耗材和办公用品等方式设立“小金库”;违规购买赠送礼品、礼金、消费卡;违规公款吃喝;滥发津贴补贴;公款旅游;虚造接待公函等问题。
2017 年以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内部如何形成长效化、常态化的反腐败工作机制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新命题。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制度、意见的先后出台,强调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腐败手段、方式与之前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腐败手段更加多变、复杂。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自觉抑制腐败行为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2010 年10 月,经济责任审计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 号)出台,详细规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审计内容、审计实施、审计评价与结果运用等。该规定的出台对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1 年2 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教财〔2011〕2号),指出要充分认识到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举措。
2013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发挥好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充分说明,审计工作应不断加强对反腐败斗争形势和任务的研判,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和惩治腐败中的尖兵和利剑作用。
2013 年12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从严管理干部”部分提出采用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等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规范领导干部履职行为。
2014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切实维护经济秩序和促进廉政建设。
2015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提出要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要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到2020 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好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18 年5 月23 日,中央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由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对学校机关部处、教学科研单位、直属机构、校办企业等的党政中层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一年及以上的副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单位规范、科学发展,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学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凡是任职期满或因工作调动、退休、辞职、免职等原因在离开现职岗位前的中层领导干部必须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结合高校实际,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履行本单位有关职责,推动本单位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有关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本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对转拨、再分配预算和专项经费的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和处置情况;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有关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及其他会议有关决议、决定情况;对下属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以及本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等。
新时代,内部审计更加注重服务与咨询职能,旨在通过审计独特的视角、方法为单位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审计咨询,是单位治理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权力规范进行,促进反腐倡廉。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迅速,经济项目不断增多,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得到了较大关注。深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对权力制约,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
对于高校而言,时有出现内部审计没有发现问题,而外部审计却查出了违纪违规的情况。从客观上讲,内部审计人员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同处一个学校,一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二是审计工作方式的局限性,造成了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
要想做好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仅凭借经济责任审计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从目前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财务部门等协同不够,有的学校每年只是召开例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之后就没有其他实质性地协作,有的高校一年甚至一次联席会议都不开。这样以来,各部门职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必要的支持与延伸。审计、纪检、组织、财务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大力配合,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做到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深化、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但是,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而言,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基本属于空白状态,或者说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很不完善。没有一套相对适合高校现状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是很难有效、客观而又准确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也不利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审计结果往往会反映一个单位在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果高校不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内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形成的审计结果,也仅仅停留在了审计报告的签批发文上,对学校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学校规范管理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审计建议而言,整改落实往往是就事论事,一事一改,如果没有提炼、针对学校管理层面的审计建议,就很难推动学校在制度层面上规范化,在预防和减少腐败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警示和抑制作用。同样的岗位或同一个中层干部在下一次经济责任审计中,可能还会出现一样的问题。
2018 年3 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 年3月1 日正式实施,2018 年9 月,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胡泽君审计长指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要,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高校内审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当前内部审计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防范廉政风险,促进反腐倡廉,维护学校财经秩序,推进学校规范管理、有序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用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的基础,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可以更加客观地衡量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程度。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建立起一套通用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审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职业判断来进行评价,这样会削弱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适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通用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办法,从而系统、客观、科学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情况,对于从根源处预防腐败也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审计结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要下大力气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第一,就审计发现问题而言,不应仅局限于针对审计项目本身提出审计建议,还应做到“举一反三”,通过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分析,深入了解、调查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制度环境,由点到面进行分析,找出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提炼出高质量的管理建议,以审计建议倒逼学校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从而促进学校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第二,就审计整改而言,应给出整改期限,到期后进行再审计、再跟踪,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在审计整改过程中,审计人员也应加强指导,深入跟进,协助整改,提高审计服务意识;第三,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应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使用监督、考核评价方面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作为重要因素予以考虑;第四,在审计结果公开方面,应在特定群体中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公开,发挥警示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不能仅靠审计部门孤军作战。组织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要加强协同配合,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推进高校治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