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辉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8
前言:地铁工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因为人为与自然等因素影响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应明确该工程安全风险的引发原因,结合施工实际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方案,同时革新技术方法与管理理念,从而有效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推动地铁工程建设实现进一步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对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进行了重点梳理,若是能够全面掌握该内容并据此开展施工,必然可有效规避安全事故,在增强施工建设安全性与风险管理高效性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损失。目前多数施工单位在开展地铁工程建设时并未参照《规范》制定风险管理规划,加上此类工程存在规模大、线路长、参与方多等特点,若是在开展施工之前没有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规划,必然会加大风险管理难度,给工程涉及到的各方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相较于发达国家地铁建设已进入成熟期的发展现状,我国地铁事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在地铁工程风险管理人才方面存在储备量不足、专业能力素质有待提高、综合实践经验比较匮乏等问题,故而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预测和分析影响施工效果的风险,更不论制定科学性与可靠性较强的风险管控方案。综合分析地铁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可以发现由缺乏专业人才引发的事故类型主要原因大致为:第一,勘查方未能认真且严谨探查施工现场,无法保证勘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第二,设计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施工图纸存在易引发安全隐患的错误;第三,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建设要求与行业标准开展工作,导致操作失误成为引发风险与事故的主要因素[1]。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地铁工程会选择市区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开展施工,但此类地下工程对开挖技术与支护技术等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只有保证围岩稳定、做好变形控制,才能切实强化地下施工安全。我国地铁工程建设系统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部分,其中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其他两者只承担较少的责任,然而安全风险的引发原因存在较强多样性,上述风险责任管理理念与方法明显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地铁工程建设要求,因此各方单位必须革新传统管理理念,创造合理性与可行性较强的管理方法。
为了确保地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基于地铁工程全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与突发事故构建风险管理规划,以此实现预测与规避风险、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的目的。施工单位在制定风险管理全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实力,具体是指机械设备、流动资金、人力资源等,若是自己有能力与时间独立完成该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应由自己完成,如果条件不允许,施工单位可委托其他能力较强的单位,或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其他参与方共同制定;规划需要明确工程总体目标、实施目标、阶段目标,制定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要符合地铁工程建设实际与施工单位整体能力,此举是避免风险事故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地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面临多项突发因素,这些因素是引发安全风险的关键,风险管理人员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人员,要想保证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致力于增强风险预测能力、事故处理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为改善当前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效果提供支持。第一,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要全面了解地铁工程施工过程,将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风险管理相融合,制定全过程管控方案,努力做到在保证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率;第二,施工单位要针对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与安全知识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养,确保其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管控意识,为管理方案制定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奠定坚实基础;第三,管理人员自身要根据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时代进步提出的要求革新自身理念,秉承终身学习理念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对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升级,对未掌握的能力加大强化力度,以此保证地铁工程建设有序推进[2]。
2.3.1 沟通合作机制
由于地铁工程涉及多个参与方,所以为了保证施工能够有序进行,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沟通合作机制,并将其安如风险管理机制中,为多方职能单位有效联系提供支持。当前不少施工单位建立了沟通合作机制,但是仅表现出了第三方监测中的监测同理与书面文字的部分沟通,并未及时将全部监测结果披露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使得建设单位无法准确掌握施工进度、监理单位也无法针对施工过程开展风险控制工作,降低了地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度。因此,为了在解决该问题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采购单位、设计单位等多方职能单位构建完善的在线沟通系统,向其他部门披露更多不会泄露自身隐秘信息的监测结果;积极采用现代先进仪器设备,基于新时代建设施工理念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这是避免各种提供数据真实性与有效性缺失的重要手段,对减少沟通障碍具有积极影响。建立并全面铺开沟通合作机制是确保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充分发挥的关键,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缺失与失效、安全隐患频发等问题。
2.3.2 风险管控机制
全面且完善的沟通合作机制需要健全的风险管控机制支持,只有构建起集监测、评估、预警一体的风险管控机制,才能保证交流沟通的透明性与高效性。风险管控机制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消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与不良情况,为搭建涉及各方职能单位的协调和谐的风险管理平台提供支持,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综合监控、风险防范统一;二是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工程风险管控工作提供支持,若是相关机制制度完善,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便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既能增强管理方案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又能创设良好管理局面。
在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时,施工单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确保该机制的精确性与人性化,将风险统筹分析、全单位风险管理、量化层级责任、市场法律法规等有机结合,同时融合不同阶段施工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为风险管控机制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二,根据地下土建工程表现出的特殊性,从工程可行性、项目目标初期设计、招投标方案设计、施工现场管理、质量验收等方面出发,利用大数据、智能化、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创设多方位、多层次、多战略的安全风险预测与评估平台,基于此对安全隐患与风险事故划分等级,同时针对不同等级要求制定相应管理方案,有利于强化施工单位面对各施工阶段动态变化的应对能力;第三,结合市场与时代要求,对各类项目评估预报与风险预警标准进行革新,从根本上形成有效性与合理性较强的系列预警应急体系,一方面为地铁工程施工提供规范性引导,另一方面为增强安全防控决策可靠性提供依据;第四,施工单位还需要构建地铁工程信息资料库,主要目的是为编制合理的风险总结纲要提供数据支持,该纲要是保证勘查结果准确性、各参与方沟通结果有效性的关键,有利于风险管理人员提高把握与控制各环节风险的能力水平[3]。此外,出于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考虑,施工单位还要构建集全过程监测管理处理系统、全方位风险预警系统、专家评估系统为一体的风险管控体系,要求管理人员结合地铁工程实际情况打造安全风险管理规划,为开展风险预测、评估与规避提供综合系统体系支持。
综上所述,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易因为缺乏安全规划、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地铁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对此,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风险管理全程规划;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增强其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采用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方法,加强人际沟通与风险管控。